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振国传奇》剧照 图片来源:
讯 见到雷献禾时,胡子拉碴的他正在电视剧制作中心监看新片的后期制作,他要赶在离京前做到心中有数。尽管在央视一套开播仅一周多,迫近4%的收视率已经让《节振国传奇》跻身央视年度收视前5位,而且央视早早决定在八套独家二轮播出。作为导演的他认为那已经是上一部片子,不再属于他关心的范畴了。
从《离开雷锋的日子》、《敌后武工队》,到《大雪无痕》、《绝不放过你》,及至《十三省》,连雷献禾本人都认为自己早已习惯了拍摄正剧作品,不过,他认为正剧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型,如严肃正剧、喜剧正剧、幽默正剧,《节振国传奇》就被他归为最后一种。雷献禾说:“我希望他是一个更智慧些的英雄,幽默无疑是不错的方式。”
他是历史长河中“那一个”
“此前荧屏已经留下很多英雄形象,我要做的就是尽量不重复。”在雷献禾看来,从早期《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到《烈火金刚》的肖飞,再到近些年《亮剑》的李云龙,都不是单向度一味强化其伟岸高大,而是呈螺旋式多维渐变。“弘扬英雄正气的主题恒久未变,但时代在变,观众欣赏口味也在变。一个关注老百姓喜好的导演必然要在剧集里添加新元素。”雷献禾希望自己塑造的这个会功夫、会耍魔术,聪敏型的节振国艺术形象,能成为当下老百姓喜爱的新一代抗日民族英雄。
自从1996拍成《离开雷锋的日子》后,15年里雷献禾再没有接拍过电影。“不是拍不了,是没有接到合适的本子。”他说自己不太擅长拍那些“高大全”的人物,相比于剧本内容,他更看重是否有戏剧冲突带来的剧情动力。当年,筹拍《离开雷锋的日子》时,他不仅没有正面描写雷锋,也没有寻访雷锋班那些先进战士,而是聚焦被称为最落后、且犯下“撞死雷锋”错误的乔安山。“在不影响表现主题的前提下,我希望能更多关注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人。”雷献禾认为,这个会魔术又不失幽默的节振国就属于他关注的“那一个”。
不乏机智的“江湖大哥”
雷献禾与节振国最早“结缘”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尚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念小学的他总喜欢趁午休时间溜进放映室,偷瞧上几眼正在放映的戏曲电影《节振国》。不过由于时间有限,每次他都只能重复看到那几个片段。“京剧唱腔的他很能打,一个人能撂倒好几个鬼子兵。”这些印象在影片《节振国传奇》里得到如实再现。雷献禾告诉记者,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唐山素有武术之乡的称谓,可与南方的佛山相媲美。节振国就是唐山一家武馆馆主,刀枪棍棒无不在行。
“行帮气、江湖义气是我要表现的重点,也是这个人物的特性所在。”剧中,雷献禾为节振国设计了这样一句台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该冲动去救人;但作为大哥,我必须去搭救我这个兄弟。全剧开篇,由于找不到节振国,日本人强行抓走了他的大哥,得知消息的节振国冲进屋,三下两下就干掉了好几个鬼子。在雷献禾看来,武功高只是“表象”,智慧、幽默风趣的“内秀”才是节振国的灵魂。为了救老婆、弟兄,节振国在与敌人周旋中有时装扮成算命的瞎子,有时巧扮成村妇。洋相扮装配上各式腔调神态让观众很快喜欢上这个凡间英雄。雷献禾在片中,还首次将以往描写游击战多为平面山头的战斗场面延伸为立体纵深,从高达千米的空中,到入地百米的煤矿,都成为了战场。日军军官近卫荣在空中驾机往下扫射,节振国或在地面举枪反击,或将日本人引到自己的“主场”煤矿里逐一歼灭。“他绝不仅仅是一个武夫,而是一个智慧的英雄。”
骗中骗魔术助力传奇
会变魔术是节振国身上又一大亮点。直到节振国与近卫两人的终极对决,近卫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清节振国的真面目,这一安排无疑暗合了全剧“永远不要把***呈现在对手面前”的魔术思维。假中假、骗中骗成为推动剧情进展的最大动力之一。
节振国与近卫的第一次“照面”就是通过饰演一位卖艺老人蒙混过关的。雷献禾回忆说,尽管如今化妆术已经高明很多,但为了维护历史真实,片中只得使用当地当时的技术。带上牙套,通过改变脸型是最通行的办法。由于牙套与牙面咬合不紧容易脱落,扮演节振国的郭涛(微博)为此吃尽苦头,在演完这出戏后他的牙龈出了不少血。据了解,郭涛在这部戏里共扮演了不下十个形象差异巨大的人物,从郎中到卜卦、从洋人到女人,让他过足戏瘾。
节振国与同样爱好魔术的近卫之间展开的终极对决,无疑是全片最大亮点之一。“魔术呈现的必然是虚假的东西,但为了让观众更愿意相信,我们秉持了‘在谁的主场谁就能布置得更充分些’的原则。”雷献禾最初考虑的是将终极对决放在近卫的主场,以映衬节振国的艺高人胆大,但最终出于可信度,还是将斗法场设置到节振国擅长的煤矿里。而且,为了提高魔术感染力,雷献禾专程去河北吴桥请来魔术师傅现场策划、布景,“只有真实才能引起观众共振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