策划:金马十年史话 台湾电影从尴尬到自信(2)

2011/11/29 0:33:3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第41届金马奖,陆川(微博)的作品《可可西里》获得了最佳剧情片的殊荣,刘德华和杨贵媚分获最佳男女主角,杜琪峰获得最佳导演。李安的《色戒》票房奖项双丰收不愧为“台湾之光”

  2003、2004——先港后陆 跨海来袭

  第40届金马奖,在香港获得了超过5000万票房成绩的年度票房冠军《无间道》不出意外地成为的最大赢家,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及最佳音效五项大奖,《金鸡》入围的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及最佳美术三项提名全部得奖,可谓百发百中,台湾电影《不见》、《不散》、《跑吧!孩子》等各获二项奖项也算是对本届金马奖影片“港强台弱”的局面有所扭转。最佳男主角由梁朝伟《无间道》获得;最佳女主角则由吴君如《金鸡》摘取。

  第41届金马奖,陆川(微博)的作品《可可西里》获得了最佳剧情片的殊荣,刘德华和杨贵媚分获最佳男女主角,杜琪峰获得最佳导演。

《功夫》获金马最佳影片被视为是金马对商业片难得的一次倾斜

《功夫》获金马最佳影片被视为是金马对商业片难得的一次倾斜

  2005——商业片正名 产业出新规

  2005年,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在第42届金马奖上大获全胜,扭转了金马奖一直以来过去倚重艺术电影的局面。对此朱延平表示:“在金马奖每个影展和评价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随着主席的变化,可能品味就有变化,比如香港电影金像奖就有可能倾向于商业,侯孝贤导演则认为商业片不应该再鼓励,因为商业片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奖励,那么艺术片就应该值得鼓励,这也是金马奖的一个特色。”

  同年,朱延平升任台湾辅导金基金会的董事长和片商公会的理事长,为了改变台湾新导演们滥用辅导金的陋习,朱延平给辅导金的申请设立了诸多门槛——辅导金不再全额资助一部电影的拍摄,它最多只占到一部电影50%的投资比例,而剩下的投资金额必须由申请人存至银行,以备拍摄使用;辅导金明确分为三个组别,旗舰组、一般组和新人组,旗舰组专门针对运用3D或高科技技术制作的影片,其投资成本应在三千万新台币以上,且不得少于所获辅导金金额的两倍,每部电影以2000万新台币为上限;一般组以1000万新台币为上限;新人组以500万新台币为上限。”

李安的《色戒》票房奖项双丰收不愧为“台湾之光”

李安的《色戒》票房奖项双丰收不愧为“台湾之光”

  2006、2007——三地融合 李安再为华语电影争光

  第43届金马奖的最大赢家还是港片《父子》,除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两个重要奖项外,还令男主角郭富城(微博)蝉联影帝,而内地演员周迅则凭借《如果·爱》折桂影后。

  第44届金马奖上,两岸三地票房爆棚的《色-戒》作为李安回归华语影坛的力作,创纪录地获得11项提名,最终捧起7座金马奖杯,也算是“中奖率”颇高,除影后“意外”旁落之外,其他重量级奖项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悉数被《色-戒》收入囊中,错失“影后”的汤唯也并不遗憾,“年度最佳新演员”的奖杯交到了她的手中。虽然没有打破《滚滚红尘》于1990年创造的独揽8座金马奖杯的纪录,但是李安导演的《色-戒》在金马奖颁奖礼的舞台上,依然是风光无俩。童星骆佳炜也以澳洲华语片《意》双双入围最佳新演员和最佳男配角。《意》同时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情片等奖项,以总奖项七项仅次于《色-戒》成为第二大赢家。

  2005年,海外华人学者鲁晓鹏、叶月瑜把“Chinese-language film”(华语电影)这个概念推向国际,在英语学界把它理论化、主流化。如今“Chinese-language film”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2006、2007年金马奖的记录与这一国际电影学术的发展几乎同步,与其说这是现象的巧合,不如说背后有着历史的规律。

《海角七号》拉开了台湾电影“绝地反击”的序幕

《海角七号》拉开了台湾电影“绝地反击”的序幕

  2008——台湾本土电影重装上阵

  马奖在经历了内地电影、香港电影以及合拍片霸占奖项多年的情况后,台湾本土电影上演了一次绝地反击。那一年,《海角七号》、《囧男孩》、《九降风》等台湾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和在当届提名名单上所占的比例,令金马奖也随之大放异彩。而在奖项的竞争上,由于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在全台大热,总票房超过五亿三千万元,因此很多人之前认为对几部合拍片在颁奖典礼上的表现并无多少胜算。不料,最后的几个重量级的奖项却均被合拍片摘得。《投名状》在最后关头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长片两项大奖,令人心服口服之余多少也有些意外。虽然最重的大奖给了《投名状》,但在台湾取得4亿多台币票房的《海角七号》这次也取得了6个奖项,在得奖数量上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

  2009——金马新格局 不拘一格局

  第46届金马奖开创了一个先河。首次在最佳男主角奖项上下双黄蛋,张家辉、黄渤(微博)成为双影帝,李冰冰(微博)力擒金马影后,成为现场的最大亮点。本届金马奖将让这两年才迅速蹿红的黄渤凭借电影《斗牛》首度拿到自己生平的第一个“最佳男主角奖”;张家辉凭借《证人》拿下了金马影帝,横扫了金像、金马、亚太影展等奖项,完成了华语电影影帝大满贯,这是对其入行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最大肯定。

《艋舺》在商业上的成功再次巩固了刚复苏的台湾市场

《艋舺》在商业上的成功再次巩固了刚复苏的台湾市场

  2010——艺术与商业握手

  第47届金马奖,作为主席的侯孝贤仍坚持艺术电影不动摇,除《十月围城》入围最佳影片外,其余的几个候选名额全部被台湾艺术电影占据。台湾导演张作骥的《当爱来的时候》最终囊括了最佳剧情片、导演、男女配角、年度杰出电影等14项提名。与此同时,票房热卖二亿三千万元台币的《艋舺》和《唐山大地震》等票房商业大片则被拒之门外。虽然奖项上没有认可,但侯孝贤即使是在香港参加活动,也积极向媒体谈论和推介这部作品,并称赞钮承泽的创造力并展望台湾电影的未来十年将有美好的图景。

  2010年,两地合作更加紧密,台湾中影重新再出发,除修复经典国片、开拍新片外,并投资魏德圣导演的史诗钜片《赛德克-巴莱》。而当两岸签订ECFA之后,台湾电影进入大陆,可不受一年六十部外片配额的限制,有助于国片开拓大陆市场。另外,台湾电影的国际化合作也没耽搁,李安执导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在台湾取景拍摄。

  2011——回答什么是华语主流电影?

  2011年台湾地区的总票房超过了15亿元,比之2001年的739万元,这个数据是10年前203倍。取得如此佳绩的幕后功臣有:魏德圣推出的史诗英雄巨作《赛德克-巴莱》,再造国片奇迹,霸气外露。而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仅在本土大受欢迎,在香港的成绩更是势如破竹,也即将于明年进入内地市场。作为年度最后一个华语电影阵地,金马奖如今也皆大欢喜的上演歌舞升平的好戏,当这一切的尘埃落定之后,随着大量的两岸三地的不同风格类型的影片济济一堂,人们不禁惊呼:是否华语电影最后的阵地金马奖,趋同的大势也开始浮出水面?也即是说,在历史变迁之下,从第48届金马奖开始,百花齐放的华语电影以往由实则地域类型带来的局限与尴尬已经彻底消失,早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互相扶持、众志成城,逐渐实现大华语电影背景之下的联合统一。

  【延伸阅读】

  作为华语电影圈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奖项,台湾金马奖和华语电影一同走过了四十八载的光阴,与香港金像奖和大陆的金鸡奖并称为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三大奖。由于早期中国与香港并未设置类似音像制品竞赛奖励,金马奖成为华人区最受注目的电影盛会。直至今日,金马奖的颁发仍对华人电影具有指标性意义,特别是在电影的艺术性方面。(家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