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响——崔炳元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全国巡演结束,崔炳元从北京回到西安。近一个月的演出,随行的人都已是疲惫不堪,而他仍然激情四射地处理着各种事务。崔炳元说,他不能停歇。的确,作为陕西爱乐乐团的掌舵人,还有太多紧锣密鼓的工作正等着他。
“全国巡演,我很幸福”
5场音乐会、4座城市巡演、3支交响乐团参与演出、6000余名观众到场倾听,5月29日,“长安回响——崔炳元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全国巡演在北京音乐厅完美谢幕。从5月11日南京起航,“长安回响”先后在天津、西安、北京共演出五场,由国家一级指挥张列执棒,江苏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和陕西爱乐乐团参与其中。这种全国少有的、为一位作曲家举办的专场音乐会全国巡演在业界和多地交响乐爱好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仅北京站,岀席音乐会的就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晨,中央戏剧学院著名剧作家黄维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中央歌剧院著名导演李稻川,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赵大新,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左青,总政歌剧团著名导演胡忠琪等业内名人。
记者见到回到西安的崔炳元,他依然精神亢奋,风风火火,似乎不知疲倦。能做这样一次个人交响乐作品的全国巡演,崔炳元说他“很幸福”。“很累、很开心、很得意,但我不忘形”。谈到此次全国巡演自己最大的感受,他思考片刻,“业界的温暖让我很感动”。
本次“长安回响”的全国巡演是由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肖嘉喜提议的,得到众多乐团的响应,“让原创作品活在音乐会上”,是团长们的一致出发点。崔炳元觉得,虽然最终只有江苏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陕西爱乐乐团参与其中,但每场都会看到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的团长们前来助阵。江苏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更是将此次音乐会列入乐季演出,无偿承办。“所有工作人员为此做出的努力,也让我很感激。”
走入音乐,他选对了行当
“长安回响”最后一场在北京音乐厅上演,演出结束后,崔炳元走下台,将手中的鲜花分别献给自己的两位恩师——中提琴老师杨晟和作曲老师金湘。温馨的谢师场面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而实际上,崔炳元还有一位没法来到现场的老师——著名音乐人王洛宾。
曾做过王洛宾的助手
媒体:北京音乐厅现场,您谢师的举动让两位老人始料不及,更是赢得了满堂彩。两位恩师对您的艺术之路,有着怎样的影响?
崔炳元:杨晟老师教我拉中提琴,如果没有他,我就不可能进入乐队,进行专业演出。作曲家金湘是我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期间学习作曲时的恩师,他帮我建立了多声思维,砸碎了我原有的单线条思维。性格率真的金老师当年没少对我发火啊!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的爱。
媒体:是怎样一个机缘,让您和洛宾老人结缘?
崔炳元:当时王老师被邀请到兰州军区歌舞团创作歌剧时,组织上为他挑选了两位助理,一位负责生活,一位负责业务,我就是那个负责业务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他配器,帮他抄抄写写,前后有两年的时间。之前在作曲方面,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否则组织上也不可能派我给王洛宾当助手。
媒体:在您看来,王洛宾是个怎样的人?
崔炳元:他就是个大孩子,单纯不设防。当我把自己逃票被抓的故事讲给王老师听时,老师眼含热泪,说:“原来你也是苦行僧,那咱们就一定要苦出成果来。”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媒体:最后一次见王老是什么时候?崔炳元:那是1990年了,我去新疆出差再次见到王老师,60多岁的他仍旧骑着自行车到处采集音乐宝藏,活力十足。
媒体:您怎么评价他?
崔炳元:王老师对民间音乐的尊崇让人钦佩。在王老师整理出的作品中,有一半是其翻译的,有一半是其创作的。相比王老师做出的贡献,我认为时代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
痴迷西部民族音乐
媒体: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您觉得激励自己一路前行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崔炳元:讲个故事。在兰州学中提琴时,每周都要从郊区坐三小时火车去市里上课。因为买不起火车票,便常常逃票。有一次被列车长抓个正着。“买票你知道不?”“知道,没钱。”“去兰州干啥?”“学琴。”“就这个盒子?”
(回忆起当年的事,崔炳元讲述得声情并茂)
列车长并不懂乐器,当时让我“拉一段”。不知是不是被我的执着感动了,列车长告诉我自己的姓名以及每周跑的车次,还说,如果碰上别的车,就报他的名字。就这样,我每周带着馒头夹咸菜,蹭车去学中提琴。同时,也每每提醒自己,碰到了好人,自己没理由不出成绩。
媒体:50多年来,著名交响乐作品《梁祝》受欢迎的程度也说明了民族交响乐曲的生命力,您怎么看待这一特点?
崔炳元:《梁祝》结合了戏曲元素,让人一听就懂。《梁祝》能成为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饱含的中国民族元素。
媒体:听说您现在还是手写乐谱,包括大型的组曲,非要这样吗?
崔炳元:作曲是非常工艺的,(排码、编织、作曲,在拉丁文中都用一个词根)因为“好听”的音乐其总谱也都很“好看”,所以,我更乐于手绘乐谱,这样更能体现“手艺”。
乐团团长,压力和斗志并存
有钱的领导好当,而崔炳元恰恰就是那种没钱花的乐团团长。2005年,崔炳元临危受命出任当时的陕西省乐团团长时,全团一年的经费不足200万。他东奔西跑引发各方关注,终于让全团一年的经费上升到1000万。不过,这离一个高标准的乐团健康长远的发展还差得很远,等待崔炳元的,还有很多场硬仗要打。
上任之初压力重重
媒体:上任团长之初,是个什么状况?崔炳元:一言难尽。上任后,一连串的难题飞向我,哪个都要解决,解决哪个都要钱。当然,也有一些人做好了看笑话的准备。(笑)
当时乐团要参加一次大型艺术节,外请指挥委婉地说了一句“乐团没有燕尾服”。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啊!陕西乐团一直是穿着材质普通的黑色西装。作为团长,我让全团人脸上无光啊!我开始到处筹措资金。
媒体:2011年,陕西省乐团更名为陕西爱乐乐团。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陕西爱乐的演出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崔炳元:只有多演出、多露脸,才能证明乐团的存在。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演奏员。最重要的改革就是,从行政干部到业务骨干,不再一味论资排辈。有能力就上!只要出作品,一系列善后服务团里都给解决。
媒体:去年10月,陕西爱乐乐团并入西安音乐学院,应该说标志着陕西爱乐的发展开始了新的里程,目前情况如何?
崔炳元:目前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省上领导给予了我们这个特殊行业充分理解与支持,但怎样推进陕西爱乐乐团向国内一流乐团迈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大举措实施内外改革
媒体: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崔炳元:首先,要培养和招聘各声部首席,吸纳更优秀的青年演奏家及公关人才,制定符合音乐艺术规律的考核考勤制度,筹备并逐步完善音乐演出季等等。其次,建立网站,设定微信群,开辟立体化的宣传通道,了解并巩固西安地区的“音乐(交响乐)人口”逐步培育出成熟的市场效应等。
第三,拟成立“陕西省交响乐协会”,加入协会的会员将会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措施。目前,此项工作已向省上呈报,相信很快就有结果。协会的成立,使得交响乐有了一个基础的受众群,同时,希望通过会员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影响更多观众走进交响乐殿堂。
陕西爱乐乐团并入西安音乐学院之后,乐团的整体面貌有所改善,水平有所提升,相信在西安音乐学院领导下,陕西爱乐乐团会渐入佳境,成为中国国内实力派的优秀职业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