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拍案惊奇》开出哪三枪 4天过亿果然惊奇

2012/5/8 16:49:3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三枪拍案惊奇》果真够“惊奇”:4天过亿的票房,“张艺谋”们的腰包鼓了;数千万次的点击率,不少媒体偷着笑了;而本想掏钱找乐的影迷们,走出影院后却伤心地“哭”了。新浪网的观影调查显示,50%多的受访者对《三枪》的总体评价非常一般,近40%的受访者认为这部作品“很差”“张艺谋不适合执导此类题材”。

  《三枪拍案惊奇》果真够“惊奇”:4天过亿的票房,“张艺谋”们的腰包鼓了;数千万次的点击率,不少媒体偷着笑了;而本想掏钱找乐的影迷们,走出影院后却伤心地“哭”了。

  铺天盖地的影评倾泻而至……争论中,我们不妨也杀个“回马枪”,看看《三枪》到底放出了哪“三枪”?

  第一枪: “圈钱”

  著名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曾说:“电影是对投资人负责的艺术”。赚钱,是电影投资方、制片方和发行方的不变法则。

  《三枪》的投资人肯定不担心票房,因为他们“懂营销”:以张艺谋、张伟平等为他人狂热追捧的投资制作班底,以小沈阳、孙红雷、闫妮、毛毛等为主打的大明星阵容,以及以豪华布景等为主打的大制作理念成为《三枪》的“招财”模式。

  的确,电影票房再好,还是有人会批;国际获奖再多,还是有人不看;观众需求再大,还得求平衡。“媚俗”还是“崇高”,是每位导演一生的难题。

  第二枪: “炒作”

  如果没有媒体的“炒作”,再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明星阵容也无法收回成本。

  大街上,《三枪》广告让行人成为“俘虏”;报纸上,影评人的“赞歌”让读者蠢蠢欲动;电视里,《星光大道》之“《三枪》专辑”让观众“赏心悦目”;网络上,充斥着各大门户网站娱乐头条的视频拍摄花絮让网民眼花缭乱……撒“网”占“道”、包机宣传、大型晚会、访谈节目,无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我们需要借助媒体的平台做双赢选择。”《三枪》投资人张伟平直言不讳,通过媒体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就能赢得高票房。

  然而,有些媒体欣然接受各式各样能够带来高点击率、高收视率和高发行量的噱头,甚至主动出击。“影视发行方和某些媒体的关系,如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赢互惠、合作共荣’。”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炒作”,实际是媒体的一种议程设置:我给什么,你看什么,反复不断,吸引观看。《三枪》的媒体炒作,靠的是神秘的卖点、名人的效应和说一半留一半式的“半抖包袱”。

  第三枪: 回击

  有人说,在市场面前,毋庸阔论“社会效益”,只要观众满意就行。面对质疑,张艺谋和张伟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娱乐大众的事,给全国人民带来快乐是最重要的。

  不可否认,影院里,很多观众都乐得前仰后合。大部分网民对闫妮饰演的面馆老板娘、小沈阳饰演的伙计李四等喜剧演员的精彩演技印象深刻、予以肯定。

  然而,新浪网的观影调查显示,50%多的受访者对《三枪》的总体评价非常一般,近40%的受访者认为这部作品“很差”“张艺谋不适合执导此类题材”。

  也许,“张艺谋”们会说“票房决定一切”。然而,电影与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先买再看。倘若让观众先看再买,它的票房将会如何呢?

  一位业内人士说,影片的宣传与炒作并非不需要,但前提是过硬的影片质量。倘若贺岁片市场陷入了“圈钱”怪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掏光了观众的钱袋儿,终有一天其命休矣。(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