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网友总结模式 女爱高富帅男爱瘦纯美

2012/3/22 11:09:5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虽然小说原著中的静秋比较丰满,但周冬雨饰演的电影版静秋与王珞丹出演的电视版静秋都很瘦弱。”  原著中没有甚至一笔带过的角色,却在电视剧中生发,比如和老三青梅竹马的林丹娘,最终男女主角冲破爱情阻力,却无奈被疾病打败。

网友微博分析老三“把妹”秘籍(图/@大米jiemi)

网友微博分析老三“把妹”秘籍(图/@大米jiemi)

老三“把妹”秘籍(图/@大米jiemi)

老三“把妹”秘籍(图/@大米jiemi)

  网友“森林中的小家伙”在微博上说:“《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山楂树之恋》之所以纯真,是因为老三死了;不是爱情有多作,只是生活太拧巴。”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前晚刚刚演到老三患上白血病,“老三别走!”的网络呼声越来越大。难道纯爱就一定要以悲情结局吗?国产爱情悲剧是什么套路?

  女主角

  柔弱的“瘦纯美”

  网友“caixing2012”说:“外国的爱情故事,有格林童话的王子和公主,也有好莱坞式的痞子男和叛逆女,但中国爱情一提到纯爱,女方一定清纯懵懂,家庭条件不好,绝非《泰坦尼克号》或《乱世佳人》中那样风情万种。”

  虽然小说原著中的静秋比较丰满,但周冬雨饰演的电影版静秋与王珞丹出演的电视版静秋都很瘦弱。与电影版相比,王珞丹版的静秋清纯相似,羞涩有加,加重了生活所迫养家糊口的辛苦,惹人疼惜。比如为多挣五块钱自愿去工地背水泥,脚被石灰烧伤,被负责调配工作的李主任儿子看上,面临爱情、面包的抉择。少了不切实际的浪漫,多了艰苦生活条件下舍不得吃穿的历练。

  电视剧版静秋生活中敢担当,有责任感,王珞丹对此解释:“小说《山楂树之恋》描写静秋是个黑瘦却长相清秀的小姑娘,过早扛起生活重担,让她骨子里透出一股坚毅,行为举止又总被自卑出卖,她成天去工地干活,去废品站捡垃圾。为了还原原型,化妆师用深色粉底化黑我。”

  男主角

  执著的“高富帅”

  网友“小莫情调”说:“老三送静秋一套运动服,搁到现在就等于送了一辆宝马车,‘山楂树’纯美的爱情本质,其实就是‘高富帅’的把妹故事,多数女人都想嫁入豪门,生活中无法成真,只能在电视剧里圆梦。”

  虽然李光洁扮演的老三遭观众吐槽像“三叔”,但老三在剧中使用的“砸金式”追女招数,却得到现代观众的认可,粉丝“大米jiemi”甚至总结出《三哥把妹秘籍漫画》,比如剧中他自作小情诗送静秋,顺带连写诗的钢笔一起送,静秋家里有困难,他豪爽掏出百元现金力挺,再别说泳装、脸盆、布料、糖块、胶鞋……这些现在看似不值钱的东西,在原著设定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就简直是奢侈品。老三家里条件好,多才多艺有能力,会浪漫还一心一意,这样的男人放在现代社会也抢手。

  主演李光洁对“送礼追女”笑笑说:“静秋骨子里有倔强的成分,不是几件小礼物就能打动,老三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这才能吸引静秋最终离不开他,比如他在村长家用玉米、稻谷等东西,塑造出各种搞怪形象逗笑静秋,这就是他用心可爱的一面。”

  感情

  发乎情止乎礼

  网友“青青子衿96”说:“静秋过于单纯让老三的一腔成熟无处安放,李光洁将老三对静秋的爱怜、宠溺、尊重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样的安排比《欲望都市》肆意描写情爱更加浪漫,透过剧集我看到了老三的心如大海,饱含博爱,英雄情结。”

  当初张艺谋打造电影版《山楂树之恋》时,打出“纯爱”口号。剧版中,老三与静秋的隔江相拥,窗台悄悄摆上山楂花,自制风筝玩浪漫,感情依然浓烈,但行为上依然发乎情止乎礼。导演李路昨日回应称:“两人之间浓浓爱意完全不需要借助性来表达,这段无性的爱情更加解渴。”

  象征地

  山楂树烘托爱意

  《山楂树之恋》场景选择上下足工夫,片头中夕阳照耀下的山楂树,见证老三和静秋的初吻,也最终成为老三的埋葬地。

  导演李路说:“电视版和电影版都在宜昌拍摄,但我们没用电影版中的树。为了找到这棵山楂树,我探访了很多地方,还开辟了一条小路出来。这棵山楂树比电影版中的还大,葱绿的树叶,火红的果实,就像老三和静秋的爱情一样美丽。”

  信物

  钢笔脸盆威力大大

  网友“流言飞语”说:“看完‘山楂树’我也想去买个山楂花的搪瓷脸盆,太浪漫了。”

  电视剧版的《山楂树之恋》中延续了电影版中强大的道具功力,除了脸盆和钢笔,还设置了金色纽扣、风筝、手帕等小道具,作为男女主角传情的信物。结局悲情收场

  网友“飘莲诗绪爱漫游”说:“老三那么爱静秋,等着她工作,等着她转正,等到静秋的愿望都实现后,老三却被白血病带走了,非得死才算纯爱吗?老三,别走!”

  原著中没有甚至一笔带过的角色,却在电视剧中生发,比如和老三青梅竹马的林丹娘,最终男女主角冲破爱情阻力,却无奈被疾病打败。导演李路解释说:“老三和静秋聚散离合不光来自二人内心,一定还有外力因素,将这些桥段巧妙穿插在主线上,让他们的感情更加落地。悲剧收场的确更震撼,况且原著及原型人物的命运的确如此。”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任奕洁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