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米伦优雅亮相
6月19日,以《女王》一片夺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英国女星海伦·米伦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尽管年过七旬,但海伦·米伦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不过,她表示婚后与丈夫合作并不爽,“paininass”。得知这句话可译成“蛋疼”后,她觉得很好玩,连说两遍。
谈入行
违背父母意愿当演员
按照娱乐圈里的惯例,即使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明星,身边也经常跟着10个以上的助理、保镖,前呼后拥。与他们相比,已经是奥斯卡影后的海伦·米伦低调得简直不像一个明星。昨天出现时,她像个普通的外国老太太一样随意而谦逊,身穿艳丽的长裙,一头短发显得十分清爽。
海伦·米伦说这种个性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她出身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我小时候家境并不好,父亲是伦敦的一个出租汽车司机,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小时候父母对我的期望只不过是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这样更加稳定,收入也有保障。”最终,拗不过父母的意愿,海伦·米伦去学了三年教育,但在这个过程中,表演一直是她不曾磨灭的梦想。毕业后,海伦·米伦尝试着演了舞台剧,“虽然角色很小,但是非常成功,这也让我后来一直有戏接,工作从来没有间断过,最终父母也就同意我从事这行了。”
谈表演
现实经历帮助很大
海伦·米伦这次来到上海主要是为了宣传由她主演的传记片《希区柯克》。同时,她的丈夫、美国导演泰勒·海克福德的新片《帕克》也在电影节期间展映,她非常珍惜这次来上海的机会,可以陪伴在丈夫左右。
在电影《希区柯克》中,海伦·米伦与安东尼·霍普金斯搭档,出演希区柯克的夫人。现实中身为一名导演妻子的她坦言,和泰勒·海克福德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对她塑造这个角色帮助很大。泰勒·海克福德是现任美国导演协会主席,曾经拍过《魔鬼代言人》《灵魂歌王》等影片。当年海伦·米伦也是通过一部影片与他结缘并最终成为夫妻的。
回忆起那段时光,海伦笑言,她当时刚到好莱坞,同她在片中所演的希区柯克夫人经历有点像,“那个时候我没什么名气,而泰勒已经是一个有名的导演了。那时候我和他去参加一些派对的时候,就会被很多前来和泰勒寒暄的人推到一边去,非常的尴尬,这对我塑造希区柯克夫人这个角色,非常有帮助。”
谈家庭
与丈夫合作“蛋疼”
海伦与丈夫虽然因戏结缘,不过两人之间的合作却不多。对此,海伦说,她觉得结婚之后夫妻两个最好不要合作,“我们结婚后一直想着要合作一次,于是不断寻找机会。前几年,我们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合作了一次,但却发现现场关系变得非常尴尬,后来我看到他烦,他看到我也烦,真是‘paininass’!还好我们都不会把工作关系带回家。”
说到这里,海伦·米伦当场要求翻译把paininass中文的念法告诉她,当她得知这个词在中国的说法是“蛋疼”时,台下已是一片笑声,她却觉得很好玩,接连重复了两遍,“蛋疼、蛋疼。”
>>对话
不断学习助我成功
记者:获得奥斯卡影后的那一刻,心情是怎么样的?之前你做了很多年的演员,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海伦:虽然这么久才获得奥斯卡肯定,但我一直都没放弃过表演。我觉得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那种对学习的迫切,我最大的动力就来自于学习。在拍《女王》的时候,我就看了大量伊丽莎白二世的视频资料,而在工作中,我也非常喜欢同年轻人合作,可以互相学习。
记者:第一次来到中国感觉如何?
海伦:我非常喜欢中国,这次来上海对我来说真的很新奇,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物。
记者:来到上海以后有没有出去逛逛?海伦:到达的第二天我就和我的丈夫一起去逛了轻纺市场,我现在佩戴的腰带就是在那买的。
记者:来中国之前有没有特别的期待?海伦:我之前特别期待的是《希区柯克》首映后,要去一家上海餐馆吃饭,据说是家很小但非常难预定的馆子。我还从来没有吃到过真正的中国美食,所以我很期待,因为我和我先生都是吃货。
□相关
曝好莱坞导演无剪辑权 海克福德羡慕中国导演
上海专电(特派记者聂宽冕)6月19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班论坛举行第三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对谈美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泰勒·海克福德。海克福德称,好莱坞导演无剪辑权,羡慕中国导演。
此前,在解释中美两国导演的不同之处时,李安曾比喻“在中国当导演像皇帝,在美国当导演像总统”,对此,海克福德表示不解,“我不太理解李安的说法,在美国,大部分导演甚至没有剪辑权。美国电影人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资金压力,这些跟总统差远了。”
李少红补充道,中国导演一直在学习怎么样拍好电影,而很少考虑预算等问题,而且中国的电影产业还不成熟,谈不上太专业,所以有的导演可以调度的资源会比较多,这也许就是李安想说的——皇帝是所有人为他服务,总统是更多地为别人服务。
讨论中,两人就“自主权”问题展开讨论。海克福德称,在好莱坞大部分导演的日子并没有那么风光,他们的角色仅仅是制片公司的雇员,甚至没有最终剪辑影片的权利。而在这一点上,海克福德称十分羡慕中国导演。
图/特派上海记者王苡萱 文/特派上海记者聂宽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