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肥一批晚会导演和创作团队
缺监管道具价格随意报
一台晚会动辄上亿,舞美竟能占到总投入的70%,人民日报昨天撰文批评此种浪费现象。
没有横幅、取消迎送,杜绝铺张、厉行节俭,本次全国两会吹起的清新会风,让国人为之一振。反对浪费,已成为全国共识。但在社会生活中,隐性浪费依旧难以杜绝。今年两会上,不少晚会的舞美浪费现象,便遭到部分代表委员“炮轰”。
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的演出市场,大型晚会动辄就要花费5000万元以上,在经济发达地区,一台晚会可能会花费上亿元甚至几个亿。而这些晚会的舞美投入能占到总投入的一半,甚至70%。最令人痛心的是,在一些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一些生存困难的艺术团体,在获得了政府拨款或者赞助和贷款后,也一个劲儿地赶时尚追奢靡。有的艺术团体演过之后就瘫痪解体,这种浪费带来的影响更为恶劣。
“谁听说过拍摄一部电影,电影美术占到总制作的70%?但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演出领域就实实在在地存在!一台晚会成本,舞美占到70%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导演说。
猫腻:
舞美投入巨大,产生大量一次性垃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热衷大制作?
“主办方很少会单纯为创意买单,需要宏大、实际的载体让他们知道钱是怎么花的,钱是花得值的,舞美成为这个可以量化的载体。”一位晚会导演坦言,我们还不够尊重艺术、创意的价值。
这位导演透露,舞美大打多媒体、高科技的旗号,实际上创作成分很少,技术标准也很少。晚会的布景搭景、服装、道具等舞美部分成为内行人的生财之道,这已成为业内公认的潜规则。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一次性的文艺活动,尤其是政府投资的超大型文艺活动,规模越大,水分越多。各类晚会着实养肥了一批晚会导演和创作团队。
专家认为,刹住舞台奢靡之风,既需要艺术家、管理者、制作者的自律自觉,也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让每一项投资都有监管,每一个项目都有审计,“尽快对舞美和舞台进行必要监督,成为当务之急。”最奏效的做法,还是要出台政策,不准办由政府埋单的文艺晚会。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