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将至,读者牛小姐致电记者,能不能推荐两部适合儿童的故事片,不要动画片。记者反复查看各大影院排片单,今年六一,有《魁拔2》、《潜艇总动员3》、《辛巴达历险记》、《阳光留守》等7部儿童片上映,其中大多为动画片,真人儿童故事片依然很少。我们的儿童片还活在低幼童话世界里,很难满足全家人的欣赏口味。
>>动画片低幼化,家长要有“打瞌睡”准备
今年六一恰逢周末,不少家长希望带孩子一起看电影,但有多少可选择?目前已有科幻片《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上映,这是一部合家欢电影,而今日起,国产动画片《潜艇总动员3》、《魁拔2》、《辛巴达历险记》又将上映,《潜艇总动员3》讲述科研潜艇阿力,和伙伴一起寻找传说中的彩虹宝藏,收获友谊。《辛巴达历险记》的故事改编自《一千零一夜》,讲述阿拉伯古城穷小子辛巴达和富家小公子阿拉丁探寻漂流瓶中隐藏的秘密,最终解救独眼巨人堡囚禁着的美丽公主。《魁拔2》讲述了主人公蛮吉和蛮大人历经重重磨难,登上开往涡流岛的曲境一号,随神圣联军一起踏上征讨魁拔死亡之路的艰辛历程。
在国产动画片大爆发的同时,另一种声音也不可忽视,影评人罗杰说,今年六一国产儿童片又一次陷入“尴尬”:“儿童电影如今已被动画片一种类型取代,儿童故事片难登大银幕。而国产动画片在内容制作和表现手法上确实过于低龄化。可能依然会出现《喜羊羊》那样的情况,小朋友看得欢乐,而家长们则在影院呼呼大睡。”
>>儿童片进怪圈,儿影厂仅剩厂长一人
中国有儿童电影制片厂,还有为儿童电影设立的“童牛奖”,更有亿万儿童观众。但中国儿童片的发展却令人难以启齿。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协会会长侯克明说:“去年国产儿童片为70部,动画片占到20部,动画片大都进了影院,但50部儿童故事片中能走进电影院的不到10部。”这些儿童片的共同点就是小成本,连宣传都没有看到,缺乏关注。有幸上影院,也是“一日游”。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这10年,儿童片却一直停滞不前,这已经成为一个怪圈。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明天也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32周年生日,它是前苏联解体后全世界唯一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儿影厂曾拍摄了65部儿童片和21部电视剧,其中37部作品获得金鸡奖、童牛奖、国际电影节奖等120多个奖项。不过如今的儿影厂,已经只剩下一个人,是厂长也是工作人员。在30周年纪念的时候,儿影厂厂长江平在谈到儿童电影举步维艰的现状时数度哽咽,说:“拍一部儿童电影比拍别的题材电影要难得多得多。几年前,有一部儿童片叫《寻找成龙》,由40多位电影人联手打造,偶像大腕们都来客串演出,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儿童电影。大腕明星零片酬义务演出,这样的模式也无法复制。”
谈起儿童故事片的窘态,西安籍导演张忠华也有话说,他近年坚持拍真人儿童片,今年《骡子的10000米》还获央视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百合奖”的最佳儿童长片奖,但该片却因投资小、关注度低而无缘影院,仅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而之前,他的不少儿童片都没机会走进影院。但张忠华没有退缩,“我童心未泯,我要扛起中国儿童片的一面旗”。
>>不能总吃“外国奶”,合家欢才是出路
星级影院近十年发展,培养了大量影迷,其中有不少都为人父母,家有宝贝。一边是每每电影上映,都有观众询问:“孩子能看不?”一边是儿童片这一类型片连连触礁。儿童片编剧李虎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曾经辉煌过,也拍出过小朋友喜欢的儿童片,但现在的儿童已经与当年的孩子不一样了”。儿童片的窘境,首先是创作人的问题,“我们电影人的观念还停留在20年前,创作上说教味很浓,幼稚得连家长都看不下去,好莱坞电影中的儿童,天真中有叛逆。我们的儿童片里,儿童都是好孩子。儿童片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
西安一影院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除创作问题,缺少营销和宣传也让国产儿童电影很难引起市场的关注。国产动画《魁拔》、《潜艇总动员》都出了系列,制作精良,但缺乏市场引导,造成家长和孩子对这类电影不买单。影院要赚钱,只有放讨好年轻人、情侣的电影。”
影评人罗杰说:“社会急功近利,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奥数等压力中,缺少童年。加上中国电影没有分级,造就了儿童没有观影习惯。发行渠道不通畅,使得创作者对儿童片望而却步,眼睁睁看着票房流向好莱坞影片。”著名编剧王兴东还一度呼吁:“不能总让中国孩子吃‘外国奶’,国产儿童片要警醒。”
“儿童电影应该是成人和儿童的对话,不是家长陪孩子看电影,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其实成年人是非常爱看儿童电影的,因为童年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家园。”《超蛙战士》的导演徐克告诉记者说,好莱坞就没有专门的儿童片,无论《功夫熊猫》、《精灵鼠小弟》,还是正在上映的《疯狂原始人》,都是合家欢电影。中国也有过类似的尝试,比如成龙、古天乐、高圆圆主演的《宝贝计划》,小朋友看得哈哈大笑,大人也乐在其中。不过昙花一现之后,现在找一部一家人都可以看的电影,真的很难。于是就出现了有小朋友被《西游·降魔篇》吓哭,或者被迫看《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类言情电影。
本报记者唐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