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几天前刊登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11年招生的部分试题,其中有一道是:请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出自哪里?
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出自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就是李连杰和林青霞主演的那部,在片中,本来带着师弟们准备归隐,从此不问江湖事的令狐冲,却在不经意间又被卷入到江湖厮杀中。影片后面,当令狐冲在埋了师弟们的尸体后,悲愤难平,这时,任我行对他说,“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啊?”
这道题,其实是典型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出题方式,记得多年前,我曾经听过北京电影学院老导演郑洞天教授的课,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对于导演来说,互相比拼到最后,比的还是一个导演对于人的了解程度。我记得那节课上,他还拿姜文做例子,承认自己在拍电影这件事情上,在花钱和魄力上都不如姜文敢想敢做。
其实不光是电影,任何艺术作品,最终比拼的都是创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东方不败》不愧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武侠片,不但成就了林青霞塑造的东方不败形象,其中统领全篇的主题就是这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展现出来的宿命感。中国历代的很多文人对于远离江湖、采菊东篱的生活都有种心向往之的幽情,但实践之人却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落魄被贬者,这些人,即便真的过上了远离江湖的日子,但感怀世事之心却一点没少。“江湖”的诗化审美意义要远远大于现实意义。
展现“江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展现人性。李安在《卧虎藏龙》中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又何尝不是。”可谓是直接点题,将江湖跟人性直接联系起来。
表现“江湖”,并不是中国电影特有的,好莱坞的西部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江湖片。要说最有名,莫过于黑泽明拍摄的《七武士》了,这部让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好莱坞大导演都佩服不已的黑白片,除了打斗场面精彩,人物个性鲜明,在刻画农民的多重性格上面,更是入木三分。看似弱者的农民,其实肚子里也是曲里拐弯,即便土匪多次威逼掠夺,仍精明地藏有粮食。影片最后,看似强者的武士和土匪几乎全部战死,而这些弱者农民却苟活了下来,继续耕田种地,就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好理解,但其实,没有人的地方,一个人也不得不处理和自然、生存等问题,无人的地方照样也有江湖。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荒岛余生》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在脱离现代文明后,一个人不但要面对生存的挑战,在精神上,也会滑出正轨。库布里克导演的《闪灵》说的是一个作家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被冰雪隔绝的大饭店中过冬,最后精神逐渐走向崩溃并举斧头砍杀妻子的故事。
这样看来,一个人只要是活着,要想脱离“江湖”,其实是不可能的。
这就好像一个人一旦出生,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死亡一样。正因为这道题无解,所以历代的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无数的“答案”,很多的宗教也得以产生。即便商业电影中给出了江湖儿女携手归隐的圆满结局,但我们都知道,庸常乏味的日子正等着他们呢!
对于江湖,理解最深的恐怕要算是金庸和古龙了,有网友列举了金庸小说中的十大名句,其中包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以无招胜有招”等,但很多网友认为,金庸的十句名言加起来还不如古龙的一句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出自《三少爷的剑》、《楚留香传奇·午夜兰花》)。我冒昧揣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是电影人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生发出来的,也是对后一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据说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们为了让学生们多了解社会和人性,会鼓励学生们多谈恋爱,因为不管是热恋还是失恋,都会让一个人变得思想深刻起来,跟在社会江湖中真刀真枪的实战相比,这种感受人性深度的方式显示成本小多了。
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