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玲被说假很受伤:聪明花瓶都谢谢夸奖

2013/1/31 19:36:4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再谈起劝酒事件,林志玲笑答:“自从那英姐逼我喝酒……呃……是第一次请我喝酒以后,我已经在努力练习中了,所以现在比较能够喝一些,但还是会皮肤过敏。熟悉林志玲的某台湾记者表示:“林志玲把自己内心包裹得很紧,很难对人敞开,所以大家就觉得她很假。

林志玲、黄渤

林志玲、黄渤

林志玲、黄渤

林志玲、黄渤

林志玲

林志玲

  执行/屈天鹏、滕雪菲 撰文、编辑/王晓晶

  一个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上流公主,一个有着从江湖底层混出来的生存法则,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社交界,他们都风生水起、应付裕如。只是,不生动不具体的公主内心永远无法触碰,因为她的工作就是经营一个完美的符号;而又生动又具体的吊丝总把自己和盘托出,所以成了骨灰级的草根形象代言人。当林志玲遇上黄渤,一段吊丝逆袭女神的戏码即将在电影《101次求婚》里上演。而真实人生中,他们在《精品》影棚里的相遇,是高是矮是美是丑,评判的标准还真一言难尽。你来当裁判吧。

  心灵导师是时间。

  不管到什么年纪,我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女孩。

  比较在意女生朋友喜不喜欢我。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资源,去依靠一个可能成空的财富,当它成空的时候怎么办?你现在的选择就是你一辈子的选择。

  有家庭我一定会选择家庭。

  交心的人不用多。

  我不叫林志玲,我叫意志力、林志力,我用意志力去推动现在所面对的一切。

  再谈起劝酒事件,林志玲笑答: “自从那英姐逼我喝酒……呃……是第一次请我喝酒以后,我已经在努力练习中了,所以现在比较能够喝一些,但还是会皮肤过敏。”

  林志玲:真与假,下回分解

  “女神式对白”是如何令人崩溃的

  关于林志玲,圈内流传着几个著名的段子。林奕华所讲的一则,有关她的说话方式。“当你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问林志玲哪个好吃时,她会柔声答道,苹果和香蕉是不一样的东西,怎么能比呢?不甘心的你再拿出两个苹果追问林志玲哪个更好吃一些,她会继续亲切地告诉你,这两个苹果是一样的东西,没有可比性呀!”

  所以跟林志玲说话有点儿累,记者小两万字的录音资料里,竟然没几句问答可以拎出来煽乎煽乎或者搞个传说中的标题党,这真是件令人崩溃的事。无论多么心怀不轨的问题,到了志玲姐姐那里,都会变成她的特色励志句式。

  听说你最讨厌别人说你假?请举例说明。

  A: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成百上千个问号,比如过了七年了,还是有人会说我的娃娃音,刚开始觉得需要去解释,可是后来会告诉自己,相信你的人会相信你,不相信你的人永远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和眼光去做一些评论。

  这个“假”字会伤害到你吗?

  A:现在的文字伤害其实都是非常严重的,但如果因为这个影响到心情起伏,我觉得太可惜了,时间久了大家就会了解吧。

  受伤时你的表现是怎样的?

  A:我个性上的特质是,在最糟糕、最脆弱的时候会先打住,不往那个糟糕的“底”钻。能够的话,还是必须要提着自己,让自己朝着向上的阶梯走。

  何必处处滴水不漏、压抑自己?你不累?

  A:会有疲乏或者累的时候,可是当你能带着微笑撑过去,其实那一天也就过去了,因为每个人当下所做的事、所做的努力就是你当下的选择,没有办法预期结果,当结果没有预期的好,会觉得惋惜、不值得,可是不会后悔。

  有人说你是花瓶,有人说你超级聪明,你怎么评价自己?

  A:如果说聪明,谢谢夸奖。如果说花瓶,也谢谢夸奖。人不可能在他人的评价下生活,很多网络上的语言,一两天,转瞬即逝,但你如果好好面对自己的这一两天、去创造有记忆度的东西才比较重要,如果随着他人的言语而起起伏伏,就很难拥有一个自己的性格吧。

  By the way,实际对话并非上述浓缩版文字表达得那般流畅,因为林志玲每说一句话时差不多都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甚至前一个词和后一个词之间她都得停顿两秒钟,她避免说出任何带有倾向性的词汇,所以许多采访过林志玲的人都会有同感,她一直在表达自己,但也一直在顾及别人,这让她的语言永远显得那么躲闪和空泛,开句玩笑——需要搁洗衣机里甩两遍再听。

  喝酒?骂人?真心不会啊!

  但是仅用移形换影和指东打西来概括林志玲的采访风格又有失公允,因为你能看得出她答得特别认真,一个问题中包含的两三个小问题她都不会漏下,但当她在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以便不言语出位或是伤及无辜时,作为一名采访者,你都快要忍不住吼一嗓子了——算了算了,饶了你,不要答了啦。

  “得体是我从小被父母灌输的一个最严格的观念,包括在礼貌的眼神上、在不同场合都应该抱有尊重。成绩等等倒是其次。”林志玲曾经说,如果因为累或麻烦而不去在意别人的感受,她甚至会自责。

  那英劝酒的段子几乎人尽皆知。某年嫣然慈善基金晚宴上,林志玲举着一杯红酒说:“很高兴认识那姐。”那英一口气把酒干了,表情有些不自然的林志玲却还举杯不动,那英心想:“你装什么装?!”这时经纪人跑来打圆场,那英却执意劝酒:“林志玲,你可是在北京!你不喝的下场是什么你知道吗?”经纪人再劝,无效。林志玲一句“失礼了”,仰头干下那杯红酒,身上立刻开始发红,坐在位子上不停地挠,没过多久,就和经纪人尴尬离场。她酒精过敏。

  再谈起劝酒事件,林志玲笑答:“自从那英姐逼我喝酒……呃……是第一次请我喝酒以后,我已经在努力练习中了,所以现在比较能够喝一些,但还是会皮肤过敏。”

  当年为代言的某手表品牌宣传,林志玲与当地100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当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她合照、握手时,身高174厘米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她就那样总共蹲了八十几次,我从来看不到任何一个艺人这么做。”主办方老总透露。

  聊起这个,林志玲嗲嗲的声音甚至变得有些好笑了:“因为我常常觉得自己穿上高跟鞋就像一个……巨……人……这样子看人很不礼貌,我从小都是这样,比如一起拍照,我会很自然地把腿向后搭一下。”

  为《决战刹马镇》做宣传时,林志玲踩了一双10 厘米的高跟鞋和孙红雷一起站台,有人问孙红雷:“你站在林志玲面前觉得尴尬吗?”答:“我这种东北汉子平时在剧组也算是高个子,今天在林志玲面前就变成了一个矮个子,不过我很喜欢这种组合,感谢她今天穿了高跟鞋。”不过一旁的林志玲马上检讨起自己:“对不起,这次来北京,我自己没有带鞋子过来,临时穿着别人提供的服装就来了。”孙红雷的经纪人着急了,正与摄影记者商量要不要给他脚底下垫点东西,这时林志玲走进房间,她主动提出:工作人员已经去拿平底鞋。记者建议,不如赤脚?林志玲一声“好”,立刻开始脱鞋。

  当然,还有一件事大家都知道,林志玲在《决战刹马镇》中“骂了这辈子最多的脏话”,导演为了让她骂得再狠一点,还建议:“志玲啊,你平常不拍戏的时候,可以练习练习怎么骂人。”

  真真假假,来日方长

  林志玲也爆过猛料——接受陶晶莹采访时,她间接承认在爱情里曾遭劈腿的往事,“那是很小很小时候的事了,只记得会难过,睡前安静的那一刻,眼泪会无声地滴下来。”不过大多数时候的林志玲,都像主持人曹可凡描述的那样——“林志玲是我做过的最失败的一次采访,因为她过度配合,过度保护自己,话是说了很多,但内容很空洞,完全不可能掏心。”很多人长久以来都表示疑惑——为什么在林志玲身上,主观上可人的态度与客观造成的不能满足对方的窥探欲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熟悉林志玲的某台湾记者表示:“林志玲把自己内心包裹得很紧,很难对人敞开,所以大家就觉得她很假。”

  “不会不愿意打开心房让大家了解,可是有时候不知道大家想要知道什么,是不是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形象或感觉,你们才觉得那是真实的?”志玲开始认真起来。

  “在我的工作层面,自己大概就是这样,如果非要说真实的话,私下会比想象中更生动、更可爱。很多时候大家感受不到我比较强烈的情绪是因为我总觉得生活中很多人比我更苦,为什么把自己的苦拿出来讲、把不快乐的事情推到他人身上?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我反而觉得如果是艺人,应该把这个苦缩小,因为我们得到了很多,要放大快乐的那一面,我也不觉得每个人都希望在电视上看到我苦哈哈地讲自己多累、多苦,遇到什么挫折。”

  27岁,林志玲入行当了模特;30 岁,和刘德华“爱的抱抱”后走红金马奖;33岁这年,吴宇森认定从未演过戏的她是小乔的不二人选,林志玲成为演员。林志玲的走红是个神话,因为她既不会唱歌,主持也没什么明显特色,在演戏上更是新人,唯一能交出成绩单的就是模特走秀,可作为模特,她的年龄又偏大,身材也不够高……但如今的林志玲已然名正言顺地升级为台湾第一美女,从头到脚为几十个品牌代言。

  “我一直觉得演艺圈就像一个旋转木马,大家在一个很绚烂的舞台上,但真要有交集的话,很困难吧?当然如果投缘加上有更长时间相处,可能会……”是的,刚开始有点掏心的志玲又岔开了话题。

  在她看来,“交心的人不用多,真的能够爱人如己、将心比心的人都会有交心的朋友,最在乎的人,懂自己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摊开告诉所有的媒体或者观众,我就是这样的内心和想法?这就是所谓的真实?其实能够说出来的那些话反而不一定是真的。”

  在林奕华看来,林志玲的不生动和不具体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的工作就是在经营一个完美的符号。这是林志玲的秘笈,也是她的生存哲学。也许人们真的只是需要一个贴满了各种标签的可供幻想的完美躯体,所以林志玲小心翼翼地扮演着女神,但你知道吗?林志玲还是个“超爱自由的射手座”,羡慕那些完全“I don’t care”的朋友,但“因为这个工作”,她“会把某些自由先还回去,以后再拿回来”。

  正是因为把对名利和理想的那些喜怒哀乐提前过了一遍,才会比别人早一点知道什么更重要。出门他不用五六个助理围着,箱子还是乐意自己拎,以前他住北影旁边,看老太太们跟小贩一块五毛地讨价还价,她们曾经也是明星……

  黄渤:半山腰,风景独好

  “你看人黄渤虽然长成那样,但人还是挺好的。”

  与林志玲努力证明自己在戏剧界的存在感不同,接拍电影《101次求婚》对黄渤来说“没有太多压力”,更“没有想要突破”,只是吊丝逆袭的感觉特别强烈:“第一场戏跟林志玲、高以翔合作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穿高跟鞋一米八的女人和一个不用穿高跟鞋一米九的男人,一个长得真漂亮,一个长得真帅,就是你站过去,自己都想笑。”

  从《疯狂的石头》到《斗牛》,演的戏一个比一个遭罪,有个朋友曾经不解地问黄渤:“哥,你什么时候能拍点儿像人的戏?”后来《痞子英雄》这样的商业大片中有了黄渤一席之地,有人开始问他,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些时尚点的或者花美男的角色,黄渤悠悠地答道:“人呐,还是得有点自知之明,演花美男也行,就是得花点钱提前做做调整。”不过最终,他还是跟林志玲一起出现在了《101次求婚》里,宅男们均表示愤慨——连女神都在预告片里向你求婚了,你小子竟然还敢摆谱儿——“考虑一下”?!

  “黄渤一看就是那种月收入不超过三百、骨灰级的草根形象代言人。”当年“石头”疯狂内地,就有人给他定了性。不过被问道“你觉得作为男人最大的魅力在哪儿”时,黄渤没怎么琢磨,开口便说:“自己开开心心的,别招人烦就好了,慢慢大家成朋友后,人家自然而然就喜欢你了。”事实上,从小就有人不断巩固黄渤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看人黄渤虽然长成那样,但人还是挺好的。”

  这就是从江湖里混出来的黄渤,人们喜欢看他在戏里嬉皮笑脸、在生活中自嘲,这哥们也早就深谙所谓的生存法则,甭管是在娱乐圈还是社交界。黄渤记得管虎跟他说过一句话:“你千万别去‘演’,因为你没人家高大威猛、玉树临风,你身上最值钱的就是这点儿朴实。”得了金马影帝,侯孝贤嘱咐他:“该挣钱挣钱,但自然朴实别丢了。”

  “型不都是你给人家的嘛,有能力再给别人另外一个型呗。”

  黄渤说起入行经历都像笑谈。13年前,好友高虎拉着他去演了一部叫《上车,走吧》的小片,结果还得了个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觉得特别讽刺,之前那么多年的跑场驻唱都没折腾成歌星,演了12天戏,就跟着腕儿们一起走红毯去了。黄渤找同学借了一套西服,还没想清楚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就稀里糊涂地被催着上场了,红毯两边,齐刷刷地站着两排穿着旗袍的女孩,那闪光灯,噼里啪啦一通拍,黄渤心想,这下火了,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回头一看,原来宁静在他身后两米处,人家都是照她呢,黄渤赶快窜出了镜头。这还不算,嘉宾席上,跟巩俐、周星驰坐一块儿的黄渤又激动又不自在,况且还有前辈艺术家过来关照:“小伙子演得不错呀!”像做梦一样,又觉得“人生太捉弄人”。

  对黄渤最有帮助的两部戏都是管虎的,《上车,走吧》是建立自信,《黑洞》是经验教训。“那个戏到后来我有点自暴自弃了,因为最长的一句词就是‘报告队长,湖畔发现一具无名女尸’,你怎么演吧?找一影帝来演,跟找街边儿一个临时演员演,差别肯定会有,但不会那么大吧?一开始也琢磨怎么演,可是陈道明、袁莉、陶泽如、高明……那戏至少有10个以上的大腕,人家根本没工夫答理你,但戏在青岛拍,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尽了一下地主之谊,领着大家玩来玩去。不过,这片子总之给我带来挺不好的影响”,黄渤回忆。

  《上车,走吧》之后已经有数字电影找黄渤演男一号,但《黑洞》播完,对方犹豫了,最终还是没用他。《黑洞》让黄渤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演一个主角还是一个配角,即使你努力演了,想真冒出一大块彩儿来也是挺难的一件事,但如果演得不好,一定是坏事传千里。”

  宁浩是黄渤又一个贵人。合作两部“疯狂”系列电影后,2009年,黄渤迎来传说中的“事业爆棚期”。有人做了个统计,那年由黄渤参与或主演的电影共有11 部,不过面对“劳模”称号,黄渤表现出一些诧异:“不可能吧?只有9 部吧?”“是11 部,我给你数过了。”助理在一旁提醒。“我的天呐?!”说话还带点山东口音的黄渤把自己都惊着了。

  原先被问到“来者不拒”的状态,黄渤笑说:“可能以前饿惯了,突然来这么多饭,扔了会觉得可惜。”现在他说:“其实都是在完成一个自我判定,我并不那么了解自己,也不那么了解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尝试。就好比你想知道花粉过不过敏,得碰一下才知道,同样,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干多少事、能适合多少种角色,有可能是大金矿,也可能是大风险,但都得去尝试尝试。”

  黄渤说过一句话在理,“‘石头’之后,别人都说我除了演了黑皮就是演白皮,定型了。但什么是型?型这个东西是怎么定的?型不都是你给人家的嘛,有能力再给别人另外一个型呗。你能改过来,每天换一个型,到最后不就没型了嘛。”

  但有一点,黄渤还是喜欢《杀生》 那样“有嚼头”的戏。

  “半山腰挺好,山顶上风大会带来泥沙。”

  《泰囧》横空出世后,记者问过徐峥一个问题:“你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吗?”他调侃:“我还行吧,我可不像黄渤,什么都拍。”

  但所谓的“爱惜羽毛”,在黄渤看来并不是问题,“我最近也在想这个事,经过那么多尝试以后,现在的问题不是因为工作本身,至少跟生活有关系,你得拿出一段时间,或者得回到生活中,也就是说现在的生活不能完全替代你真实的生活。”

  2012年黄渤仍然是劳模,三部主演电影热映,两部导演微电影上线,演了部话剧《活着》,主持了金马奖,一部电视剧“破表”,几首单曲面世,还有个工作室干得热火朝天……“今年好像所有的事都成了,我真担心把一辈子的好运气都用光了”,他屡次说。

  黄渤有什么野心?

  他的目标是什么?

  黄渤要变成怎样的黄渤?

  虽然他的磨难史早就不是什么秘闻,但他身上仍有一大堆问号。

  得了金马影帝,他说:“又不是当皇帝,一登基就是几十年,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一个戏火了,稀里哗啦什么都有了,等你沉寂一小会儿,马上就没动静了。”

  膨胀过吗?“就跟你突然把眼睛闭上走路一样,一两步行,时间长了就有不安全感,而且虚荣心这种东西在我这儿没那么大快感。”

  怎样才有快感?“你自己吹牛逼完成了一个事,从完全没有感觉到一点点摸索、推翻再建立、再怀疑再折磨,那种兴奋会让自己高兴得睡不着觉,所以别人再给你一个怎样的肯定都没有这个过程有意思。”

  目标是什么?“半山腰挺好,山顶上风大会带来泥沙,可以尽情在攀爬过程中享受,不用万众瞩目,但也有足够的空间和高度俯视。”

  当过唱歌的“偶像派”,做过舞蹈教练,当“厂长”时被债主逼得厕所都不敢去,好不容易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配音班,每次进校门还都得被保安误会性地拦一下,“哎哎,你找谁啊”……黄渤说,之前的林林总总是个大硬盘,装了不少的东西,如果他生下来家里就有几亿资产,进贵族学校念书,现在肯定演不了戏。正是因为把对名利和理想的那些喜怒哀乐提前过了一遍,才会比别人早一点知道什么更重要。出门他不用五六个助理围着,箱子还是乐意自己拎,以前他住北影旁边,看老太太们跟小贩一块五毛地讨价还价,她们曾经也是明星……“人不管多红,总有掉下来的时候,早看开一点,就早让自己舒服一点”。

  没有方向永远最可怕。

  我是一个好奇的人,所以好奇害死猫。

  别人想要贬低我,那我就先把自己放到最低,剩下的就只有往上的空间了。

  我被高估了。

  以前走的不是弯路。

  没法把每件事都做好,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完,就停一停吧。

  落差越高跌得越疼,还不如早点适应好。

  欲望源自对现在做的一些事情的不满足。

  最拼的时候是高考。

  我不较真,有些会坚持。我是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