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那年 那月》剧本创作座谈会现场
翟俊杰对青年编剧、导演寄予厚望
张思涛很看好电影的故事角度
杨永生希望电影《那年 那月》能成为红色电影的佳作
女物娱乐讯 日前,以红24军为题材的电影《那年·那月》在山西阳泉举行剧本创作座谈会,著名导演翟俊杰、著名编剧张思涛、阳泉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永生、山西电影厂原厂长卢若琰、阳泉市文联主席侯讵望中国电影家协会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晓燕等出席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对电影《那年·那月》寻找的主题和新颖的视点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表示该片让他们看到了新的“集结号”特质。
电影《那年·那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阳泉市委宣传部和中视道以德(北京)影视传媒公司联合出品,影片讲述了红24军军长赫光从未谋面的儿子寻找父亲,并不断认识父亲的故事,将革命历史故事和革命后代的现实遭遇结合起来,人一个儿子在确认自己革命后代的身份的过程中,感受革命的洗礼,将战争、人性和时代变迁精密结合起来,故事感人。在拍摄重大历史题材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翟俊杰表示,“和当下很多没有新意的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相比,《那年·那月》给人一种新鲜感,创作者的想法很有新意。编剧兼导演张弛很年轻,很有想法,这让我看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希望。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导演能够参与其中,给这类电影带来一些变化。”
电影《那年·那月》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山西阳泉,是一个具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新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座城市,被称为“中共第一城”。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作品,阳泉市委宣传部寄予厚望,杨永生指出,“因为阳泉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阳泉的煤炭很有名,因此忽略了阳泉的历史文化的很多有特色的内容。我们希望《那年·那月》能成为阳泉红色文化的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与我们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齐头并进,扩大阳泉的影响。”
从电影创作的方向上看,张思涛以为,“电影《那年·那月》会让人想起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都有一个寻找的主题,但不同的是《集结号》是找组织,《那年·那月》是儿子找父亲,让一个个体完成自我的认证,并且感受革命的洗礼。显然,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自我的认知是很重要的,这部电影是非常符合现实的发展需求的。虽然在表现历史和兼顾现实这两个方面给创作上出了难题,但好在创作者把握住了主要问题,把儿子这个形象和从未谋面的父亲这个形象都立了起来。”
对于这部即将吹响的“集结号”,侯讵望则表示,该片的“故事切入点非常好,角度新颖,叙事方式能够让人一口气看下来,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存在,也有让人落泪的情感存在。但和很很多专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是,也许是因为投资的限制,总觉得大的战争场面还比较少,创作者在战争线索上需要加强。” 卢若琰觉得,“年轻的编剧给大家带来的新鲜视角让人很振奋,但故事过于悲情,甚至有点悲壮,需要一些情绪的缓冲,让观众不至于感觉到压抑,多一些阳光,会让革命的故事更灿烂。”
编剧、导演张弛在听了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发言之后,对各位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自己现在有信心把这部影片拍好。制片方的代表也表示,该片将会力邀巫刚、萨日拉等实力派演员加盟,成片将于年底和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