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黄浩
黄浩与沈蕾
黄浩与一雯
女物娱乐讯 “扎根基层 传递民声”--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坊》栏目纪念开播十周年大型座谈会6月19日在上视大厦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发来贺信。来自新闻界专家学者以及17个区县记者站的代表,就新闻坊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等出席会议。
《新闻坊》开播于2002年1月1日,坐在石库门弄堂口的主持人,以拉家常的口吻说新闻的样式,开辟了上海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新篇章。亲切的生活化语言,带有浓郁上海本土气息的新闻,以百姓视角反映的百姓生活,让人耳目一新,《新闻坊》因此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弄堂里的新闻"。同年6月24日,栏目首次改版,形成现在的节目框架。
《新闻坊》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办新闻,与全市17家区县电视台、有线电视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运行机制,在各区县建立记者站,统一配发"新闻坊"采访车,构建了一张庞大的新闻采集网络,创建了一个频道与基层电视媒体共同打造的全新的新闻平台。这在上海乃至全国省级媒体都开创了成功的先例。
在节目内容上,《新闻坊》始终坚持从市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新闻话题入手,在服务市民、开展舆论监督、促进有关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市民、政府职能部门、节目影响力三方面互动共赢的良好格局,成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同时,《新闻坊》十分注重服务功能,《爱心行动》、《百姓理财》等版块为市民救困扶危、排忧解难、咨询指导,而在平常的新闻中,如展览、天气等报道,还会增加出行指南、节气养生等服务信息。在舆论监督方面,《新闻坊》始终把握好温度、角度、尺度,注意选择那些政府部门想解决、市民群众盼解决、通过媒体呼吁可以解决的问题,并报道具有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典型意义的事例。比如《市民呼声》版块,记者们坚持用事实说话,始终用善意的批评,解决影响百姓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有关部门或单位工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此外,《新闻坊》还根据各时期特点增设新版块:迎世博600天行动中,栏目特别推出《城市巡访》系列报道以及《官员访谈》专栏,为上海世博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进入2011年,在市政府新闻办的指导下,又推出了《我与市长面对面》新闻坊特别节目,7位副市长先后作客新闻坊演播室,发布最新信息,解读最新政策,直接回答市民代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创新,《新闻坊》已成为上海地区观众忠诚度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之一,节目收视率逐年攀升。栏目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新闻栏目"、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优秀栏目、上海媒体优秀品牌栏目,以及上海新闻奖新闻名牌栏目奖等荣誉称号。
在十周岁生日之际,《新闻坊》秉持创新的精神,推出全新版面。栏目在整体包装上重新设计,除了全新的片头,演播室在保留石库门风格的基础上,将客厅和书房融合一体,呈现出居家感和知性感,在色彩、装修格调上更加接近现代家庭的特色,并将保留多年的“两个凳子+一张圆茶几”模式,改为两人和三人沙发的不对称摆放。日常节目中,拟增设生活资讯、有奖问答等小版块,提高节目的服务性和互动性。
此外,《新闻坊》还将在每周六推出全新的沪语版,主持人将采用上海话来播新闻。节目的版块设置上也凸显上海特色和活泼感:“阿拉嘎三胡”,主持人将对市民关注的热点新闻,用脱口秀的方式讨论点评;“闲话上海”版块,用上海方言介绍坊间新闻;“大家帮侬忙”版块,舆论监督的同时,强调成功解决问题;同时,沪语版更注重服务功能,增设生活服务信息版块“淘点小乐惠”,为市民提供养生、饮食、出行等各种生活小常识和小技巧;每期节目最后,还有一个互动版块“闲话交关”,考考观众对上海俚语的理解,答对的观众将有机会参加幸运抽奖。沪语版主持人依然保持男女搭配的《新闻坊》特点,除黄浩外,女主播则由来自东方广播的沈蕾、一雯担纲。
会上,专为新闻坊十周年策划的《坊间十年》一书首发,书中收录了新闻坊的编辑记者主持人,各区县台的台长站长、一线记者摄像,专家学者和观众的66篇文章,他们用生动的文字回忆自己和新闻坊的渊源,回顾新闻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其中,有一线记者们在采访中印象最深最难忘的故事,专家们对新闻坊的价值、特色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专业点评,以及观众们喜欢新闻坊的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为本书题写书名。
另外,作为《新闻坊》开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新闻坊在你身边”大型社区公益活动,将于6月24日下午2点,在普陀区图书馆广场举行。届时,现场除了为市民提供生活、法律咨询,四位主持人还将与沪上部分演艺界明星一起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当天,“聚焦社区环境为民排忧艰难”—2012《新闻坊》城市巡访夏令行动正式启动,“我和新闻坊的故事”有奖征文结果也将出炉。(尤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