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宝莱坞电影年产千部 超美居世界第一

2011/12/24 10:12:4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传统的印度电影多以歌舞大片和家庭价值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较之好莱坞电影缺乏创意,情节老套。2002年,印度导演班萨里就将1936年的黑白影片《宝莱坞生死恋》进行翻拍,仍然维持原名,在情节上仅加入了新的电影拍摄技术。

印度各影片海报

印度各影片海报

印度电影产量全球最大

印度电影产量全球最大

  宝莱坞

  说起亚洲电影,不能不提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印度。

  美国有个好莱坞,而印度的“宝莱坞”也享誉世界。宝莱坞这个名词来源于孟买“Bombay”与美国好莱坞的组合。此外,印度还有以泰米尔语为中心的“凯莱坞”,以泰卢固语等为中心的“托莱坞”等十余个电影业。

  由于宝莱坞出品的电影占印度电影总数的三分之二,所以本报记者通过分析近年“宝莱坞”电影的发展,来为您展现如今印度电影的“新貌”。

  数说

  年产千部 超美居世界第一

  在产量上,2010年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

  电影产业是印度文化产业中较为发达的行业。自2005年以来,印度年产电影就一直保持在千部以上,2008年印度电影发展到顶峰,产量达到历史最高1325部。即使是比较弱势的南印度电影年产量也高达200部。不过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电影产量发生了小幅下降,分别为1288部与1274部。尽管如此,印度2010年1274部的产量依然远超中美。

  去年缩水 总票房833亿卢比

  根据印度工商业协会和毕马威联合发布的《印度媒体和娱乐业2010年报告》显示,印度2010年票房并不理想,总票房仅为833亿卢比,低于受到金融危机和影院与制作人矛盾冲击影响的2009年。

  相较于总票房的缩水,印度个别影片的表现却尤为突出。今年印度最卖座的电影是《保镖》,该片印度国内票房收入超过14亿卢比,全球总票房22.9亿卢比。

  凭借这一成绩,《保镖》跻身宝莱坞历史票房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三傻大闹宝莱坞》创造的36.6亿卢比的全球票房。

  截至2011年11月24日,印度年度排名前十的影片总票房已达84.35亿卢比(约11亿人民币),比2010年的73.5亿(9.54亿人民币)增长了14.8%。

  转型

  国际元素“刷新”传统歌舞

  近年,印度电影除了在产量上突飞猛进外,在内容形式上也有所转变,与我们以往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

  传统的印度电影多以歌舞大片和家庭价值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较之好莱坞电影缺乏创意,情节老套。这样的印度电影已经无法适应观众的口味,导致其本土和海外生存能力下降。

  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协会成员、《波士顿凤凰报》专栏影评人杰拉尔德·皮尔里回忆道:“大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电影在美国流行过一阵子,观众热爱印度电影中的歌舞,东方情调让西方人着迷,甚至有不少人因此开始学习印度舞蹈。不过,从90年代开始,我就很少看到印度电影的身影。”

  为了适应本土以及海外观众口味的转变,印度电影内容开始越来越趋于国际化。

  印度知名电影制作公司Percepet总裁夏连特拉·辛格对此深有体会:“传统印度电影较之好莱坞电影缺乏创意,老套的情节不足以吸引成熟的电影观众,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转型。”

  于是,近年宝莱坞电影开始转型,2009年大热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其中的代表,该片偏离了歌舞爱情的轨道,而是针对当下印度的教育体制进行讽刺。

  与民族风味浓重的传统印度歌舞片相比,流行气息贯穿其中,摇滚、嘻哈样样不少。影片中人物的服饰也摆脱了印度民族特色,十分欧美化。

  在影片台词方面,印度电影也开始趋于流行。《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随处可见搞笑而无厘头的幽默语句,比如“爱情和战争是不择手段的”等,突破了传统印度片呆板的对白。

  瓶颈

  两极化严重 95%影片收不回成本

  尽管印度电影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其中不乏大制作,但影片质量两极分化严重,大制作一流,小制作三流。

  一位从事南印度电影研究超过20年的印度影评人安纳达表示:“大多华而不实,缺乏市场,连在影院上映的权利都没有。有95%的电影都没有办法收回制作成本,票房只够它们的宣发费用。”安纳达说。

  美国知名杂志《综艺》对于宝莱坞电影的评价则更为直接:“宝莱坞电影产量虽高,但电影尽属平庸制作,内容上毫无新意,视觉表达上更是糟糕透顶。”

  抄袭成风 外偷好莱坞内借南印度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印度电影模仿西方影片蔚然成风,拍摄了一系列情节纯属虚构的商业武打片和具有豪华场景的明星巨片,直到如今也没有得到改变。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电影市场的好莱坞,自然首当其冲成为被印度复制的主要对象。

  1975年,印度导演纳瑞德·贝迪复制好莱坞影片《热情似火》,拍摄成印度电影《Rafoo Chakkar》,尽管该片把玛丽莲·梦露的角色从性感迷人变成了甜美可爱,并加入了印度电影特有的舞蹈,但在剧情上却是如出一辙。

  自此,大批量的好莱坞模仿影片以相同的复制模式在宝莱坞出现。

  宝莱坞电影不仅抄袭海外,还在本土“剽窃”。由于印度本土的语言种类繁杂,地处北印度的宝莱坞时常“抄袭”南印度电影。

  福克斯之星电影公司的总裁维贾因·辛格表示:“南印度的编剧创作能力似乎要强于宝莱坞,最近一系列印度大片都是翻拍自非常成功的南印度电影,比如《保镖》、《准备好》等。”

  复制好莱坞影片的宝莱坞影片

  好莱坞影片 宝莱坞影片

  《大喜之日》(2005)

  《为你守候》(2006)

  《借刀杀人》(2005)

  《杀手》(2006)

  《非常嫌疑犯》(1995)

  《巧克力》(2005)

  《我是山姆》(2001)

  《我就是这样》(2005)

  《三个奶爸一个娃》(1987)

  《三个男人一个摇篮》(2007)

  旧片新拍 缺乏创意换汤不换药

  印度电影《宝莱坞生死恋》、《大学教师》、《火道路》等都是影迷心中的经典,但近些年被纷纷拿出来翻拍,甚至有些在片名上都没有改变。

  2002年,印度导演班萨里就将1936年的黑白影片《宝莱坞生死恋》进行翻拍,仍然维持原名,在情节上仅加入了新的电影拍摄技术。

  印度知名影评人Ajenta·保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宝莱坞正在经历一场翻拍热潮,“宝莱坞的制片商热衷于此,老片新拍,将原本的经典大片重新包装成《阿凡达》是宝莱坞近年来惯用的一种手法。”

  他也向记者坦言,这的确是没有创意的做法,但电影商觉得这样并没什么不好,观众也爱看。

  前景

  好莱坞主动介入 合拍片成趋势

  对于被翻拍的好莱坞来说,印度电影的这种“复制”无疑让他们头疼,并阻碍了他们进入印度电影市场。

  2008年,好莱坞电影在印度市场所占份额仅为8%。2010年,所占份额也仅为14%左右。好莱坞不再寄望于用英语大片走进印度,而是另辟蹊径。

  用印度知名报纸《经济时报》的电影产业分析师史蒂文·贝克的话说,如今宝莱坞与好莱坞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合作”。“前些年,宝莱坞电影灵感来源于好莱坞,让好莱坞非常恼火,因为很多情况下,宝莱坞并没有从好莱坞购得版权。”史蒂文·贝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现在好莱坞也将宝莱坞的翻拍看做是一种“合作”,甚至会选择合拍,比如《我的名字叫可汗》就是成功的合拍作品。

  史蒂文·贝克告诉记者:“前些年,好莱坞在印度宣传电影时,总是将国际巨星作为招牌,比如汤姆·克鲁斯等,这令他们在印度的票房有所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他们在宝莱坞寻求合作伙伴,合拍印度电影,而且为了进入印度市场,他们并不介意被翻拍。”

  本版文/记者张婷婷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