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一剧之本的“源头”,促进文艺创作的真正繁荣,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昨天透露,将出台《青年编剧项目资助扶持办法》,在给予资助金的同时,形成配套扶持机制。
资助落到实处
文艺创作的繁荣,要着眼于大批青年编剧快快成长。为此,文化发展基金会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受理青年编剧项目的资助申请。凡具有上海户籍或取得上海居住证的45岁以下编剧人才的创作项目,以及45岁以下外省市编剧人才为上海创作、反映上海内容并具有上海特色的项目,均可申报。
资助的范围也相当广,覆盖了影视剧和舞台剧的所有类型。舞台剧具体含:戏剧、歌剧、舞剧、音乐剧、儿童剧、木偶剧和中篇评弹等。影视剧则有电影(含舞台艺术片)、电视剧和广播剧等。资助项目分创作选题和剧本两大类:创作选题旨在资助青年编剧体验生活、实现创意、促进编剧创作;剧本创作旨在提高创作并推动其在舞台或银幕的呈现。经评审后获得资助的项目,舞台剧、电影将获得最高2万元、电视剧获得最高5万元的资助款。据悉,市委宣传部还将拨款设立“上海青年文艺创作人才专项基金”。
配套完善丰富
资金只是助飞青年编剧的“一翼”,另“一翼”是“相关配套”扶持。基金会将设立青年编剧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剧本创作过程给予全程跟踪和指导,对被资助的创作项目进行研讨,并引导观摩,进行题材论证等。最终,促成作品的摄制和演出。只有帮助剧本“立起来”,真正搬上舞台,投放银幕,能让青年编剧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宣传单页和大银幕上,整个编剧的工作才完整。
青年编剧不易
据记者了解,上海院团专职青年编剧的基本月薪约千元左右,每月看场话剧都会使得生活捉襟见肘;更多电视剧青年编剧则常年以“枪手”身份勉强谋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导演、制作人甚至明星中心制的产业链中,编剧地位常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青年编剧龚孝雄形容,刚出道的青年编剧面对的竞争环境犹如“小羊面对原始森林”。资深编剧、市总工会创作中心副主任贾鸿源介绍说,现在影视剧编剧相当低龄化,“我带的队伍里,8个编剧里,5个不到30岁。”通常,戏剧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从读大二起,全班被分成五六个小组,跟着老师写电视剧,都是“枪手”——不署名。等成了“资深枪手”才有可能自己“带队”,有机会署名,成为真正的“编剧”。也有人一辈子是圈内“著名枪手”。
而影视剧市场高度市场化,工作机会很不稳定。贾鸿源举例说,去年本市电视剧制作了1.8万集,未播出的有25%;实际影视公司邀约的剧本集数更是制作数的10倍:18万集。未播出、未制作的16万集左右的电视剧几乎就是白写的。而一位编剧如要保证质量,一年只能写1部30集左右的电视剧。只有在顺利播出且不被影视公司欠薪的前提下,成熟编剧才能拿到每集2万的薪酬。而编剧维权实属家常便饭,影视公司对编剧是“能省则省”,编剧往往花半年时间像民工一样讨薪。如果经济不景气更是如此。贾鸿源透露,横店以往每天有50个剧组在拍戏,如今只有20个左右。
舞台剧的市场化程度不如影视剧,但是青年编剧也面临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龚孝雄透露,院团领导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往往把编剧重担交付中年以上的成熟编剧。青年编剧在生活和创作都看不清前途的前提下,往往转行。
助其发挥才华
著名编剧罗怀臻表示,其实相当一部分青年编剧才华横溢,但是在真正把作品推向观众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团队保障。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周慕尧则表示,“上海青年文艺创作人才专项基金”将进一步加强对编剧以及其他门类青年文艺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他曾在上海观摩歌剧时看到一位杰出的男高音,一打听原来是出生上海、在海外学成归来的年轻人。他希望,以后这些青年文艺人才都能在上海成长!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