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呆了十年,可谓是上了一堂很长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最大的感受是不忿两字。我过去20年的努力就是想做点事情跟美国人叫板。整体叫不过,就单一的叫呗,我要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
1957年出生的孙健君坐在双井UME影城的休息室里,对着记者侃侃而谈。由他导演,刘德华、林志玲、张静初、佟大为主演的3D特工大片《天机·富春山居图》定于6月9日公映。
首次执导电影的孙健君,很多人还是比较陌生,在网上,有网友甚至对于他的导演能力提出担忧。但孙健君本人却绝对的自信,作为中国民营影视业第一个吃螃蟹者,孙健君一手创办的派格环球影视文化公司开创了我国影视传媒业中外合作的先河;他还把著名舞蹈《云南映象》首次带出国门,在五大洲进行千场巡回演出……
孙健君告诉记者,《天机·富春山居图》共有3000个镜头,光是特效镜头就有1200个,制作团队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好莱坞。“中国电影,世界制造”这几个字是采访过程中他反复提到的字眼儿,作为一名颇有名气的电影公司的老板,孙健君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拍摄一部具有国际水准、能够跟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动作电影的渴望。他甚至说,这不是一部导演的作品,而是一部真正出品人的作品,从一开始,电影就朝着盈利的方向奔,假如电影最终的票房能够超过4.5亿,续集开拍马上上马,目前,已经有好莱坞制片商们在等着了。
他称这部电影是自己一次主动的“市场预谋”,编剧导演演员都是配合这个市场预谋的,他还说,美国人不相信友情,美国人相信市场。有美国制片方连看了5遍《泰囧》,还是没有搞清楚到底好笑在哪里?至于复制,更无从谈起。“但他们在看了我的片花后就说,只要你能在中国市场成功,我就能保证它在美国市场成功。”
剧本绝不是一剧之本
记者:你剧本的创作由来?孙健君:这部电影是一个任务写作,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促成了失散360年的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在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合璧”。他在当年五月份来找我,希望我跟韩三平一起做一部跟《富春山居图》有关的电影。当我们三人见面时候,都一致认为,别拍古装戏了。最后,我觉得按照美国类型片中常用的夺宝护宝风格来做这部电影,应该有卖点。最后中影投四成,我们投四成,香港寰亚电影投两成。
记者:你是影视公司的老板,为什么要自己来导?
孙健君:我一点都不想做导演,为了找导演,我是费足劲儿了。找来一个美国导演,结果不了解中国,非要拍一部美国风格的电影,来了天天跟我吵架,还说,你们中国人不懂拍电影,我一听就火了,你赶紧滚蛋。又来个香港的导演,要拍港式的警匪片,我说这太旧了。一些国内的大导演,但需要等他一年半载的,等不了。还有一些半路出家的,我也不敢把这么大的资金投给他。我自己做导演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电影真正繁荣之日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影需求,有不同的导演和制片人来满足这种需求。
记者:站在影视公司老总的立场,你觉得中国电影有哪些不足?
孙健君:中国电影的成功缺乏一个最重要的开发机制。剧本绝不是一剧之本,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文艺片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一剧之本,但商业片却是一个综合的开发计划。就是把编剧、导演、推广、发行、档期、演员组合、投资回报七大元素作为综合考量,中国缺乏电影系统的开发能力。很多电影就是举枪乱打,打中一只鸭子都不知道是如何打中的。
小清新电影失败的几率更高
记者:现在小清新接地气电影大火,你怎么反其道而行之?孙健君:我们看到《泰囧》和《致青春》如此不合常理的成功,我们为这种成功欢呼,但是我作为一个制片公司的老板,是非常冷静的。我的态度是呼唤更多的《致青春》出现,但是中国电影不能只有《致青春》,只有《泰囧》,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大片也能跟美国的大片抗衡了,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跟好莱坞平起平坐。
现在全球电影市场都是这样的比例,就是30%是本土小制作,70%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只有中国有希望改变这种局面。上半年我们终于看到中国电影占了总票房的七成,美国电影只占了三成。
我特别希望你们举举例子,中国的高铁现在就是世界第一,法国的高铁、德国的磁悬浮和日本的新干线全被我们干掉了。我们中国的高铁绝招就是整合创新,中国电影也有这种可能,无非就是把好莱坞的团队全拉来,为我所用。我想尝试这种努力,由中国人主导,世界制造。中国电影,世界制造,而不是美国电影,世界制造。让好莱坞来为我们打工呗,为什么不可以呢?
记者:你一出手就是过亿的大片,有没有想到赔大钱?
孙健君:我已经不年轻了,我想装得跟80后、90后的情感一致不可能,要我拍赵薇的《致青春》一定拍不了。我看到有些著名的大导演拼命在讨好现在的80后、90后,他们已经很谦卑了,但是观众还是不认可他们,因为他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都跟年青一代有距离。我不能装我自己不懂的东西。相比较而言,我在国际上行走得比较多,去过上百个国家,把一些奇幻的东西带进来,可能比一些年轻导演要容易。另外,我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要比他们强一些,我能够去迪拜拍,第一部电影就有1.6亿的投资,这是年轻导演们做不到的。我得扬我所长,避我所短。
我拍《致青春》一定拍不过赵薇,但是我相信年轻导演要拍一部上亿投资的电影,他更困难。我们要分分工,有人要接地气,有人要爬云梯。
记者:摔了跟斗了怎么办?孙健君:摔就摔呗,其实接地气被摔的人也很多。去年国内拍了600多部电影,只上映一百来部,有几部《致青春》啊,剩下的500部都摔到地沟里了,没了!
大片一旦失败,仅这部片子而言,会很惨。但从总的比例来讲,大片成功的几率要比小成本电影高一些。大片还是能够保证一定品质的,但小片却不一定了,600部影片中,有很多观众压根没有见过,是零收入。
导演与观众意见相反
记者:为什么想到去迪拜拍摄?
孙健君:我拍的迪拜要比《碟中谍4》丰富得多。有肉搏,有枪械,有器械,有车船飞机,上天入地,无非是想给观众一些硬菜。我觉得小清新电影给的东西是感情上的丰富和满足,我要在视觉上满足观众的需求,否则跟看电视有什么区别呢?
记者:有没有请一些专家来指导?
孙健君:这部片子剪了17版,我还听取了4个特别专业的顶级剪辑师们的意见,也请了很多导演、影评人和观众来看,最终要在吸取所有人的意见之上,做自己的判断。有一些名导看了影片后给我提的意见跟观众的意见截然相反,他们认为片中某一点最好不要,而观众却认为这一段恰恰是最好的。我跟你讲一件特别好玩的事儿,一个特别有文化的60多岁男人在片中某处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感动的地方掉了眼泪,因为这一点跟他的情感经历特别有关系。每个人看故事真是因人而异。
中国导演对后期太陌生
记者:为什么选择林志玲和张静初两人出演女主角?
孙健君:以往的国产电影中,塑造最多的是村姑、二奶、三陪等不太有品质的女人形象。而我片中塑造的两个女人都是有品质的女人:首先是能干,完全上得了厅堂,假如她们在国际上的公开场合露面,不丢份儿。这两个女人都担负得起国际范儿题材的定位。她们不是乡村中的女人,也不是小城市中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女人。
记者:首次当导演最大挑战在哪?
孙健君:最大的挑战是自己的野心和中国目前的电影体系之间的差距特别大。我在20多年前采访过李安。以为他的头两部电影《推手》和《喜宴》已经很成功了,但是李安却说,在此之前,他已经拍了8部电影了。李安说,在美国拍电影太舒服了。每次他说出一个想法,有关部门就会设计出三套方案供他选择,而且这三套方案都比他想的好。这就是体系,每一个工种不是被动地在减分,而是主动地在加分。
所有的羽毛都是别人贡献的,导演的任务是用不同的羽毛搭建成一只“金凤凰”。中国电影最大难处不是个人能力不强,而是体系缺失和碎片化。中国的导演、制片主任们对于后期制作之陌生、之胆怯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这部片子有7道工序,乘以10个工种,再乘以3000个镜头,这就是我在中国当导演的难处。本报记者 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