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编辑/ 张晨 摄影/ 黄辉
当台湾电视教父与大陆情景喜剧之父相遇,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前不久,刚刚在大陆出版首部作品《我住宝岛一村》的王伟忠与英达齐聚北大校园,“有料”且“有趣”地与读者分享了各自曾经的“眷村”生活与“胡同大院”。
题记
《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光阴的故事》《宝岛一村》,大S、小S、蔡康永、阿雅、范玮琪……如果要为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话剧以及娱乐界红人找到一个交叉点的话,那么就是,他们背后共同的策划人和老板——王伟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伟忠便带领团队开始了台湾电视节目的探索,从新鲜热辣的政论时评到开放机智的娱乐创新,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台湾电视节目制作的革命性发展。如今的王伟忠,已然功成名就,他的“伟忠帮”在台湾电视界“呼风唤雨”,王伟忠也被尊称为“伟忠哥”。年过五旬,到了“可以说说话”的年纪,王伟忠又拿起笔,在台湾《今周刊》 开辟《吹牛老爹》专栏,说的是记忆、是童年、是光怪陆离的世间万象,但骨子里却是一种真性情的人生感悟和文化积淀。正如他自己描述的:“我没有力量,旁人做媒体、开大饭店,我摆个小摊、做几个小节目、写个小专栏,天天盯、天天推。”
《LIFE IDEA》 =《LIFE IDEA》 记者
王伟忠=王 英达=英
时间:2012 年5 月27 日
地点:北京大学
《LIFE IDEA》:王伟忠老师来自台湾的“眷村”,而英达老师来自北京的胡同,请分别谈谈你们的童年记忆。
王:虽然我生长在“眷村”,但我的父母都曾生活在北京的胡同,而且也是在胡同里相识的,后来才去的台湾。台湾的“眷村”,生活着从大陆各地来的人,我小时候住的就是一个“小大陆”,大家像一家人。记忆中,村子像贫民窟,可是对小孩来说是很愉快的,它对我整个成长过程,包括后来做电视、做戏,都有很大的影响。记得过旧历年前的一个月,整个“眷村”飘着香味,有湖南腊肉的香味,有香肠的香味,有腊八粥的香味,各种味道杂合在一起。
英:对小时候胡同的记忆一切都是破破烂烂的,那时路面都是土地的,不像现在,都是柏油路。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也都来自于胡同,比如和小伙伴一起上树偷枣、偷桑葚什么的。提到偷吃,印象中,小时候经常帮父母打酱油、打醋,手里拿一碗就去了。回到家,醋就剩半碗了。现在想想很奇怪,醋那么酸,怎么还喝,但那时候实在是没什么可吃的,嘴里没味儿。其实最好是买芝麻酱,但吃完后,碗边就留下了印儿,下不去,很容易被父母发现。后来就想一办法,就是从上边舔,不沾着碗边儿,最后再摇一摇,就不留痕迹了,但还是被发现,我妈说,“又偷吃了吧?”“没有。”“那你鼻子尖怎么回事……”
《LIFE IDEA》:很多节目都会被文化差异等东西限制了受众群体,但王伟忠老师制作的东西都没有被影响,在大陆也有很高的人气。您有没有想过原因?
王:娱乐节目,它提供快乐,不管它合不合理,提供快乐是最重要的。台湾的综艺节目做得比较早,而且《康熙来了》是有线电视台提供的,尺度比较宽,再加上康永跟小S的搭档也比较好。其实节目一开始叫《奇怪十点钟》,我希望做一些比较不一样的东西,不是歌功颂德,只是说演艺圈比较好玩的事,就这样慢慢做起来了。这么多年来,没有变风格,主要还是给大家提供娱乐。它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年轻人不太分地域,看了哈哈一笑就好,语言方面也没有那么较真。
《LIFE IDEA》:对于大陆的综艺节目,两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做节目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市场导向,就是跟着市场流行做;另一种是创意导向,根本不管市场如何,自己创作出一个新的东西来。如果有一天,你的另类东西变成主流,你就独领风骚,是英雄造时势,但如果以市场做导向,最多只是时势造英雄。选择创意导向,当然比较有意思,但也要电视台或公司的老板有胆子做,愿意给你发挥的空间。如果大陆的电视台能够多给年轻人机会,那么我觉得创意节目会越来越多。
人生就是不断学习、尝试,失败了没有关系,我失败比成功多太多了,只是失败的人家不好意思提,怕我寒碜。
英:我主要还是从情景喜剧谈谈吧。很多人觉得我后来的喜剧都没有《我爱我家》搞笑了。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此一时彼一时。做《我爱我家》时,自己积累出这样一部戏,以前没有尝试过,观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个时候,在某些方面,尺度比现在还宽,对于搞喜剧的人来说,尺度其实很重要。这个尺度一方面包括审查部门的,另一方面也是观众自己接受到什么程度。拍《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我发现喜剧的接受程度变了,因为做喜剧总得笑话谁,不能总拿自己打岔,所以这个时候只能是“宁伤感情,不伤包袱”。你甭管笑话谁,特别留神也会伤到人。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尺度更不好把握,我不知道为什么。
《LIFE IDEA》:有人说,综艺节目是日本学欧美,港台学欧美,大陆学港台,两位怎么看?
英:你说的这个对,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当然,我也在模仿,我绝没有聪明到全是自己原创,那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我取得的一点点成功,无非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时候,本地化比别人成功一点而已。
王:文化这个东西,一定是先有强势文化的出现。中国直到今天,包括影视文化在内,都受到国外的影响。很多创意一开始模仿别人没有关系,慢慢地可以做出自己的文化来。拿英达做情景喜剧来讲,我觉得很困难。国外的情景喜剧,星期一刚拿剧本,星期二修剧本,星期三才拍,星期四开始剪,星期五、星期六才放观众进来,一个礼拜只播半个小时。英达做《我爱我家》的时候,压力很大,一个人要写本,要对词,要排戏,要塑造个性,我觉得很困难,而且条件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创作情景喜剧,一路摸索过来,非常值得佩服,也值得鼓励。身为电视人,怎样找一个路径,而且内容要符合当地的口味,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陆,其实并不缺乏创意,网络上有各种达人,但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一些东西就会受到约束,因为电视台要考虑收视。
对于年轻人来说,创意不见得要有目的。你要感谢人生所有的经历,不管所处的环境或者所做的事情喜不喜欢,你的经历对你一生来讲都非常重要,而且你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有,别人无法取代。
《宝岛一村》就是很多家族加在一起,在“眷村”发生的事情,以我家为出发点。当时我拍了一个纪录片,叫《伟忠妈妈的眷村》,因为我们村子要拆了,我想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是怎么来台湾的。播出之后有很多人觉得很感人,然后我开始做一系列的东西,做《光阴的故事》《宝岛一村》。我不认为要收集很多资料,感情最重要,它使大家产生共鸣,只要用心创作就好。如果一个东西没有感情,没有温度,就像交朋友,如果交到一个没有温度的人,那是没劲的。
TIPS
王伟忠
台湾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以节目创意著称,有“台湾电视教父”“综艺才子”“电视鬼才”之称。他制作或监制的电视节目《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超级星光大道》、舞台剧《宝岛一村》《疯狂电视台》,带领着两岸观众一同体会台湾的社会脉动和极具创新与创作力的娱乐文化。
《我住宝岛一村》
作者: 王伟忠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年5月
定价: 35.00元
书中六个篇章梳理了作者在童年生活、文创、娱乐圈发生的趣事,是对自己人生经历、台湾社会生活、两岸娱乐圈以及文创工作的精彩解读。透过文字与图片传达出伟忠式的乐观、幽默、睿智、犀利,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智慧印刻在读者脑海。人生何处不开花,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换个脑袋想。
英达
中国情景喜剧之父,著名导演、演员、主持人,曾执导《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
词解·眷村
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60年后这里已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响力,意外地成为亮点。眷村走出了大量名人,成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忠哥”眼中的大小S
大小S个性不太一样,她们虽然是一起出道,但必须分开发展才对两个人都好。大S是一个非常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很照顾家,全家人也都听她的,她也很喜欢扛起这个责任。小S就是什么事不做决定,大S决定就好,她们一直是这样长大的。小S非常怕大S,非常非常怕。大S后来就想演戏,因为她是喜欢创作的人,也喜欢读一些书;小S是双子座,双子座就是飘来飘去,所以她必须围绕一个人,她围绕着康永做即兴发挥最好。
“伟忠帮”的闲言碎语
你如果要研究王伟忠为什么会这么成功,相信在这本书里有充分的线索,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像是日记、像是人生游记,其实背后透露出跟我一样是中年天蝎座男人的一种个性,一种对人生的态度,而个性与态度决定了大部分的事情。
——赖声川
在当年依然封闭的台湾,王伟忠先生就以他的创造力与幽默感,在电视上做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我们到今天依然深受其惠。在这本书里,大家依然可以见微知著地鉴赏一下伟忠哥嘻笑间的热血和慧心。
——蔡康永
后来他结婚,有了两个女儿,眼神里的锐利感逐渐被温柔感取代(很大一部分是被他的小女儿狠狠修正了),虽然他很爱唠叨现在电视节目都是婆妈议题,但伟忠哥自己就住在一个都是环绕着女人的世界里,他其实最懂婆妈。
——詹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