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宫斗戏编剧教观众步步虐心

2012/5/7 10:58:3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自此之后,凡宫廷剧必有宫斗桥段,再融入穿越、搞笑、悬疑、探案等各式各样的现代剧元素,使得宫斗剧一发不可收拾。我的台词基本上是照着明清小说的台词来做的,非常严格,基本上来源也都是《红楼梦》之类的明清小说。

《金枝欲孽》海报

《金枝欲孽》海报

《后宫甄嬛传》海报

《后宫甄嬛传》海报

  晨报记者 陈文 朱美虹 实习生 赵倩倩

  准备篇

  如果你是一位铁杆的宫斗粉,又有着颇大的宏愿打算写一部宫斗剧的话,毫无疑问,三位金牌编剧给出的共同建议是大量的阅读。不过,看闲书也得有门道,听三位宫斗剧大神谈他们创作之初的灵感来源,或许可以让你有一点启发。

  说到宫斗剧,原是由古装历史剧分支衍化而生。如果说当年的《还珠格格》一举打开宫廷古装剧青春偶像风的话,而后的《金枝欲孽》则真正奠定了宫斗剧中女人独大的江湖地位。

  自此之后,凡宫廷剧必有宫斗桥段,再融入穿越、搞笑、悬疑、探案等各式各样的现代剧元素,使得宫斗剧一发不可收拾。

  那些受全民追捧的宫斗剧编剧们,究竟是要有怎样的天马行空,才能把如此多的虐心情节嵌入到历史空间中?究竟是要怎样的人生阅历,才得有那么多的心机?本期娱乐周刊采访了宫斗剧编剧界的三位大神,特请这些金牌编剧,手把手地告诉宫斗粉们,那些关于宫斗剧的一二三四。

  宫斗大神

  周旭明:香港王牌编剧,《天地男儿》、《创世纪》、《珠光宝气》、《天与地》等作品都出自他手。 2004年由他编剧的一部《金枝欲孽》,第一次将后宫中女人间的争斗赤裸裸摆到荧屏前,堪称宫斗剧的“始祖”。

  宫斗代表作:《金枝欲孽》、《金枝欲孽2》(拍摄中)

  流潋紫:2012年最热的《甄嬛传》,不仅让宫斗剧重回高峰,更让“甄嬛体”成为流行语。她笔下的后宫人物柔美婉约,但华丽背后却暗藏杀机。

  宫斗代表作:《甄嬛传》

  于正:2011年的电视荧屏几乎是他的天下。从《美人心计》、《宫》再到《美人天下》、《宫2》,多产的于正在创造一个个收视神话的同时,也让原本只专注后宫斗法的宫斗剧加入穿越、谍战等更多元素。

  宫斗代表作:《美人心计》、《宫》、《宫2》

  准备篇

  如果你是一位铁杆的宫斗粉,又有着颇大的宏愿打算写一部宫斗剧的话,毫无疑问,三位金牌编剧给出的共同建议是大量的阅读。不过,看闲书也得有门道,听三位宫斗剧大神谈他们创作之初的灵感来源,或许可以让你有一点启发。

  周旭明:参考香港公司故事

  在《金枝欲孽》之前,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的宫廷剧做参考。

  那时候的宫廷戏全是《雍正王朝》这样的男人戏,但对香港人来说,其实我们没有那个本领去写像《雍正王朝》那样的男人戏,我们的历史知识也不是很丰富。所以在看大量的资料之余,想到的方向是把女性的位置放大点,去写宫廷里面女人们的故事。但其实最后写出来,很多地方是不大符合真实历史的,很多都是参考香港公司里面的故事。从准备剧本到写完,前后我记得可能用了9个月时间。

  流潋紫:搜索引擎帮助不小

  我喜欢看一些历史书,在看史书时发现,中国的历史,记载的是一部男人的历史,即所谓的帝王将相。而他们身后的女人,只是一群寂寞而黯淡的影子,寥寥可数的,或是贤德,或是狠毒,好与坏都到了极点。而更多的后宫女子残留在发黄的史书上的,惟有一个冷冰冰的姓氏或封号。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凭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静下心来书写关于她们的故事。读大学时《金枝欲孽》非常红,我很喜欢,但是觉得情节出彩、礼节不够严谨,直接激发我开始动笔写自己心中后宫女人的故事。

  宫廷制度、地理名称、历史事件等这些写作的素材都是来自平时的积累,它们或是来自书籍、或是来自一些严谨并深受好评的电视剧,当然网络时代搜索引擎的帮助也是不能忽视的。

  于正:多看大量无关小说

  最大的准备就是要找一些历史资料,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找到之后才开始动笔。不过,千万要记住的是,在看大量正史野史的书时,不要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去用笔记下来,然后再去翻,那出来的东西不是你的了。我喜欢情绪记忆,你能记住就记住。因为真正的喜欢是平时积累完了之后满溢出来的,而不是去有目的地看书。

  宫廷戏要写寂寞,放在汉朝是最好的,因为汉朝有个“永巷”,这个名字给你的感觉就像永远走不出去的巷子;穿越这类题材比较适合清朝;悬疑则适合放在唐朝,因为唐朝强盛、开放,很合适发生一些离奇的故事。

  人物篇

  宫斗剧的一大规律,就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穿插作者原创的戏剧人物。无论是玉莹小主、甄嬛,还是晴川、怜儿,个个不是真实人物,却又生生在这段看似发生过的历史中搅得天翻地覆,有的还和古代帝王爱得死去活来,这些看似不靠谱的人物设定,究竟是什么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啊!

  流潋紫:去逛故宫找灵感

  做剧本的时候我和我先生去过故宫,最大的感觉是发现嫔妃生活的环境是很小的,走出来就是两面红墙,给人很大压力,一旦选秀进去,生活就是这么一点点。我们当时是去考察屋舍和庭院,我当时的印象是翊坤宫外面有牌子,说这是当年年妃住过的。做每个角色设定的时候,华妃是霸气的,皇后是伪善的,甄嬛比较梦幻,所以她希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在塑造甄嬛时,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她的法宝。甄嬛不仅有智商更有情商,她的本质是善良而有正义感的。我希望透过这个角色说的是,职场女性不要只看见浮在表象的那些计谋和手段,不要把后宫剧看作“权谋学”,而更应该学习甄嬛做一个有智慧、有内涵、有人格魅力的人。

  于正:取好名字很重要

  塑造人物前,先要起个好名字。比如说晴川就是“清穿”嘛,就是讲穿越。其实清、汉、明、唐各个朝代都有特定的女性和男性的取名风格,像汉朝就是简约雅致,像雪鸢、子冉,都是很汉朝的。唐朝是“X娘”很多,芸娘、绣娘。清朝的人名很多会联系到珠宝,比如如玉、琉璃,而且清朝有些字是皇帝的忌讳,是不能起的。比如说你一个清朝戏,叫欧阳,叫皇甫,人家就笑死了,清朝都是叫纳兰这样的,但是你把欧阳、皇甫放在宋朝,就很优雅。为角色起个好名字,同时又照顾到朝代的特点,是会为整部作品加分的。

  塑造人物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没人见过真正的皇帝,又如何来写帝王家的情感呢?我认为就是当平凡人写,当一个寂寞的人写,因为最繁华的人就是最寂寞的。其实是人的行为准则在任何历史朝代都是有共性的,你看现代有剩女,古代难道没有吗?小龙女在古墓里面玩玉女心经,跟现在一个宅女打电脑一模一样的,把握好这个准则,其实很多现代人的特点都可以用来塑造古代人物。

  周旭明:不管心思只管斗

  坦白说,《金枝欲孽》里我写了那么多的女性角色,但我在构思的时候,全都是用男人的思维来写的。宫廷的斗和职场的斗是一样的,这里面已经没有性别区分了,如果有读者要尝试写这样的人物,未必真的要很懂女人心思,把斗的一面写出来就可以了。

  桥段篇

  每看宫斗戏,都被后宫那帮狠毒女人们的勾心斗角而震撼,究竟编剧有着怎样苦大仇深的人生体验,才能想得出那么多害人的招数和厚黑的手段?其实啊,历史比剧本更狗血,宫斗剧好多情节来源于历史,如甄嬛喝下堕胎药来扳倒皇后,模仿的便是武则天杀女的故事。那些后宫争宠的情节,都能在历史中看到影子。

  周旭明:Office是最大资料库

  香港的Office可能是中国职场里斗得最厉害的地方,因为香港的竞争太激烈。

  其实在做剧本时,我们只是把一个现代大公司里面工作的情况,想象成发生在后宫里,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以前的故事。而所有的这些故事都是我们自己遇到的、听朋友说的。香港是一个Office文化很盛行的地方,要找这些勾心斗角的故事很容易。

  当然,到拍《金枝欲孽2》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这样的故事都已经被用滥了,所以《金枝欲孽2》里面宫斗不会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会做一个爱情的故事,但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爱情。我觉得宫斗剧拍到现在,没有必要只关注宫斗的内容。

  流潋紫:历史远比小说要狗血

  写小说并不一定要生活体验和原型,更多的时候需要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缜密的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说有来源的话,我想我从小看的各种小说、电视剧是我灵感的原始积累吧。历史和现实是最为精彩的素材库,我想多多研读历史、多多关注现实,就会发现历史和现实远比小说或电视剧更加精彩、更加狗血、更加惊悚……

  像剧中用到很多香料,我对香料研究不多,也没有条件试验过,小说和剧本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借鉴前人的智慧以及加上自己的想象,其中麝香是宫廷斗争中最经常用的。各种香料的介绍一时无法整理,只抄录其中的一种以作抛砖引玉。鹅梨帐中香:须以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细锉,鹅梨十枚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梨汁干,才得香味纯郁。这个香李后主用过,制香之法来自网络,仅供参考,真实与否还需香料专家验证。

  于正:靠《清稗类钞》行天下

  我真的是很喜欢宫廷的东西,平时就留意很多野史,你把《清稗类钞》看完,这些桥段应该都在了吧。我觉得,一本《清稗类钞》就够我用一辈子了,虽然这本书的内容不是宫斗,而是家长里短之间的陷害和邻里之间的大吵,但里面写到的一味麝香就被用到了所有的宫廷剧中。

  其实平时看的东西多,随时能积累到很多桥段的。我喜欢换一种思维来考虑,我自己打开思维的第一部戏就是《唐宫·美人天下》,当时我很迷《越狱》,就想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电视剧里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情节,而不是一个任务。中国人写越狱的故事,就一定是从监狱里逃出来,想象力太贫乏了,从宫里逃出来不是跟越狱一样的嘛。其实世界上所有文学是共通的,情节是共通的,好看的戏也是共通的,我觉得随手拿来的题材都能变成电视剧里面的桥段。

  历史篇

  宫斗剧被吐槽得最多的话题,无非是把历史改得太厉害,不尊重史实云云,就算是最有仿古诚意的《甄嬛传》,同样被人揪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片段。写宫斗剧,难道真的要一五一十把历史搬到观众面前吗?似乎三位编剧都不这么认为。

  周旭明:戏剧性比历史重要

  尽管写剧本前我看了大量的资料,但要是全都跟历史一模一样的话,这对写故事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比如在设计林保怡的角色时,常常会想到,一个男人为什么会在后宫中跑来跑去,如果从历史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没有一个男人在后宫跑来跑去的话,就没有爱情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就想到设计一个太医的角色,希望他的身份可以比较方便一点,但是在真正的历史里,医生是真的可以这么来去自如吗?我们也不太肯定。因此对我来说,并没有把这个戏看成一个正剧来做,比较多一点戏剧安排的想法。

  流潋紫:小说家不是历史家

  作家不过是在闭塞的空间,总结、概括、借鉴前人经验体会、凭着想象寂寞写字的人,未必要事事亲历,这和写纪实文学完全不同。像我收集来的一切素材,终究需要自己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地判断。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尽管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求证,但一定是有局限性的,我无法保证不出任何错漏。毕竟我是个小说家,并非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也欢迎读者或观众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帮助我提高。

  台词篇

  “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甄嬛传》热播后,古色古香的台词风格引发网友竞相模仿起“甄嬛体”。这些台词功底,编剧大神们究竟是从哪里淘来的灵感?

  流潋紫:致敬《红楼梦》

  书海浩瀚,我觉得自己的阅读很有限,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始终是《红楼梦》,我深深为曹雪芹的才华所倾倒并景仰他,我写古代言情小说的文风也深受红楼梦影响,可以说《红楼梦》是我文学写作路上的启蒙之作。《甄嬛传》的语言风格和文风是在向《红楼梦》致敬。我既是小说原作者,又担任电视剧编剧,所以电视剧最大限度地在语言和遣词造句上尊重原著和延续了我本人的风格。《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为清朝前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习惯,这种语言风格和电视剧雍正年间的时代背景也是非常巧妙地切合的。

  于正:网络语言别用

  我现在的每一句台词你仔细去看,都是符合清朝人说话规矩的。我的唐朝剧也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用当时人的原话?因为当时的人说的话观众都看不懂,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就是白话文。对我来说,什么样才叫做现代?有些古装剧出现“坑爹”啊,“伤不起”啊,那才是太现代了,这是不适合宫廷剧的。我的台词基本上是照着明清小说的台词来做的,非常严格,基本上来源也都是《红楼梦》之类的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