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讲座一稿多讲惹质疑

2012/7/4 10:01:3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记者 郦亮 面对推不掉的文化讲座的邀约,现在有文化名人所能做的就是“一稿多吃”——在疲于奔波,一段时间内没有更多思索成果的情况下,重复自己的讲座。也难怪文化讲座在选择嘉宾之时,有“谈读书学习找王蒙,谈青春飞扬找于丹,谈文化找余秋雨,谈历史找易中天”之语。

  本报讯记者 郦亮 面对推不掉的文化讲座的邀约,现在有文化名人所能做的就是“一稿多吃”——在疲于奔波,一段时间内没有更多思索成果的情况下,重复自己的讲座。据记者观察,名家们“无奈的雷同”的情况,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份讲座稿可以讲多场甚至多年

  王蒙上周末来沪演讲的题目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细心的听众发现,在最近几个月,同一个题目,王蒙之前起码已在3个地方讲过——4月在山东青岛,5月在山东淄博,5月在安徽铜陵。而且就公布出来的现场实录来看,这些演讲中的不少细节也是相似的,比如谈到《双城记》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喀麦隆国王”等。

  最近一段时间,这种发生在文化讲座中的雷同可谓无处不在。一位读者透露,他听某位作家的演讲,大学时在北京听过一次,觉得很不错,毕业后他来到了上海,恰巧这位作家也来访问,又听了一次,讲得竟然分毫不差,他为此很诧异。后来出差去了济南,又与这位作家不期而遇,所听到的还是那一套,“这时我对这位作家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有关文化名人“一稿多吃”的现象,最近一段时日正在被听众热议。这“一稿”也就是讲座稿,有的文化名家一份讲座稿可能会讲上很多场,甚至很多年。于是,在传播非常迅捷的当下,往往,一个名家在不同地区所作的相同内容的讲座信息,会不断传到听众耳里,这也引起了不满之声。

  不过也有文化名人对此感到委屈。一位文化名人的秘书曾私下表示,这位名人每月都有全国各地的两三场讲座,名人上了年纪,旅途很劳顿,能坚持下来就已属不易,当然不可能再苛求每次都有新内容。

  谁来发掘“新易中天”“新于丹”

  在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的前提下,现在全国各地新开设出来的“文化讲座”的数量急剧飙升,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在不同地区举办的讲座,竟然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那么几个文化名人。所以也难怪文化讲座在选择嘉宾之时,有“谈读书学习找王蒙,谈青春飞扬找于丹,谈文化找余秋雨,谈历史找易中天”之语。

  各地讲座邀请雪花般地扑向这几位文化名人,使他们成天“打飞的”,疲于应付,以致难以招架,讲座的内容上自然难免雷同。评论家金哲表示,这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讲座的“供求矛盾”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文化讲座的主办者能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发掘出“新易中天”和“新于丹”,这矛盾也可以迎刃而解。

  事实上,由于一个文化名人在一段时期内的思索成果是有限的,如果经常“被聚焦”,他们通过讲座而起到的文化普及推广的作用是有限的。其实,听众想听到更多文化学者的不同观点。这就需要文化讲座的主办者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去积极地寻找适合本讲坛定位的文化人。

  “百家讲坛”前制片人万卫曾透露,主讲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个讲坛的优劣和生命力,为了找到优秀的主讲人,“百家讲坛”组成了一个团队,专门去各地高校寻找。而在讲座正式开录之前,还会请候选主讲人到北京进行现场试讲,等大家一致认可了才会正式录制。

  正是在这种百里挑一的眼光之下,他们发现了易中天、于丹、纪连海、郦波等一批重量级的明星学者。而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寻觅的方式,显然值得很多文化讲坛主办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