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秋芳专访:我演刘胡兰是真情流露(图)

2012/2/2 15:05:2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今年81岁的翟秋芳,思绪敏捷,说话也很直爽,多年来她坚持一个信念:“如果你没有民族自尊心,也就做不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就这样,翟秋芳不但凭借歌剧《刘胡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歌剧演员,且一举成名。

翟秋芳 记者唐浩 摄

翟秋芳 记者唐浩 摄

  本报讯(记者 夏洪玲)翟秋芳这个名字,或许时下的80后、90后会感到陌生,但她的经历却十分华丽——曾在歌剧《光荣灯》中成功地塑造了“王二嫂”一角,蜚声剧坛,在朝鲜、上海、南京等地演出达数百场,还主演了包括《小女婿》、《李月娥还乡》、《红霞》、《洪湖赤卫队》等剧目。日前,本报记者拜访了翟秋芳。今年81岁的翟秋芳,思绪敏捷,说话也很直爽,多年来她坚持一个信念:“如果你没有民族自尊心,也就做不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

  18岁凭歌剧《刘胡兰》成名

  祖籍山西的翟秋芳,1931年生于西安,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生活。长大之后,天生一副好嗓子、音乐总是考满分的她考上了西北军大艺术学院音乐系,主攻提琴。在解放大西南之后,她参加了校内歌剧《刘胡兰》的演员选拔,演唱了一段《刘胡兰》的插曲,被选为种子选手。“当时有5个人入选,我们跟着剧团去成都,在那里开始排戏,有些选手带有山西口音等问题就被淘汰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就成了这部歌剧的主演。”就这样,翟秋芳不但凭借歌剧《刘胡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歌剧演员,且一举成名。那时候,她才刚满18岁。“很多演员都是从小配角开始,我一开始就能演刘胡兰,真的很幸运。我对刘胡兰这个角色也很喜爱,在西安读书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当时敌人的轰炸炸得人肉到处都是,头一天还在打招呼的人,第二天就可能被炸死了。所以,在这样的触动下,让自己演绎刘胡兰的时候,很容易激发感情。”

  “傻大姐”在舞台上不害羞

  翟秋芳说,在出演《刘胡兰》之前从没接触过舞台表演,私底下闹了不少笑话。“我很喜欢体育,走路的姿势很像运动员。当时排一段刘胡兰去前线慰问解放军的戏,我挎着篮子出场就像运动员一样,大踏步地走出来,在场的大伙都笑了。”后来,为了纠正自己走路的姿势,翟秋芳在导演的指导下,每天练习走路:“当时我们住的院子里的路是用一块块砖砌成,我就沿着一个格子走一步,来练习走路。”翟秋芳说,自己能当演员,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以前剧团就有人长得很漂亮,但因为排戏的时候老不好意思而最终上不了台。我就不会不好意思,像个傻大姐,上台都不会紧张。”

  边演戏边学习舞美设计

  1950年5月,由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的成立,翟秋芳随文工二队从成都调到重庆,就此在重庆定居。“刚开始到重庆,住在求精中学里面,每天都在排戏和慰问演出,有演《刘胡兰》、《白毛女》,还有一台话剧等。”翟秋芳笑着说,当时做演员,什么都干,自己也很喜欢这样的状态:“每个人除了演戏,都有兼职,我就是舞美队的一员。在演出《刘胡兰》的时候,我演完刘胡兰被铡刀铡死之后,自己就跑到后台去扶景片。”之后,翟秋芳又去了黄桷坪,成为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实验剧团的演员:“有一次去慰问演出,结果自己发高烧,感觉脚踩不到地,但自己也照演,结果一量温度,40℃了。”翟秋芳一再强调,当时当演员,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为人民服务,“脑子里就没有别的,这就是我的工作”。

  中国人必须坚持民族特色

  虽然翟秋芳今年已经81岁了,但她依然关心着舞台剧的发展。退休之后,她和老伴一起参加了老年合唱团和组织了社区的艺术团,教艺术爱好者们唱红歌和表演,继续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说到目前戏剧的发展趋势,翟秋芳显得十分担忧,她表示在影视作品的强大冲击下,没有特色的戏剧很难留得住观众:“现在的戏剧,内容应该多贴近老百姓,要多去了解老百姓真正喜欢什么,得接地气。我们以前就经常到农村去,去了解老百姓到底喜欢什么,而不是为了赚钱。”思想开明的翟秋芳,坦陈现在大众的审美跟自己有一些变化,但自己多年来坚持一个信念:“你是中国人,就必须做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出来。但如果你没有民族自尊心,也就做不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