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音乐会月底登场打响上海话保卫战

2012/4/16 16:13:2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落雨喽打烊喽,小巴辣子开会了”……这些曾被视作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童谣,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耳畔。据悉,此次的沪语童谣演唱会是由童声合唱、情景舞蹈、交响伴奏等几部分组成,全场将献演18首曲目,其中,既有上海本地的童谣,也有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民谣。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落雨喽打烊喽,小巴辣子开会了”……这些曾被视作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童谣,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耳畔。为让上海孩子留住乡音,也为让这座城市留住它的味道,4月30日、5月1日,“上海·爱浓——沪语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婉约登场,为观众呈现一场独具魅力的童谣视听盛宴。

  孩子沪语咬字不准惹人忧

  沪语作为上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一种独特的角度体现着上海历史文脉和发展轨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居住模式的改变,沪语生存环境也变得愈发恶劣。

  本次童谣音乐会发起人及策划者、著名沪剧演员徐俊在谈及这一策划的由来时,就直言灵感拜女儿所赐:“我家孩子在读幼儿园时,园里想办一个教孩子们唱童谣的活动,就委婉找到我邀我指导。最初不觉得这是个很难的事情,但真的去了才发现这任务着实艰巨,小孩子们似乎连上海话都不太会说,更不要说唱童谣,而我搜肠刮肚翻来覆去也就些残缺的童谣记忆。当时,我就萌发了要做一台童谣音乐会的念头。”

  在发布会现场,有关学者认为,现在很多上海的孩子都不太会说上海话,但是上海话是作为上海本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文化内容之一,是需要更好的保护和推广的。沪语童谣的推广,一方面可以勾起大人们的怀旧情愫,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儿童的沪语兴趣。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民权也感慨:“我们从小听的那些童谣如今很少再听到了,别说是歌谣,就是哪怕正宗些上海话都听不太到。有段时间幼儿园、小学禁止孩子们说沪语,现在虽然稍作放宽允许课余休息时说沪语,但那种氛围断了层,即便家长们鼓励,孩子也很少张口。”谈起近日来听到的两则关于现在上海囡囡的蹩脚上海话,张民权无奈说道:“朋友的孩子回家管父母要出生证,上海话说得半吊子竟成‘畜生证’,家长们又是气又是好笑,又问要这证干吗,孩子天真答到用来办‘猢狲证’(学生证)。最初觉得这就是一笑话,但细想这着实可悲,连家乡话都说不利落,以后的孩子怎么还会对这个城市有归属感。”

  作曲名家为童谣助阵

  当年,很多老一辈的上海人都是听着妈妈朗朗上口的“沪语童谣”快乐成长的。但是随着现代文化品格的确立,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与民族民间文化之间隔阂渐深,许多沪语童谣面临被遗忘的危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上海·爱浓——沪语童谣童声合唱音乐会”的举行,将有助于唤起人们对童谣的温暖记忆,激发孩子们对童谣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上海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

  据悉,此次的沪语童谣演唱会是由童声合唱、情景舞蹈、交响伴奏等几部分组成,全场将献演18首曲目,其中,既有上海本地的童谣,也有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民谣。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将孟浩然《春晓》(唐) 、王维《山居秋暝》(唐)、孟郊《游子吟》(唐)这三首唐诗融入套曲的曲段。演唱会的最后部分为全场互动性表演,观众在最经典的沪语童谣声中,仿佛置身当年的情境,重温儿时的童谣记忆。

  另外,为力求使“沪语童谣”更具代表性,以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为核心的音乐创作组,将对曲调进行再编以及对配器作精细的打磨,使其保留民间的淳朴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