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蕊:快新闻“编”出来

2014/11/18 16:21:51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用各种编辑手法关注社会热点和强时效节目,是栏目3月份调整后的全新尝试,4个月的收视曲线图证明,这种创作理念是成功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是要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剖析热点,更加注重新闻延展,在原有新闻事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台风又来了,考验新闻强时效性的时刻到了。因为航班都被取消,再派记者去现场已经不现实,而最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就是由海南当地电视台回传素材,我们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在快速拿到各家电视台、各地消防传输的视频资料后,记者进行了二次创作,并电话连线台风“威马逊”登陆后经过的三家电视台同行,让他们讲述当地的受灾情况。热点新闻事件发生,栏目的记者虽然不在现场,但栏目的声音不能缺失。

  用各种编辑手法关注社会热点和强时效节目,是栏目3月份调整后的全新尝试,4个月的收视曲线图证明,这种创作理念是成功的。

  “帮忙”版块:培养农民当拍客

  农产品卖难是个持续不断的话题,卖难年年有,原因分析来分去依然是逃不出供求不平衡、中间环节成本提高的话题。内容容被束缚,形式就不能继续墨守成规,我们想到,让农民自己拍摄视频。不需要专业的设备,也不用多么讲究的镜头,只要情感真挚、事情真实,农民完全可以成为宣传的主导者。新的小版块“帮忙”就此应运而生。

  线索来源是栏目的热线电话。自从3月份节目调整后,热线越来越热,每天都有十几通观众反应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除了征地,就是农产品卖难。5月中下旬,一个电话反应村里的红葱卖不出去。说来凑巧,编辑组与求助者王东飞核实信息时,他刚好就在北京,因为实在着急,自己到北京来找销路,但毫无收获。我们当即把王东飞请到栏目组,他在镜头前道出心声:“我是来自陕西省榆林地区,神木县沙峁镇马兴庄村,二三十个老年人,我们在村里去年种了二百多亩葱,卖了几十亩,现在还有一百四十多亩葱没有卖完。以前他们来买还能卖一元多到两元钱,今年葱就卖个七八角钱,七八角钱,现在没有人来买。来了七八天了,在市场上转悠了好几天,还有饭店,给人家,反正跑了几天,没有人要定我们这个葱。我就特地来到《聚焦三农》栏目组。”

  没想到,这段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播出后,成为当天收视的高点。随后又趁热打铁,对王东飞进行了回访,得知他接到从全国各地打去的电话,最终决定近距离销售,把红葱卖到神木周边。回访也同样取得当期收视高点。

  王东飞具有特殊性,更多求助的农民并不会出现在北京,不会出现在栏目组。制片人拍板,在栏目的指导下,让农民自己拿起手机拍摄求助!自此,“帮忙”版块初具模型,农民用多媒体手机把面临的难题拍下来,传给我们,再由编辑组进行编辑,夹杂着未经雕琢的乡土气息,天南地北的口音,还有栏目浓浓的人文情怀。

  “热点”延展:影像用你的,观点是我的

  和本频道的另一档时长相同的新闻栏目《军事报道》相比,无论在人员配置,还是在传输设备上,我们都有不小的差距。我们没有记者站,拍摄全部依靠栏目内的30来位编导和14位摄像,而军事节目在全国各地有1800位通讯员;我们传输节目主要靠电脑网络,而军事节目有技术先进的传播设备。

  像海南小学生春游校车翻车事故、奉化塌楼事件、苍南城管被打事件、安吉九旬老太养老院烂腿事件、“威马逊”台风登陆,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当时的绝对热点,备受社会关注,事件第一现场对观众的吸引力是强大的。因此我们也尽量在热度维持的时间内进行报道,既然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同时有的事件也不用我们亲临拍摄,那么利用编辑手法进行报道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必须坚持“拿来主义”,积极开发新媒体和地方电视台影音资源。“苍南城管被打事件”这类一瞬间稍纵即逝的事件类新闻,网络图片、手机视频、网友评论铺天盖地袭来,在我们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时候,媒体汇编就能最快捷的获取热点事件,大量视频和图片都能为我所用。

  新媒体时代是以个体为传播主体的传媒时代,民众舆论表达常处于无序状态,对于事件的说法真假掺杂,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还原事件真相,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时刻体现栏目“为农民利益”的口号宗旨,让农民受益,为农民启智,给农民贴心实用的服务信息。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是要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剖析热点,更加注重新闻延展,在原有新闻事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表现形式一:电话连线亲历者和行业专家

  电话连线能快速解决空间问题,只要有通讯工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实现电话采访。贵阳一个村的村民假离婚套取拆迁款,他们却不知道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了告诫更多农民,我们电话连线法律专家,给农民普法。

  再比如,“威马逊”登陆,经过之处网络中断,视频无法及时获得,我们就分别电话连线海南台、文昌台、湛江台、北海台记者,请他们讲述台风过境时的感受、当地受灾情况、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面临的境遇,细致的描述让观众知道登录时的风力有多巨大、农民即将成熟的香蕉树被毁成什么样子。电话连线能弥补视频拍摄的滞后性和传输限制,还能营造一种具有想象空间的现场感。

  表现形式二:制作视频动画

  只有干涩的条条框框,没有适合的画面怎么办?想让观众更加关注屏幕内容怎么办?动画制作来解决。

  《泔水缸大发现》有些内容不适合过于真实的展示,所以在每一集结束都增加了一个视频动画,分别从泔水是怎么产生的、泔水的正规回收渠道、泔水猪和地沟油的由来等几个角度演示说明,既没有让人反胃的泔水,又能打破片子节奏,把知识介绍融入其中,让观众对泔水有个全面的了解。

  表现形式三:汇总各家观点 得出自己的结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在不同立场,看待同一个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还原事件真相。

  为避免出现“一边倒”,同时增大观点容量,我们借鉴了读报新闻的模式,将各方观点按照我们设定的逻辑罗列出来。比如一家子生十个孩子的事,我们筛出凤凰网、网易、法制晚报的媒体观点;再比如辟谣香蕉艾滋的新闻,我们将网友对这个说法的大惊小怪列出4个;每天节目开始的新闻话题榜,一些比较刺激的热点话题,我们的主持人就直接在演播室说“新华网近期报道”,点名道姓的说明消息来源和出处。这些都能观众看了我们的节目后,不再感觉信息量小,不再感到内容单一,最后再在结尾演播室道出我们的媒体观点,亮出我们的立场,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编排顺序:让热点更高温 信息更丰富

  首先,“每日新闻话题榜”先声夺人。值班编辑每天上午浏览各家大型门户网站,从众多新鲜出炉的新闻里精挑细选出3个最热门、网友关注最高、最贴近“三农”的新闻事件,配以3张图片,在大屏幕打上体现观点的关键字,屏幕下方显示话题内容,每条20秒。七八十个字,不仅要讲明白一件事,还要有一句话点评。一年下来就可以增加一千多条热点新闻综述,对于栏目的口碑和影响力都能起到提升作用。

  其次,预告和回访让事件持续发酵。热点事件具有高关注度,我们在编辑时也会为大专题的“预告片”留出时长。“湖南幼儿园校车翻入池塘事件”,记者就在大专题播出前4天推出小专题;栏目特别策划“妈妈去哪儿”,作为央视七套农业节目最大的暑期公益活动,也会在播出前半个月推出新闻,介绍活动整体概况、进展程度和拍摄花絮,提前进行节目预热。不仅如此,对于已经播出节目的反馈和后续追踪更为重视。“江西夺刀少年高考事件”,持续对两位见义勇为少年进行跟踪报道,从最初在病榻上治疗、到出院备考、再到分别被高校录取,栏目始终持续跟进;反应公路三乱的两个系列,分别形成收视g.c,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应强烈,纷纷在栏目微博和微信留言,抒发情绪,反映情况。为了和观众形成互动,推进问题解决,栏目在播出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做了节目反馈。趁热打铁,不让新闻“断头”。

  第三、给热点新闻事件的编辑多留时长。因为逐渐在摒弃新闻播报者的创作理念,所以一些热点话题势必适当增加时长。事件展示、网友观点、专家分析、媒体观点、背景链接,几个环节下来,信息量加大了,时长也跟着增加。观察近3个月的收视曲线,但凡热点新闻事件,都会有一个相对高的收视走向,如江西夺刀少年高考事件、海南春游校车翻车事故、药品放开最高零售价等等。

  每天25分钟的播出时长,19分钟的净时长,除去大专题,每天8分钟的节目量,就是资讯组的一片天地。时效性要强,内容要丰富,还要体现媒体观点,兼顾贴近性。想把这8分钟内容布置出彩,并不是件易事。现在的我,已经养成习惯,每天临睡前最后一件事是刷一遍网易、腾讯、搜狐手机客户端的热点新闻,每天早上睁眼后干的第一件事也是一样,保持自己对新闻的好奇感,继续在电视新闻的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