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不是票房说了算

2012/7/31 14:49:55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历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领奖台似乎都是风姿绰约地在男性主宰着,而在82届奥斯卡的一次性别错位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效应, 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在此届奥斯卡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六项重要奖项。

    历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领奖台似乎都是风姿绰约地在男性主宰着,而在82届奥斯卡的一次性别错位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效应, 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在此届奥斯卡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六项重要奖项。作为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位获奖的女性导演,《拆弹部队》却是一部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纯男性电影——战争、暴力、格斗这些本该与女性无关的标签恰恰是导演一贯追求的艺术风格。

 相比之下,在2009年被电影界膜拜的“大神”詹姆斯·卡梅隆稍显尴尬——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前妻一路高歌猛进,风姿绰约地在男性主宰的导演领奖台上穿梭,现在连“里程碑”三个字也生生地从《阿凡达》身上夺了去。“前妻的胜利”似乎勾起人们对2009年另一件事的回忆——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60周年。当然,女性主义在评审们的眼里不只是凯瑟琳,还有《茱莉与茱莉亚》、《珍爱》、《弱点》以及《成长教育》。

 奥斯卡最棒的事情,除了给予女性公平的态度,就是在柯达剧院里上演一幕“中老年魅力女性秀”,来告诉我们西方文化中女性的美的确要维持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45岁,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58岁,人人都爱的梅丽尔·斯特里普61岁,女王范儿的海伦·米伦65岁,年龄好像只会增加她们的魅力,年逾半百却让青春无敌的女星害怕和她们同台。在中国,女明星们除了谎报年龄、疯狂打针外,对日益增加的年纪别无他法,中年以上的女演员似乎只能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来形容,除了慈祥母亲与恶婆婆,银幕上不会出现受人尊重的、风情万种的单身女性形象,更不要说像在颁奖礼上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被人夸奖成“GoodKisser”。

 除了夸奖,人们还总是开玩笑似的提醒梅丽尔·斯特里普,“16次被提名,应该被限制不准再被提名了”。这的确一语中的,近年来次次提名不获奖,也许学院的评审们认为梅丽尔·斯特里普演出再惊世骇俗的角色都是分内的事,就好比《阿凡达》一身挑起25亿票房,创下了电影史的纪录,那又何必再要一座小金人来锦上添花呢?

 而《阿凡达》痛失最佳影片,当然不是因为波伏娃威慑力的余温,在寻找原因的过程里,近些年来奥斯卡评审们的喜好也刚好摊在桌面上。

 自《泰坦尼克号》之后高票房电影往往落选最佳影片的“魔咒”不是《阿凡达》的唯一困扰,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极少青睐科幻题材。《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金刚》、《超人》、《蜘蛛侠》、《蝙蝠侠》、《变形金刚》——作为好莱坞造梦工厂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这样的影片拍完续集拍前传,有多少叫好又叫座,被冠以“分水岭、划时代、革命、里程碑”的关键词,又有哪一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认可?只有 《指环王3》一个例外,但依然是通过了整个《指环王》系列连续三年奇迹般的表现,最终才在《迷失东京》、《怒海争锋》、《神秘河》、《奔腾年代》这样相对较弱的提名名单中杀出重围获得最佳影片,这样的得奖史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影评人批评剧情孱弱是科幻电影天生的短板,认为这是拿不到奖的理由。这种毛病的确常常出现,但是按照统一的评判标准,《金刚》、《侏罗纪公园》、《蜘蛛侠》,尤其是《阿凡达》,剥开科幻的外衣,他们与《勇敢的心》、《角斗士》等历届获奖影片一样,完全符合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式,是最传统的英雄史诗电影。可见,症结并不在剧情,而是近年来奥斯卡评审们对于故事的口味正在悄然改变。

 以《阿凡达》与《拆弹部队》来说,它们都和踏上异域土地的一支美国小分队有关,都是战争题材的电影,前者代表着技术进步与创新,在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后者则是贴近美国当下的热点,选择手持摄影的方式塑造了纪实风格的美学,顺应了好莱坞回归现实主义的潮流,而其中表达的对战争的理解,也恰恰符合当下美国民众的关心所在。

  对于全球票房仅1470万美元的《拆弹部队》的胜利,请不要大喊这是奥斯卡历史上继《拯救大兵瑞恩》不敌《莎翁情史》之后的又一个“杯具”。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不过是好莱坞借奥斯卡向电影界以及观众传达了一个信号——经典的叙事模式不再是上帝的宠儿。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淋漓鲜血的勇士们,不再是影片所必需的人物形象,那些 “孩子与狗不会死”,“主人公原地满血复活,再艰险也全身而退”的戏码也只能在电影院里赚得更多的爆米花,而不会让制片人来到柯达剧院的镁光灯下哽咽地感谢已经上了天堂的老爸老妈。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