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有圈内电影人吐槽称《鸿门宴》的表现“不功不过”,因为今年是古装片整体低迷、票房口碑折戟的一年,从《战国》《关云长》《画壁》《白蛇传说》到《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在数部完败片的衬托下,《鸿门宴》才显得“相对优秀”。但对一直顶着“单方面篡改历史”“日系漫画风格”大帽子的导演李仁港来说,《鸿门宴》却是他“拍过的最好电影”,楚汉争霸被演绎成两大阵营的层层迷局、步步惊心,刘邦和项羽也脱掉脸谱化外衣,拥有更为丰富的内心戏。李仁港版“鸿门宴”跳出那场历史上著名的饭局,解读输赢表象下的层层意味。该片已于11月29日上映,本报记者专访导演李仁港。
《鸿门宴》海报
“永远都没有***,有的只是后人的重新解读”
有《三国之见龙卸甲》等怨念集合体在前,对李仁港的古装片,“颠覆历史”似乎已成为指摘这位导演的永恒话题。所以他要怎样重现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鸿门宴,成为关注焦点。就目前情势看,已有多位网友吐槽,电影观毕,不得不再次感叹导演的强硬自我,他为这则家喻户晓的故事编纂了诸多细节。
刘邦(黎明饰)
影片从张涵予饰演的张良老年之回忆讲起,以他的视角加以倒叙手法展开。张良追忆如何刺秦失利,刘邦与项羽如何相识、相交、翻脸,当年那场鸿门宴如何惊险,以及曾经出生入死的弟兄怎样“兔死狗烹”。
范增(黄秋生饰)
“《鸿门宴》用纪录片的手段重现了以前的一个历史事件,整部戏的调子是紧张、悬疑,用张良的回忆再现一个个片段,进而拼凑出鸿门宴全貌。倒叙的方法很有趣,在刘邦去世十多年后,要一个怪人把故事讲出来,谁有资格翻案?只有60岁的张良。”李仁港说。
不过,这样的开篇也向观众传递着一个信息,那些与楚汉争霸相关的各种成语故事,都将被重新演绎。鸿门宴上甚至连一道菜、一杯酒的画面都未出现,项羽、刘邦的博弈被演变成旗下两大谋士范增、张良的棋力与智谋对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节则被樊哙打赌耍赖自吞手指的风头抢走;西楚霸王的乌江自刎也不再是拔剑长啸、豪迈磅礴,而是用一柄短刃殉情式地捅了自己一刀……
对此李仁港解释称,鸿门宴是楚汉争夺天下的转折点,但史书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张良如何助刘邦逃过一劫,项羽为何甘心放虎归山,一直是千古谜题。而刘邦借如厕之机遁逃出鸿门宴,李仁港更直言“不合逻辑”,难以令人信服。
“我拍的不是历史纪录片,没必要完全按照史书来。电影的魅力在于艺术加工,我可以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找一个点、一个角度,这不是篡改历史,而是从这段历史中将我看到的、理解的观念,消化储存,将它有取舍地放大给观众看。永远都没有***,有的只是后人的重新解读”,他说。
“夺得皇位就赢了吗?妇人之仁的项羽就败了吗?”
不仅在故事上对太史公的文字进行颠覆表现,《鸿门宴》更赋予角色诸多内涵。电影中的战争不再是一正一邪的双雄戏模式,大银幕上的刘邦和项羽是英雄也是***雄,正义与邪恶、阴谋与智慧的界限被混淆,两大枭雄的最终结局在李仁港眼中也是“输赢难定”。
李仁港说,如果用两大关键词形容刘邦和项羽,那便是“信任”和“成长”。“大家只知道刘邦赢了、项羽输了,但鸿门宴的启发性在哪里?夺得皇位就赢了吗?电影中刘邦在弥留之际道出心声,他杀尽功臣,身边一个可以信赖的人都没有,当皇帝就快乐吗?想当初,兄弟同心平项羽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妇人之仁的项羽就败了吗?谁愿意像刘邦那样赢?我拍项羽自身的成长多于兵败……”
项羽的扮演者冯绍峰(微博)受到不少赞许,他在接受采访时也称:“项羽在常规印象中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电影却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表现,他不再是脸谱化的西楚霸王,而是一个可以流泪、也可以让人感动到落泪的悲情英雄,比如他跟范增之间的父子情,跟项庄、龙且这些大将间的兄弟情以及同虞姬的爱情。他一直在认知自己,在成长。”
作为阵营首脑,两大枭雄对决自然引人关注,但范增与张良作为谋士代表,更一度抢走主角风头,包括樊哙与韩信亦有不少抢镜表现。
回忆起与黄秋生的对手戏,张涵予说:“鸿门宴这场饭局本来就是项羽要除掉刘邦的阴谋,张良与范增各为其主、谋划布局。其实跟范增争天下,是很较劲的一件事。我的最高任务是辅佐主公刘邦,让他逃脱一劫,同时我要布下更大一局棋,这关系到建立汉家霸业。所以,看似我们在对弈,实际上是人人谋划、人人入局。”
“这是一部斗智斗勇的群戏,它不叫《刘邦传》,不叫《项羽传》,也不是《霸王别姬》,所有的人物都是按照鸿门宴这个命题去讲故事的,所以每个人物身上都有闪光点。一方想要杀害另一方,另一方要保住性命做大事,就像一盘博弈棋局、一次智斗游戏、一场心理斗争,没有输赢。范增一开始就知道要两败俱输;张良步步为营,为刘邦赢得天下,却输掉自己;刘邦是对是错,恐怕连他自己都难以判断;项羽作为鸿门宴买单人,恰恰是最被摆布的一个末路英雄……”李仁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