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踪迹》剧照
导演徐浩峰
女物娱乐讯 由徐浩峰执导的复古写实派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连日来在国内外引发热议。在这部号称大陆新派武侠开山之作的电影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性尝试,影片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由一把“倭刀”引发的江湖奇闻。电影首次将“武侠”和“名门”拉下神坛,将所有的武林高手还原成芸芸众生,既不是天下无敌一呼百应的存在,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较之以往单纯依靠累积商业元素拼接而成的武侠类型电影,《倭寇的踪迹》则更加注重情怀,历史情怀、人文情怀,是该片武侠外衣之下的更深层内涵,因此,也有人将这部影片称之为“叙事型武侠片”。
徐浩峰直陈武侠片时弊 实战必须脚踏实地
徐浩峰一直认为,目前中国武侠片存在大量华而不实的误读,在审美上舍本逐末,只注重武术动作的华丽而非武术本身的精髓与魅力。因此,在拍武侠片时,他始终追求实感和叙事,希望在银幕上呈现不同风格的武侠。而徐浩峰同样认为,影片《倭寇的踪迹》之所以能跻身强调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地平线单元,也是因为这部片子寻求不同的武侠审美标准。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浩峰曾就片中实战型的打斗做出这样一番解释:“现在的大部分武侠片是以‘姿态之美’为审美标准的。像电影里的黄飞鸿,他的经典动作就是四肢张开,像飞鸟一样在空中飞翔。而《倭寇的踪迹》追求实感,是以真正能在实战中造成杀伤的动作和力量为审美。所以电影里表现的最高级武打形态就是一招制敌,并且脚踏实地,因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发力,飞到空中就无法发力……”
武侠电影更要重情怀 故事性不容忽视
中国武侠电影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在很多地方依然需要完善。事实上,武侠电影的优势便是动作场面,一场电影里几场精彩的打戏便能吸引观众。而这最大的一点优势往往却也容易成为劣势,会导致电影出现故事性被忽略、影片内涵不足等问题。而电影《倭寇的踪迹》,打破了一贯卖场面、卖动作的武侠片窠臼,转而追求故事以及片中所要表达的历史及人文情怀,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针对电影中各人物的内心状态,导演徐浩峰曾这样阐述:“别人的武侠片可能就是善恶恩仇、好坏分明,而《倭寇的踪迹》表现的是主人公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反思,对过去的反思……”而对于电影的叙事这一环节,他同样有着近似于严苛的要求,“叙事艺术绝不是简单拼盘,不是摆几道菜观众就能吃饱,一定要契合观众心理。我觉得做大众电影,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商业元素,而是能不能唤醒大众的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