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蒲团”的3D经验
《3D肉蒲团》是100%用3D摄影机拍摄,孙立基收获了不少经验,而胡耀辉其实对3D技术并不热衷,孙立基差不多每天都在现场督阵。“我一想到要拍3d我已经很不耐烦了,要每个镜头去调节,对我的演员、工作人员的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可是出来的效果很好,我们这次只有10-20%的特写是没有用3D的,因为没必要。”
孙立基回忆道:“拍《3D肉蒲团》时,换一个镜头、调好,大概是45分钟,很累,老板也希望速度更快,我们就一直想怎么压缩,一直在找新的3D制作系统,我们也挺苦挺郁闷,理解3D摄影的摄影师也不多,你会听到很多执行者、监制、制片人都在投诉3d机器好麻烦,但是3D是有自己的特别的语言的,打破了我们拍2D的框架,懂得技巧的话就能压缩时间。拍《一路向西》我们最短一次换镜头只要20分钟。希望以后在新的电影里能把整个系统耗的时间能够突破到15分钟。我们希望把3D技术培养起来,希望每个电影人都能用。”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孙立基对这次的3D效果更自信:“《一路向西》和《3D肉蒲团》不太一样的是我们这次没有多少镜头是从银幕里向观众扔出来的,但我建议观众走进电影院戴上3D眼睛后将头左右挪动一下,会看到景都在摆动,这个是做得深度很好的3D。看3D好不好,除了看3D的深度和宽度外,还要看3D变形的效果是不是跟我们的眼睛的视野是一致的。《一路向西》的3D是以自然为主,模仿我们人眼的视觉,而不是胡乱扔一些东西出来、喷点水之类的。”
“刻意文艺”与“针砭时弊”
剧本方面,《3D肉蒲团》曾被批暴力和血腥,这次胡耀辉吸取教训,《一路向西》中暴力和血腥成分减至零,搞笑的部分增加不少,“向西村上春树”也同意了这一改变。
“向西村上春树”在facebook上谈到对这部电影的参与程度:“虽然因为私人理由而不喜欢露面,但我参与程度一点也不算少。还记得剧本未落实之前胡导演已吩咐我列举原著中最重要的情节和对白,于是我也把书重看多几次,定下了一些可以拍得出来,而且拍出来也会适合在大银幕上重现的情节,其余的故事部份,则交由胡导演重组和自由发挥,剧本完成前我们也经过电话倾(粤语,意为:聊)过无数次。”
电影中有不少台词调侃社会现象,令不少赴港观片的观众大呼过瘾,“地沟油”、“毒奶粉”、“李永波奥运打假球”都成为被挖苦讽刺的对象。因为原著里的关于时事的调侃大多已经“过期”,为了能与时事话题同步,《一路向西》在后期配音的时候想了好几十个国人特别痛恨的作假的点,挑了几个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放了进去。孙立基说:“之后我们的电影都会尽量把社会性、老百姓看了有共鸣点的事情放进去。”
片中最绝的恶搞桥段之一是对于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的重新演绎和戏仿,既“接地气”又令人捧腹,萧定一大笑:“是我爸想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原著,改编后的电影已经尽可能避免出现会引起内地民众及政府不悦的调侃或恶搞,或许是为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