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
《特殊服务》
昨天,“爱上海”微电影拍摄活动在沪启动,由央视电影频道等制作的《爱@桐乡》系列微电影则在上海举行关机仪式。微电影虽小,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明星。记者注意到,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和微电影有关的主题活动层出不穷——华谊要推微电影频道,优酷和天娱公司要推自己的微电影系列,《中国达人秀》也为打造“达人秀微电影”征集好剧本。微电影虽小,却已经成了整个文艺圈都关注的话题。
用微电影表现大上海
以电影叙事的手法呈现一座城市的形象,改变以往形象宣传片的模式。“爱上海”微电影拍摄活动昨天在沪启动。据悉,这个项目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手推出,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手机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广泛发掘社会力量、尤其是年轻创作力量,突破以往形象宣传片的固有形式,提高国际社会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同时利用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世界的丰富资源,广泛传播上海城市精神。
在上海新闻办副主任陈启伟看来,用流行的微电影手段推广上海,可以说是一项极其富有创意的工作,“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摩登都市、微电影又是当下最富有脉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者一定能碰撞出无穷的火花。”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也透露,拍摄城市宣传片的想法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途径,“现在有了微电影,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上海、诠释上海精神,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把这些作品推介到上海,为这座城市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面向高校征集以外,活动也邀请了本土年轻导演参与拍摄,导演程亮拍摄的微电影《天台》与黄凯拍摄《天平路小转》也加入了“爱上海”拍摄活动阵营;同时,一些热爱上海的外籍人士也积极参与,史蒂夫·韦瑟斯就带来了自己拍摄的短片《上海:我们的故事》。黄凯说,自一直想拍摄像《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那样的城市短片,这次算是圆了心愿;程亮则表示:“通常我们一想到城市宣传片,就是大广角、长镜头,这次能为上海、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拍摄接地气的短片来宣传我们的城市,真是一份荣耀!”
大集团成坚强后盾
虽然说微电影是草根艺术,但在本届电影节上的现状来看,如今的微电影似乎都要强力的媒体集团做后盾,没有大媒体集团的支撑,其实很难拍出好的微电影。在本届国际电影节期间,“达人秀微电影”项目也在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启动。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东方卫视和星空卫视。两大传媒集团联手合作,给了微电影一个非常高的起点。项目发起方东方卫视直言,这个系列的微电影,更关注的是人们的梦想,但梦想,显然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为支撑。
“达人秀微电影”是《中国达人秀》栏目于2012年推出的新生代导演计划。与秉承“小人物成就大梦想”的“达人秀”理念一致,“达人秀微电影”计划通过设立百万元的奖励基金,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微电影和原创剧本,发现和挖掘出民间社会的“电影达人”,扶持中国新锐导演和编剧人才,为中国电影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据主办方东方卫视介绍,早在今年5月初,“达人秀微电影”计划已经开始在全国各省市、高校以及新浪、搜狐、网易、优酷、土豆、奇艺等10多家网站征集微电影作品和原创剧本。主办方坦言,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们已收到数千件原创作品,其中不乏佳作。而这些微电影也将有这些门户网站和东方卫视播出的机会。此外,据悉,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著名导演吴思远也为“达人秀微电影”提供了支持与帮助。据主办方介绍,“达人秀微电影”栏目组将甄选部分优秀微电影作品,在吴思远旗下的UME影院对外公映。
本月20日在电影节期间宣布启动的“美好2012勇敢爱”系列微电影,则是由优酷、天娱传媒、湖南卫视三家传媒巨头作为后盾。或许也正因此,参加这个项目的6位导演虽然都是绝对的新人,接受采访却对自己有充足的自信,纷纷表示相信自己一定能拍出不错的微电影。事实上,视频网站投资微电影也是如今微电影的一个潮流。今年3月,优酷就邀请四位亚洲顶级电影大师顾长卫、许鞍华、蔡明亮、金泰勇拍摄微电影,通过讲述四段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抒发对生命的感悟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新导演更看重网友的反馈
有了题材的热点和大媒体集团的支持,加盟微电影的青年导演们似乎很有自信,他们相信,网友对微电影更宽容,而导演可以及时看到网友的反馈并作出调整,是微电影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参加“美好2012勇敢爱”微电影项目的6位新人导演,就非常信奉这一点。参加这个项目的导演分别是叶念琛、陈正道、林书宇、李阳、陈思成、赵天宇。接受采访时他们纷纷表示,拍摄微电影的成本更低,也能丢掉更多的包袱,“微电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观众的各种反馈,因为点击率和评价就放在那里,互动方式更直接。”
在网络上以《万有引力》聚焦了广泛人气的赵天宇就表示,自己对“微电影”这个热门词汇的理解就是“成本更低也更为活跃,但最重要的是创作者可以第一时间收到观众的各种反馈”。他坦言,因为点击率和评价就放在那里,互动方式更为直接。将动画作品成功改编为电影的李阳也认同这个观点,为此,他认为创作微电影需要丢掉包袱,“导演本身就没法把自己的意愿100%地传达给观众,在互联网上看微电影,大家一定会更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