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笛音乐节现场
崔健
这个春暖花开的四月,“迷笛”、“草莓”纷至沓来,这两大音乐节首次聚首上海,对于上海乐迷而言是幸事,也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城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音乐节驻扎落地的首选。对于第二次来到上海的迷笛音乐节而言,来到申城不单单是音乐本身的传播,更带来了一种生活方式,哪怕是从坐着到站着听音乐这样的小细节,都能反映迷笛精神与态度在这座城市的接受度。
【从坐着听到站着看】
现如今的中国,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而举办了十二年的迷笛音乐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音乐节越来越多是当前行业摆脱困境的一大方法,但迷笛音乐节驻上海首席代表杨怡君则认为,现在音乐节数量众多并非因为做音乐困难,而是中国的年轻人开始日益接受并热爱这样一种互动的音乐形式,上海这个大都市更是突出表现了这种热爱。
上海突然成为众多音乐节的阵地,与这里的乐迷对音乐节的认知不断进步关系密切。迷笛音乐节每年举办时观众都是站着的,杨怡君说,刚开始上海场地方奇怪于“站着听音乐”,认为音乐节应该是坐着的,但其实国外的音乐节都是站着玩儿的,坐着不利于台上台下的互动,也不利于疏散人群。“我们通过一次次的沟通解释让场地方逐渐了解迷笛音乐节这样一个音乐形式,最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这样的一种“音乐习惯”,在杨怡君看来,音乐节不单单是传递音乐,而是像一个大派对,“有食物有啤酒,在那里呆上一整天,喝喝啤酒聊聊天,参与各种活动,像派对一样,到处散发着欢乐”。
【朋克鼻祖今年来沪】
如今受年轻人欢迎的迷笛,刚开始也经历了不成熟的阶段,成长的过程日积月累。杨怡君认为迷笛的核心有两方面——“制作”和“笛迷”。“迷笛一共做了12年了,不是今天突然想办一个音乐节就能办出那个样子,需要一年年的积累。制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音响要制作精良、舞美要搭在合适的位置、不能打扰周围居民、现场管理等等。我们很注重细节,比如迷笛进场是不能带饮料的,会把影响场地不整洁。”
今年是迷笛音乐节第二次落户上海,迷笛首次联动艺术人文频道共同主办,艺术人文频道将在4月28日、29日23:30播出演出盛况。摒弃了一般音乐会的封闭和不自在,迷笛音乐节以其自由互动为特点,今年有两大特色:一是以关注环境质量“PM2.5”作为全年主题,“在上海和北京两个空气污染问题较严重的城市举办迷笛音乐节,当然要尽力宣传大家对PM2.5的关注”。第二大亮点是将邀请到众多国内国外的大牌乐队:“The Ramone’s是第一支美国朋克乐队,这个乐队中唯一一位在人世的鼓手将和另一支乐队Misfits一起组建一个新乐队参加迷笛,将是今年上海迷笛音乐节的一大看点。”
【“迪迷”的迷笛精神】
核心的另一方面则是“笛迷”——迷笛的铁杆粉丝。笛迷们说过:“迷笛是我们一年的盼头,迷笛去哪我们就去哪。”民谣歌手郝云也将参与本次的迷笛音乐节,之所以热爱迷笛,郝云强调了“感觉”二字。他认为,只要是做现场的歌手和乐队,都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在音乐节舞台上演出的感觉。之所以对迷笛有种情结,与他自己的美好经验有关:“十几岁时,在北京和很多迷笛在校学生朋友组乐队一起玩儿,参加了迷笛的第一次音乐节。”除了迷笛的整个氛围吸引郝云以外,他也喜欢“迷笛人”的可爱,迷笛的气氛让郝云觉得很好玩,“包括工作人员、志愿者、观众,那种可爱我没法形容,但只要你站在台上就知道他们有多可爱。”
在郝云和杨怡君等人看来,迷笛更像是一种精神,只有到过现场才能感受到,它表达了自由、平等和尊重。参加迷笛的音乐家也不像在普通的音乐会上只是单一的展现音乐,更重要的是所有“迷笛人”融合在一起,通过迷笛无所顾忌地释放自己、释放快乐,“在迷笛,音乐就是一个真实的态度,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迷笛的这种真实的感觉,在别的音乐形式上是感受不到的。”
相关新闻
崔健放歌嘉定音乐节
上海陆航青鸟音乐节上周末在嘉定国际汽车会展中心开幕,黑色T恤、白色棒球帽,一身标准行头的崔健宝刀未老卖力演出。作为当晚摇滚舞台的压轴嘉宾,崔健吸引了不少歌迷捧场,一开唱台下就陷入疯狂,演出中崔健突然蹲下,原来这是他互动的一种方式。随后,他则要求全场跟着自己跳起来,还邀请前排的姑娘上台:“请姑娘们都踊跃上台跳舞!”一下子,台上就来了许多女歌迷,全场气氛被推向g.c。
尽管崔健一向认为摇滚乐创作不能迎合大众,现场演出时他却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他解释说这并不矛盾:“摇滚乐不应与大众为敌,但在创作的时候的确应该坚持自我,坚持为能够跟自己形成互动的观众负责。”
演出后,记者问起了最近引起引起争议的《著作权法》草案,崔健出乎意料外的冷静:“看到大家都特别积极地去呼吁, 特别高兴,事实上对著作权的尊重应该早就开始了。这本来就是个草案,让大家提意见的, 既然他们肯拿出来,就是做好了修改的准备,这也是个进步。”○新报记者 丰 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