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海电视节的高峰论坛都会吸引不少业界大鳄的出席。在本届上海电视节上,相比节目展上清一色的港台艺人助阵,电视节的高峰论坛和专业论坛终于出现了众多内地电视人的身影,导演阎建钢、李少红及影视剧制作人侯鸿亮、马中骏和编剧王宛平等人就“后2012”电视剧市场现象、演员片酬居高不下、周播剧适不适合国内市场等话题展开讨论。目前,中国电视节市场存在着市场乱、投资盲目、创作题材雷同等几大问题,急需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
“我们讨论过某些演员的表现和业内的不良现象,这里面不仅仅是高片酬,还包括行业道德,拿了钱好好干活行吗?如果不好好干活就是不道德的。 ” ——导演心声
问题一:市场太乱投资太盲目
解决方案:投资人要看到市场需要再去砸钱
在《电视剧产业浪潮——制播合作探索之路》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就目前电视剧市场的新趋势发表了看法。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导演阎建钢认为电视剧市场需要秩序,“所有人都觉得电视剧的钱好挣,现在几乎听到的都是这些。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就是一个‘海盗横行期’,所有人都想上电视剧这条大船,但没看到市场的浪潮之下,这很有可能会是条‘沉船’。现在市场需要点禅修和面壁,别那么浮躁,好好冷静一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市场。 ”
用阎建钢的话说,现在电视剧投资水涨船高,好像大家都在比着往里砸钱,“全都特别有信心,有人跟说我准备拿10个亿投资,最多跟我谈到100个亿的都有。但据我所知,2011年全国各电视台的收购额,也就是我们的产业有效最终呈现不到90个亿。 ”
阎建钢指出,眼下的电视剧市场需要秩序,电视剧产业还不足够清醒,“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电视剧行业需要点禅修和面壁,得静下心来,不要那么浮躁。无数个老总也看到了这一点,一见到无数同类题材就会蜂拥而上。 ”
问题二:题材太过雷同容易撞车
解决方案:题材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实现制、播双赢
中国电视剧题材跟风现象,由来已久。无论是编剧写剧本还是制作方选择题材,都避免不了雷同和撞车。而说到电视剧题材雷同,曾制作《闯关东》、《钢铁年代》等剧的山东影视中心总制片人侯鸿亮认为,制作机构与受众市场的唯一联系就是播出方,播出机构要考虑到市场需求,难免会有扎堆撞车。“我个人认为抓好选题是第一要素,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国外电视剧,因为可选择题材多,电视剧题材内容与市场需求并不矛盾。相反,如果题材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便能够实现制、播双赢。比如《闯关东》,现在东三省有近70%的人口是闯关东过来的人,就算是同类题材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 ”
从播出方的角度来说,眼下国内一线卫视以北京、安徽、东方、浙江、江苏、天津六家为首,湖南卫视仍坚持黄金档独播剧,山东、湖北、黑龙江、深圳大有奋起直追的架势。如能在渠道中占有先机,无疑是抢到了国内电视剧播出平台大半壁江山。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导演李少红表示,“现在电视剧播出渠道好像越来越多了,但不管抢到哪个渠道,输送出的电视剧仍然要保证质量,这才是关键,不能说占据了几家卫视的渠道,就可以不管电视剧制作内容了,这不可能。 ”
问题三:演员片酬疯涨恶果必将显现
解决方案:不理性的价格要求应该抨击,不应该容忍
近年来,国内影视演员片酬直线疯涨,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演员的片酬甚至占到了一部电视剧制作成本的50%~60%。山东影视中心总制片人侯鸿亮表示,如果演员片酬占到一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的50%~60%,但演员能够给制作方带来更大的收益,那还可以接受。“其实最终还是在于题材和团队,因为电视剧是综合艺术。好比说大家都认为演员的片酬高,暗地里都在叫骂,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他们的存在会让电视台和制作方比较踏实,完全以新人作为演员,会给制作方和播出方带来一定的担忧。如果新人演员能配合比较成熟的团队,再加上比较好的题材,也可以使一个项目成功。 ”
导演阎建钢再次强调需规范、整顿行业秩序,“今年电视剧产量已经到了井喷的高度,这说明制作行业秩序不够到位,不理性的价格要求应该抨击,但由于市场秩序不健全导致价格体系的紊乱,我觉得可以理解但不应该容忍。请放心,没有一个明星的价格是他要下来的,一定是给出来的。”同时阎建钢指出,目前演员片酬疯长的恶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因为只有当一批项目死掉的时候,才能看到直观的恶果,会有相当一批企业倒下,这个恶果是多方面的。 ”
有消息称,2011年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就业界不良现象曾列出一份“黑名单”,作为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阎建钢澄清说,“没有黑名单,我们讨论过某些演员的表现和业内的不良现象,这里面不仅仅是高片酬,还包括行业道德,拿了钱好好干活行吗?如果不好好干活就是不道德的。我们导演协会有一个内部通报机制,可以通过内部通报,建议我们的会员慎用一些人。 ”
问题四:周播剧试水显然不适应
解决方案:播出方应改变观众观剧习惯
2012年,电视剧制作人迈进“周播剧”试验田,于正制作的《不能说的秘密》(又名《藏心术》)在湖南卫视抢滩试水,以每周日晚两集连播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但国内观众明显不适应周播剧的节奏和播出方式。制作人马中骏支持尝试周播剧,“大家知道的海外剧大多是周播或季播,周播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使整个电视剧产业链拉长、拉大,甚至可能会创造900亿、9000亿的产值。换句话说,周播剧会改变电视剧的质变,如果还照现在一天三集、五集连播的方式,改变的只能是量,根本的质得不到推动。”
编剧王丽萍则认为,眼下电视剧市场并不适合周播剧,主要原因是竞争不公平,“就算周播剧再精致,也架不住别人每天两集、三集地播,现在老百姓的收视习惯就是每天晚上跟着看电视剧,要考虑到他们习不习惯每周看一次?另外我觉得周播剧可以尝试,但要有明星阵容打底,而且剧本要强大,符合周播剧的节奏,有连续性的同时又要保证看点。而且对于编剧来说,多数一线编剧手里的本子至少要拍到明年了,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尝试?我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 记者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