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前天落幕,首次设立的天坛奖也逐一揭晓。作为电影节首次设立的主竞赛单元,本次天坛奖评奖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电影文化品牌,获得了电影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
主竞赛单元被誉为电影节最重要的艺术风向标,体现着一个电影节的文化主张和核心价值。天坛奖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出的一项品牌活动,将奖项名称确定为天坛奖,取天坛蕴含的“天人合一,美美与共”之意。天坛奖依托这一核心价值,提炼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不断强化天坛奖的文化标识和精神内涵,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是否有更多的优秀电影报名参赛,决定着一个主竞赛单元国际影响力的高低。2012年10月份报名开始,电影节全球广泛征集优秀佳作,截至2012年12月31日报名结束,共有涵盖56个国家和地区的531部符合条件的影片报名参赛,其中国际影片394部、国内影片137部。
首次评奖就有超过500部影片报名,由35位业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选片委员会,按照得票多少,优中选优,从全部报名影片中选出了11个国家的15部入围影片。同时,国际评委会阵容是验证一个电影节竞赛单元的重要标志。组委会邀请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主席,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卡梅隆·贝利、英国导演协会主席艾维尔·本杰明、澳大利亚著名制片人杰夫·布朗、中国著名导演顾长卫、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中国著名导演张一白担任评委。
每位评委按照评委会确定的评奖标准和艺术标尺,对影片与相关奖项的关系进行充分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展了专业、负责的研讨,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评选产生了11个奖项,确保每个奖项结果都最具代表性,充分体现了评委会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评奖结果具有广泛的国际权威性和公信力。(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