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支招微电影称观点和主题最重要

2012/3/9 18:45: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由南京大学主办,本报作为独家融合媒体合办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日前开幕,正在面向海内外高校学生征集微电影作品。昨日,本届微电影节纪录片总顾问邓康延、颁奖典礼总导演杨骏现身南大金陵学院接受记者采访,针对微电影如何做到“小身材大味道”,提前给选手们支招。

  由南京大学主办,本报作为独家融合媒体合办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日前开幕,正在面向海内外高校学生征集微电影作品。目前大赛官网已经上传了众多选手的参赛作品。大赛设置有视频单元和微电影剧本评选单元,包括剧情类、纪实类、动画类和广告创意类等奖项。颁奖典礼将于5月12日举行,届时众多名导将来宁为获奖学子颁奖。昨日,本届微电影节纪录片总顾问邓康延、颁奖典礼总导演杨骏现身南大金陵学院接受记者采访,针对微电影如何做到“小身材大味道”,提前给选手们支招。

  以小见大难?

  邓康延:总会有颤动人心的“唯一”

  著名纪录片制片人邓康延,也是去年大卖的《老课本新阅读》一书的作者,通过百年间的小学课本,讲述国家的成长史,既为孩子们作启蒙,也让如今的读者温旧故。不过,近年来他将兴趣转向纪录片,在《寻找少校》、《发现少校》等纪录片作品中,用镜头追踪了93岁远征军老兵历经多场战役和政治运动,九死一生的最后时刻。上次来宁是因为《老课本新阅读》被授奖,这次是为微电影而来,邓康延兴致颇高。

  本届微电影节分为剧情类、纪实类、动画短片、广告创意四个大项。纪实类的微电影跟纪录片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作为本届微电影节纪录片总顾问,邓康延表示,重要的是主题,要有拍摄者的观点在里面。“记录下一段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事情,日积月累,隔着时间意义会变得重大起来。现在看我们以前拍的一些片段特别激动,时间一长就看出价值来了。”微电影虽“微”,但以小见大,因此近来著名导演和演员纷纷投身微电影制作。如文章和白百合合作的《三年的邂逅》。对于如何做到微言大义,邓康延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拍出有创意有分量的微电影,肯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真切的、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在人性的审美上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所以说,总会有作品脱颖而出,这我们不担心。”对一个林黛玉有一百种看法,拥有颤动人心的唯一性才能打动人。“像那些民国老课本中,叶圣陶的文字,丰子恺的画,寥寥几笔就让民国的孩子受到汉语的潜移默化,这其中蕴含着普适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理念。”

  微电影概念不清?

  杨骏:本身就是载体,甚至生活方式

  很多人对微电影的理解十分含混。在因《玉卿嫂》、《国家机密》等热播剧引发关注的著名编剧、本届微电影颁奖典礼总导演杨骏看来,微电影并不是电影的微型化,“不是把《潜伏》剪成3分钟,就是微电影”。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并不是微电影,而是短片。“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概念不一样,传播效率快,它本身就是载体,就是传播手段,甚至是生活方式”。由于技术门槛被打破,拿着手机想拍就拍,就好比微博被看成“自媒体”,所谓“微电影”也可以被看成是“自电影”,有很多“自我”的成分在其中。它是在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适合在网络、手机等平台播放的小短片。正因为小,谁都可以尝试去拍,哪怕你没有学过电影。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尤其对那些怀揣梦想的同学而言是个绝好机遇。无需高投入,也无需大制作,想拍就拍,一部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手机都可以完成前期摄录。

  杨骏认为,“很多草根拍摄的东西不比胶片差。”微电影刚起步,其草根的制作和传播的方式本身意味着技术的革命,尽管有很多未知数,但专家们对其均抱有期望,认为其未来会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