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内电影总票房首次破100亿元

2013/7/1 17:06:5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谌鸿翔建议,中国公司进入3D行业要现实,不要盲目追求更高的东西,“如果你的题材无法做视觉奇观出来,建议不要做3D电影。除了《泰囧》、《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票房频破纪录,上半年公映的《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等片以超过5亿元的票房跻身排行榜前列,而上半年唯一过5亿元的好莱坞片只有《钢铁侠3》。

《小时代》2天累计2.63亿

《小时代》2天累计2.63亿

  六月的最后三天,由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公映了。这部专为青少年定制的青春偶像片上映首日就收获7200万票房,截至昨天《小时代》票房累计达2.63亿,而它的成本只有区区2000万。

  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小时代》也经受了很多的非议,影片中透露出来的无处不在的拜金画面成为它受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我从来没有看到一部电影可以这样赤裸裸地拜金。”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先生在谈到《小时代》时称,在他十多年的影评人生涯中,这样激烈抨击一部电影的现象“不会超出三次”。

  受到压力的不单单是像郭敬明这样的导演,光线传媒的老板王长田最近心理压力也很大,在年初《泰囧》引发收视狂潮后,几乎所有跟光线沾边(《光辉岁月》除外)的电影都有不菲的票房佳绩,这包括《致青春》、《不二神探》等,光线传媒的市值很快冲到了140亿。在电影领域辛苦耕耘了6年的王长田似乎一夜之间找到了制作高票房电影的秘诀,但即便如此,这个一贯谨慎的老板仍然不时失眠,“我看到一些外面对我的评论,包括娱乐之王的称号,这些东西对我的压力都很大,电影是有博彩性质的业务,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你每一部影片都是成功的,一旦光线有一些片子不再那么理想,大家会不会一下子把我打入冷宫?”

  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电影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以往的特质,以往的所谓大片都纷纷折戟,现在最走红的就是那些跟现实生活贴近的题材,其中尤以《泰囧》、《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为代表,这些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的生活片正迎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黄金期,即便是像《不二神探》、《分手合约》这样口碑很一般的生活喜剧片,都能收获将近两亿的票房。而另一方面,《富春山居图》的再次折戟也证明,传统的所谓动作大片还需要等待,这类电影的青春期还没有真正到来。

  “今日对于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6月16日,“认证电影票贴吧”在网站上贴出这句话,据不完全统计,至当日,全国已累计放映电影1220万场,吸引超过2.8亿人观影,票房突破100亿。这也是中国内地“首次在上半年达成了票房百亿的突破,远超之前的纪录。”尽管如此,该贴吧还是认为,“2013年的票房百亿,比起预计的要晚一些。”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真实的谎言》算起(1.03亿),截止到现在,票房过亿的电影达到了177部,分别是1998年1部,2000年1部,2002年1部,2004年3部,2005年1部,2006年5部,2007年8部,2008年12部,2009年16部,2010年28部,2011年38部,2012年42部(2部是重映片),2013年截至目前已有22部(截至5月27日)。

  在内地公映的过10亿的电影有5部,过12亿4部,过13亿2部。前五部分别是:《阿凡达》(13.8249亿)、《泰坦尼克号》(13.07亿)、《泰囧》(12.66亿)、《西游降魔篇》(12.45亿)、《变形金刚3》(10.18亿)。

  就是在去年,很多电影人还对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增加到每年34部而感到忧心忡忡,但是上半年,人们突然发现,以往进口大片那种吸引力突然消失了,而原来一直被忽视的国产片突然变得光彩夺目,《泰囧》、《西游降魔篇》、《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这些国产片都以其话题性或事件性吸引着人们走进电影院观看,即便是像《富春山居图》这样公认的“烂片”,也阻挡不了因为好奇而走进影院一探究竟的电影观众,截至目前,它的票房也收获了3亿。

  在今年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有27个项目完成签约总额达87.31亿元,过亿项目达21个,中外电影合拍项目达到10个,比去年增66.67%。其中影片类项目签约额31.08亿元;影院院线、影视基地及文化地产建设类项目签约额30亿元,比去年增长53.85%;电影投融资项目、微电影项目、技术和其他类项目签约额24.23亿元。各种数据都证明,中国电影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贯高调的华谊兄弟也豪言万丈,6月12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放出豪言,非常看好中国的电影市场,华谊未来市值要到五百亿,在他不当董事长的时候能达1000亿。他更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的单部电影票房有望到30亿元。这句话著名演员李连杰也在此前的公开场合说过。

  中国3D银幕已是全球第一市场

  “整个中国银幕数增长非常惊人,到2012年达到31118块,中国3D银幕占总银幕70%,全球银幕应该在20%左右,中国目前3D银幕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在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上,《画皮2》、《十二生肖》等中国3D影片的重要主创之一、灵动力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谌鸿翔这样说道,他在《3D电影在中国》的演讲中指出, 2008年两部3D电影全是进口影片,2009年出现第一部3D动画片(也是他们公司做的),到2012年中国总共上映了3D电影36部,其中7部华语影片,5部真人电影,2部动画片。“《画皮2》、《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这些创造票房与口碑佳绩的中国数字3D电影既为中国3D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开了个好局,也为中国未来3D电影的大发展积聚了强大力量。”

  2012年总共有五部3D电影上映,谌鸿翔的公司就参与了三部半,其中包括《画皮2》、《太极1》、《太极2》和半部《十二生肖》,只有一部《血滴子》是另外公司在做。

  谌鸿翔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动画片都占3D题材的主流, 2010年《阿凡达》上映之后,全球很兴奋,把2010年定义“世界的3D元年”,但他认为2012年才是中国3D电影元年,现在“每天会增长10块银幕,每周期引进片量,从去年20部增加34部,加上特种引进片应该50部以上,每周都有进口大片跟我们分这个市场。”

  2012年全年3D电影一共36部,只是占了全年上映11%,但是拿到全部票房却有40%份额,其中华语3D电影在整个3D电影里边占有28%份额,五部3D电影占3D电影中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华语电影史上中国电影排行前十位的影片,基本六部是3D电影,其中三部产于2012年,包括《十二生肖》、《画皮2》等。”

  同时,2012年12月19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出台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对高科技电影、3D电影、IMAX电影实施奖励政策,光是华谊兄弟参与的电影包括《十二生肖》、《太极1》等电影,就综合拿到政府奖励超过3000万,“这是中国3D电影利好的信息”。

  尽管如此,谌鸿翔对于3D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仍然持谨慎态度,他在回忆公司在竞标《西游降魔篇》电影的特效制作时说,“一开始基本谈得很好,美国一家3D公司跟周星驰谈,本身外来和尚好念经,我们原来觉得自己有价格优势,但他居然报出比我们还要低的价格,后来才了解,他把影片包到韩国,韩国政府有补贴,后边还看到更多的海外公司跟中国合作。”

  除了价格竞争,国内3D制作公司还面临质量缺乏统一标准、缺乏自主的研发能力等难题,“我们从业者大多数属于专业人员,在社会上上了6至7个月软件培训后就出来工作,可能对电影本身镜头的运用完全不了解,导致单一员工年创作低下。”

  国内电影单一营收模式的压力,也导致价格成为竞争的先决条件。好莱坞电影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基本上能做到“三轮回收”,中国电影目前票房是唯一的回收途径,“像赌博行为,赢了就赚了,赔了没有后续方法,导致国内公司无论是选择技术还是选择演员,都只能指望票房收入,这是很大的问题。”

  国内电影咨询公司“艺恩咨询”此前在“第四届电影产业颁奖礼”上公布的几项数据也支撑了谌鸿翔的观点: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7亿美元(170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而第一名美国的年度电影总票房108亿美元,是中国的4倍。同时,2012年美国电影产业规模是900亿美元,而中国的电影产业规模仅34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

  “没有统一的标准,好像每个都是专家,这个是真的、这个假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无法评判公司质量好坏,只能用价格作为最终的衡量因素,中国处于恶劣竞争环境下,其实这个产业很难生产,影院差异化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观映感受,有的灯泡开到70%、有的开到90%,这是中国目前放映的现状。”

  谌鸿翔建议,中国公司进入3D行业要现实,不要盲目追求更高的东西,“如果你的题材无法做视觉奇观出来,建议不要做3D电影。”

  上半年国产片票房排行

  1、 《西游降魔篇》   2月10日公映 票房12.3亿

  2、 《致青春》   4月26日公映 票房7.19亿

  3、 《中国合伙人》 5月17日公映 票房5.37亿

  4、 《北京遇上西雅图》 3月21日公映 票房5.15亿

  5、 《富春山居图》 6月9日公映 票房2.9亿

  6、 《一代宗师》 1月8日公映 票房2.87亿

  7、 《厨子戏子痞子》 3月29日公映 票房2.71亿

  8、 《小时代》 6月27日公映 票房2.63亿(在映)

  9、 《不二神探》 6月21日公映 票房2.02亿(在映)

  10、 《101次求婚》 2月14日公映 票房1.98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