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主任记者 孟丽)抗战大剧《一个鬼子都不留》目前正在热播,与多数抗日剧遭遇雷区、神乎其神一样,该剧也引发不少争议。
剧中“拿杀猪刀、绣花针杀鬼子”的情节,让网友无奈道,“杀鬼子都那么容易吗?”“现在的抗日剧都是神剧”。导演王滨接受记者采访称,“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可以适当地加以艺术加工。”
“刀子、银针杀鬼子”太神了?
在《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于震饰演的杀猪匠庄继宗,因为全村老小174口被鬼子屠杀,悲愤之中怒向鬼子操起杀猪刀,与马少骅饰演的杂耍班主李占魁,以及宋佳伦饰演的伪军王金龙联手,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
不过剧中人物的杀敌方式让不少观众感觉惊异——一把杀猪刀、几根银针,甚至弹弓和石子,都成为毙敌的致命武器。网友质疑,“鬼子拿着枪,武装到牙齿,这样的草根抗战,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不怕死就能杀得了鬼子?”
王滨解释称,有些人民群众很有智慧。对于“冷兵器对抗热兵器”的话题,王滨表示,“刀当然比不上枪厉害,可以也有自己的优势。比方说,拿着刀子摸鬼子的岗哨,月黑风高夜,从背后上去,一捂嘴、一抹脖子,鬼子还没来得及喊出来,就一命呜呼了。”
抗战剧娱乐化要有底线
前几日,网络盛传一抗战剧里的视频,女英雄受轮***后愤起用弓箭射杀数十鬼子让网友大呼“抗战神剧”。而之前也有抗日奇侠徒手将鬼子撕成两半、拉响手榴弹往天上一扔击落日军战斗机、男主角赤身肉搏20多个手持步枪的敌人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等情节。
对此,王滨表示,“某些抗战剧的娱乐化已经突破了底线,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不过,在尊重历史与艺术加工之间,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掌握一个度。”
王滨认为完全照着史实拍的抗战剧并不招人待见,“完全照着史实来拍抗战影视剧很沉重,在自身工作生活压力就很大的情况下,不想再给自己‘添堵’。”在王滨看来,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如此之受欢迎,其中有着老百姓“快意复仇”的心理在里面。“电视剧不是纪录片,适当的艺术加工,塑造正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剧情上的畅快淋漓,是符合大众观剧心理需求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王滨还称《一个鬼子都不留》的娱乐化元素很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