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人物:走钢索的徐铮 奇葩乎?凡人也!

2013/1/7 17:35:22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陈洁认为在《无人区》里,宁浩看到徐峥作为演员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徐峥也奉献了无比精彩的表演,“可惜大家没有看到”。” 还有一次,徐峥在厕所间听影院的两个保安聊《泰囧》——“哎呀,这个电影就是搞笑,没什么意思,就是搞笑。

在《中国好声音》决赛后徐峥发了条微博,像娱评人一样总结了这场狂欢:“这个结果定位很准确,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赛制的变化,选歌的调整,到整台演出的商业氛围,媒体的干涉,广告的嚣张,数据公布的草率,包括微博上听到的各种声音,都具有中国特色。这,才是真正的,当今中国的声音!”

尽管如此,徐峥仍然觉得自己的视野范围太狭隘了,“阅读量还是不够,应该去了解更多。因为我觉得成熟的表现就是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你个人,并且了解你个人跟世界的关系。你越客观,你的观点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如果你要做大商业片,就应该有这样的立场,否则你的“三观”偏了,马上就有更多反对的声音。”

很多和徐峥合作过的导演、演员都称赞徐峥观片量大,但徐峥觉得这事只是“基本功”,没有多了不起,“我觉得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是一个发烧友,但是我后来发现不是。比如说有的人合作,我说这个电影你看过吗?他说没看过,我说那你这个电影你看过吗?他也说没看过。咱们是一个从业人员,你不把奥斯卡,或者欧洲几大电影节,所谓得奖片,全部都捋过一遍,没有达到这个量的话,怎么能有质变呢?包括甚至有一些好的演员或者导演的专题,所有的影片要全部集中看一遍;甚至应该去分析一些电影,拆开了,把它暂停、倒过去放;甚至根据一些剧作的书,然后再去看一些片子……这都是基本功。”

徐峥对电影工业的长远发展也有自己的考量,“我去参加有一个幕后英雄盛典,就是全部是行业内的幕后英雄,然后我就发现,第一,只有得奖的幕后英雄才去,第二,去的演员很少。第三,媒体也没有那么重视。其实这个是需要大家一起来推动的。如果我们电影永远仅仅是在卖演员的脸的话,我们的行业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特别低浅的状态。我问举办人为什么演员来这么少?他们说,演员说来的话要出场费多少钱,要排在第几个什么的。我一听真是笑话!我觉得他们真是不懂啊,一点那个意识都没有,就像一个刚刚被炒红的一个那种一个小歌星一样,没文化。没文化他成不了行业之内有位置的一个人。而且我跟我的幕后团队说,我说你们要有那样一个意识,不是说为了宣传自己,而是要让大家、要让媒体关注到,幕后的团队,其实对电影的制作是很有用的,哪怕我们只合作了一次,我们下次没有合作,但是起码对其他的电影,或者对其他的年轻的这个导演推动是能够做点儿什么事儿。”

【结语】《泰囧》——一部合格的类型片能在十几亿人的市场里掀起这样大的风浪;徐峥——一个初次转型当导演拍长片的演员居然站到了所有学院派大导的肩上,这无论如何都是件有点“奇葩”的事。但反过来看,如果我们都觉得《泰囧》和徐峥其实很“正常”的话,那么,“奇葩”的可能是整个中国电影的环境。《泰囧》是火了,可是然后呢?……

对于此刻的《泰囧》和徐峥,最健康的需要是一个“正常”的电影环境,既不把他们当成“特例”,也不捧成“神作”。只有环境正常了,更多“正常”的导演才可能更顺利的走出来,而不被视为“奇葩”。而最噩梦的环境是——徐峥一人承受着十几亿双眼睛的注目,孤独地站在钢索上。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