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晨报曾以“上海电影路在何方”发问,对话诸多中国电影人,提出打造上海电影“申莱坞”的愿景并非遥不可及。此次上海两会,晨报再次聚焦上海电影:如何突破自我,重塑辉煌?“上海电影有两个参照,一个是纵向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一个是横向现实:现在的北京影视业。”市政协委员、上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不止一次地受到记者们类似的追问。
在外界对上海电影充满着各种比较和期待时,任仲伦表示:上海电影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但近年来上海电影发愤图强,目前依然在中国影业占有重要而领先的地位。
电影符合上海开放的精神
在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文化一直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围绕“加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而对任仲伦来说,“影视之都”这个命题更是任重道远。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都应该有电影的一席之地。”在任仲伦看来,电影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一方面,它是已经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电影又是始终依仗着新技术发展的新兴产业。在不断脱胎换骨的历史过程中,电影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迎接各种挑战,潮起潮落,始终没有消亡,生机勃勃。
对上海来说,电影的意义更非同一般。“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电影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现象。1895年巴黎播映了第一部电影,仅仅两年后,电影就来到了上海,并成就了一段辉煌的上海电影史。”任仲伦说。
从现实的意义来看,电影就更符合上海开放的城市精神了。“因为电影的品格是开放,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不是封闭的区域性产业。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城市要和世界进行文化对话,电影可能是最便捷的一种交往手段。因此,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讲,上海要建设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电影是标志性的产业。”
不介意比较,须扬长避短
事实上,上海电影始终被拿来作比较。任仲伦告诉记者,对上海电影评价一直有两个参照,一个是过去,大家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标杆性地位来要求当下的上海电影;另一个是北京的影视业,上海电影甚至整个文化比不上北京的评价也经常见诸报端。两相比较,似乎上海电影和文化自此丢掉了曾经的荣光。
任仲伦认为,与历史高峰比,与北京各路人才集聚比,上海电影确实存在诸多不足。用这两个参照物来要求上海电影是自然合理的,这是一种理想主义寄托和厚望。作为上海电影人必须意识到这种历史使命。“在上海搞电影,必然要承受这种压力和动力。当然,从历史上来讲,上海电影地位的形成有其独特性,当时其他城市正处于战争中,而上海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城市发展与商业基础,以及相对稳定的市民生活,导致上海电影一花独放。从现在来看,中国解放以后,政治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使得北京文化发展得天独厚。目前来看,国家级文化团体高度集中,国家级行政资源高度集中,国家级媒体高度集中,由此形成强大的文化气场,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汇聚北京,形成了文化创作的高地。历史与现实的成功经验,必须成为上海学习的榜样。但是确实有些经验不能复制,上海必须扬长避短。”
任仲伦认为,上海电影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是开放,随着近年来迪士尼、梦工厂等世界顶级的电影公司入驻上海,这样的集群效应与本土的电影力量集合起来,形成上海电影强大的竞争力。
其次,在金融和文化的结合上,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金融资本是美国电影的发动机,美国60%的电影投资都来自金融资本,而目前中国电影基本上都是业内资金在运作,这方面上海的潜力就显得特别大。
最后,上海的市场是上海电影发展最扎实的基础。任仲伦表示,上海现在每年的票房有13.3亿,观众有3000多万人次,人均观影次数是每年1.2次,这些数字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而只要在这方面再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让人均观影次数达到3次或以上,就会对整个产业产生巨大的支撑力。
不惧与国际顶级公司竞争
这些优势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上海电影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突破自我、破茧重生?尤其是在众多海外的顶级电影公司入驻之后,像上影集团这样的本土电影公司,又该如何应对,才不至于被竞争狂潮吞没?
对于记者的忧虑,任仲伦并不担心。“我觉得一个企业如果说一直喊着狼来了、狼来了,其实是一种羊的心态。一个企业不能满足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要在虎群中成长。”
任仲伦认为,这些国际顶级的电影公司进驻上海,的确会对上海本土的电影公司造成竞争,但另一方面来说,它们对提升上海整体的电影实力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上影要做的,就是在和这些国际级公司的竞争合作当中,提升自己的实力,同时利用自己本土化的优势,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
1.2次/年
上海每年票房13.3亿,有3000多万人次观众,人均观影次数是每年1.2次,如果人均观影次数达3次或以上,将会对整个产业产生巨大的支撑力。
17亿
去年中国票房总数一共达到170亿,上影的院线就做了17个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
102倍
上影集团这几年净利润增加了102倍,实际资产增加近70个亿。
1173块
上影集团在全国22个省市83个城市拥有 244家影院1173块银幕。
[人才]
贾樟柯即将加盟上影
任仲伦口中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上影近10年的厚积薄发。“这10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为上海电影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多片种的制片体系,到跨区域的市场体系,再到相对领先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及片场,学校与电视媒体,上影企业规模迅速增长。上影最先与华纳等外资合作影院经营,最先引进超大银幕;最先与环球等国际影业集团合作影片,如《木乃伊3》;也最先投资外国电影并参加全球分成。我们在各方面都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并收获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在人才方面,上影拥有了编剧六六、王丽萍,导演张建亚、江海洋和胡雪阳,郑大圣、梁山、傅东育、速达等本土优秀艺术家,而贾樟柯这样的领军人物也即将加盟上海电影……任仲伦表示,2013年,就是上海电影发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