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中文原著 假电影偷出真外交官

2013/3/1 16:36:3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在刚刚揭晓的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上,《逃离德黑兰》获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三大奖项。我把不同伪装身份的护照放下来,简单向“客人们”介绍了三种方案——美国教师、加拿大营养学家和好莱坞方案。

  在刚刚揭晓的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上,《逃离德黑兰》获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三大奖项。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围攻,其中6名外交官趁乱躲进了加拿大驻伊大使馆。中情局伪装部门的负责人托尼·门德兹策划了用假装拍电影的方式前往营救。门德兹伪装成制片人,进入伊朗境内,将6个美国外交官人“改造”成持加拿大护照的“好莱坞电影人”并逃亡……18年后的1997年,中情局公开举办了五十周年纪念活动,门德兹受到表彰并被授权解密其间谍生涯,这也是中情局第一次授权高层行动官员公开讲述其间谍生涯。 于是就有了讲述整个营救过程的《逃离德黑兰》(《Argo》),据此改编的电影未能展开的细节,在书中都有全景式展现。该书中文版今日上市,本报得到版权方的许可选摘部分文字让读者先睹为快。

  找个好地段开一家电影公司

  首要工作是找寻办公场地组建一个电影公司。这个事情不难办,因为电影公司的开办和关闭都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所以电影行业里通常都是用短期租赁的方式寻找办公场地。***组织经常靠不停地开办和关闭制片公司来洗钱。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20世纪70年代有个特别流行的电视节目最初就是靠黑帮投资拍摄的。

  在西德尔(好莱坞的化妆师)帮助下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夕阳耕者制片公司有些地方要空出来。夕阳耕者影城是个独立的制片工作室,位于老哥伦比亚制片公司的旧址。这块地方是好莱坞的上好地段,而且迈克尔·道格拉斯刚在这拍完一部电影,所以如果我们把制片公司开在这里就更有信服力了。

  接下来开始研究这几名“客人”分别能够扮演什么角色。要想让别人以为他们是在电影圈工作的人,就需要在他们的简历上写上一堆相关工作经历。卡罗维(好莱坞人士)想出的点子是找几个能够证明他们能力的职位,如艺术指导、摄像师、运输协调员,而不用在影片上显示他们的姓名。因为导演和制片人的姓名都会出现在影片上,伊朗很容易查证。

  除此之外,因为好莱坞里各种工会无所不在,所以这些“客人”也很有可能是工会成员。西德尔提醒我说,他们每个人的钱包里都应该有一张工会卡。

  后来我们搜集各种可以装进口袋的小东西,包括工会卡、收据以及各种能够证明我们的“客人”是在洛杉矶生活和工作的证据。

  我决定要扮演制片经理,这样一来所有跟制片相关的材料都会在我身上,我也会负责管理这次外出取景的成员。同时,我的搭档夏利奥将扮演副制片人,代表制片公司表面上的南美赞助商。

  找一个谁也看不懂的剧本

  制片公司开起来了,得有个剧本才行。我们开始思考制作什么样的影片才有可能去伊朗。当时《星球大战》(拍摄于突尼斯)红极一时,我们马上就觉得这类题材最适合我们。科幻影片经常夹杂神话元素,假如里面能够添加中东风情就更好了。就在这时,卡罗维向我提起了自己几个月前一直极力推销的一部剧本。这部剧本依据罗杰·泽拉兹尼的科幻小说《光之王》改编,前期制作已经开始,拍摄项目最终因为制片团队有人挪用公款被捕而搁浅。更好的是,制片方还请到了知名漫画艺术家杰克·科比绘制概念图。剧本和概念图还在卡罗维手上,所以他回去取了过来。

  我打开剧本,随便读了起来:“……守护神毗湿奴和死亡之神雅玛·达尔马用坚不可破的拱顶……不是仅仅笼罩着整个城市,而是把天都笼罩住了。”

  “好极了,”我说,“没人能看懂这些东西。”我在想,为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剧本越复杂越好。要是有人拦我们的话,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用复杂的概念术语把他们搞糊涂。此外,我还可以把素描画加进拍摄材料里,让我们的拍摄活动看起来更像真的。“我们给电影起个什么名字呢?”我问道。

  “我们叫它《阿尔戈》吧。”卡罗维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在希腊神话里,杰森和其他英雄们就是乘坐‘阿尔戈号’航船去找寻金羊毛的。”

  西德尔和卡罗维建议在影视媒体上刊登广告。他们说,因为好莱坞是靠“形象”繁荣起来的行业,我们要自吹自擂一下,为我们的行动创造一点业界认可的假象。

  虽然西德尔在电影行业已经混迹将近25年了,他还是对骗局如此成功感到惊讶。我们初次在圈内刊物上刊登广告后,《好莱坞报道者》打电话要求发表评论。一名记者打探这部片子将由哪些明星出演。还不断有朋友给他打电话找工作。两个星期后,剧本和头像照片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伪装成在好莱坞混饭的

  “第六制片厂”已经建立并且运转起来了,我们的下一步任务就是准备影片资料,给六位“客人”分配角色,并且准备能够证明他们身份的辅助材料。

  我一把工会卡交给制图部门,这些伪造艺术家便开始从各个角度打量这些工会卡。一个证件只是看起来像还不够,还要感觉正确。比如,来回翻折时的声音是怎样的?所以,你就要检查纸质,到纸张库存里找出同质的纸张。同样,还有身份证件的薄板压层。如果半夜有人拦住你,检查你的证件,他们可能根本看不清楚,但他们可以用手摸。也许为了防伪,某些证件摸起来会比较黏。这些都是在伪造证件时需要考虑的。

  整理完制片经理的文件袋后,下一步任务就是“客人”的过境文件。既然已经分配好身份,我们就要证明他们是从什么地方入境伊朗的,这样才好把他们带出来。

  这个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不仅要准备相关的预定机票,而且还要在“客人”的护照上盖上各种证件和过境印章,证明他们走的确实是我们所说的路线。这个过程通常十分复杂,需要几十个技术高超的官员密切协作。

  因为“客人们”没有进行复杂伪装的经验,所以我们更强调让他们通过形象气质和行为举止的改变来伪装。外交官在外表上通常是偏保守的,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变得更招摇、时尚和性感。身上多喷香水,多用剃须水,不系衬衣扣子,穿紧身裤,戴金链子和带响动的珠宝,用吹风机吹头发——总之就是用一些他们平时绝对不会用的材料。他们说话的时候要更大声,更粗鲁,更装腔作势,甚至有点傲慢。总之,就是要让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是在好莱坞混饭的。

  投票选出逃跑方案

  申请合法签证十分重要,因为用假签证很容易被查出来,你说自己的签证是某位签证官签发的,他们只要找对应的签证官求证就可以了。此外,我们也需要一个货真价实的签证跟中情局技术服务办公室为“客人们”准备的假签证对比,然后把正确的模板寄到伊朗。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国家都在不断更换签证印章,或者设置帮助甄别假签证的小陷阱。在我担任艺术伪造人员时,我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印章,找寻里面的不正常之处或者陷阱。这些小陷阱有可能是稍微不清晰的字母或者特殊的墨水颜色。我记得有个特别的国家,它选用廉价易绣的订书钉。如果他们在检查签证时,订书钉没有生锈的话,就知道这个签证有问题。

  我和搭档夏利奥一起登上了飞往德黑兰的航班。移民官员基本没怎么理会我们。在护照上盖下印章,挥手让我们过关,甚至都没有再瞥我们第二眼。

  我们先到了下榻地德黑兰的喜来登酒店,然后去了加拿大使馆。泰勒大使正在等我们。我跟他说,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客人们”见面,向他们简单介绍备选的几种逃跑计划。

  泰勒看到假护照这么逼真似乎很高兴。为了让这些护照看起来像是用过的,我们技术服务办公室的技术人员反复用脚踩踏,在地板上来回蹭磨。

  我把不同伪装身份的护照放下来,简单向“客人们”介绍了三种方案——美国教师、加拿大营养学家和好莱坞方案。我跟他们解释说,不管他们最后选择哪种方案,根据计划,我们都要在周一从梅赫拉巴德机场出发。

  “我以前执行过很多类似的行动,”我说,“我相信那个好莱坞计划能行。”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以五比一的投票比率赞成“阿尔戈行动”,一同逃离。

  险象环生的最后时刻

  根据计划,我要先行抵达机场,在机场里面向其他人释放可以进入机场的信号。释放信号的方法就是我走到他们在外面可以看到的地方,翻阅电影材料。

  我看见沙茨把护照和黄纸表格递给一个警官,作为一名使用假身份证明多年的中情局特工,我知道第一次把假身份证明放到移民检察官桌前的时候总是有点心虚。来吧,我暗想,好戏开场了。移民检查官仔细查看沙茨的护照。“照片上的人看起来不像你。”他用口音浓重的英语说。这张照片是沙茨几个月前照的。照片上,沙茨留着大胡子,完全盖住了上嘴唇。意识到是什么问题后,沙茨摆出跟照片上一样严肃的表情,然后用手指模仿剪刀在胡子边挪动。“现在比照相的时候短了点。”他说。这个移民官员看了看照片,又看了看沙茨,耸了耸肩。然后,他就在沙茨的护照上按了一个章。

  走进候机室后,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我们就差坐上登机坪上的巴士了。但是又听到广播里传来另一条通知:“非常抱歉,瑞士航空公司的363号航班由于机械故障,将会延迟,请您见谅。”我们开始商量能不能换乘英国航空的航班,最后还是觉得这样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最好还是等瑞士航空公司的航班。

  我不知道我们还能撑多久。我环顾四周,看看几位“客人”表现得怎么样,我惊讶地发现乔竟然在读波斯语报纸。我觉得他肯定是脑子被驴踢了——没有人会相信哪个好莱坞制片人能读得懂波斯语。乔好像也觉察到了这一点,很快又把报纸放了下来。

  时间似乎静止了。就在我担心会有某个“客人”支撑不住时,公共广播终于宣布瑞士航空公司363号航班可以登机了。用我们的行话来说,没有什么时刻比起飞的那一刻更美好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客人们”在苏黎世走下飞机悬梯时脸上开心的表情。然而,奇怪的是,门口竟然没有人接我们,所以我们只好用假证件又经过一轮移民检查。本报缩写自《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

  (美) 安东尼奥·J·门德兹 马特·贝格里欧著

  陈召强 程亚克 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