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事件:春晚主创换血
核心观点:这些年的春晚频频向话剧界要节目,但移植节目不如移植人才,直接从电影界找到冯小刚、张国立,文学界找到冯骥才、刘恒,戏剧界找到张和平、沈腾和彭大魔,就是从根儿上的基因改变。
说起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有N多年没看过春晚了,一直都以为30年历史之久的春晚会一直这样在骂声中存活下去,没想到今年央视“开门办春晚”的决心这么大,请来了冯小刚导演来执导,大概是有一种破釜沉舟、拿出了死马当活马医的勇气。
马年春晚我一定不会错过收看了,因为这个团队里还有几位是我们负责舞台剧报道记者最为熟悉的面孔,幕后团队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和麻花团队的沈腾、彭大魔二位。他们几位名字可能没有冯小刚那么响亮,但其实都是高人,是舞台剧创作的金字招牌,张和平院长不用说,他参与策划的电影、写的脍炙人口的歌词都被大家熟知。而他主抓的舞台剧,从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京剧《梅兰芳》,到北京人艺之后主抓的话剧《窝头会馆》,都是一抓一个准,票房和口碑双赢。沈腾和彭大魔是从无名的草根一点点成为“麻花”舞台剧灵魂人物的,他们天才的表演和幽默的天赋都让人难忘,这两年随着和春晚的密切接触,也开始释放他们多年积攒的能量。
电视、电影、舞台三者之间,观众呈金字塔一样减少,电视免费、电影低价,相对来说,看舞台剧的成本最高,所以,舞台剧虽然观众是最少的,但他们审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我不是贬低做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但事实上正因为他们的受众要求低,长期以来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有所懈怠。从舞台剧中吸取营养是非常聪明的选择,所以最近这些年的春晚频频向话剧界要节目,从赖声川、陈佩斯到麻花舞台剧,都受到导演的邀请,节目也都收到不错的反响。但是,移植节目不如移植人才,直接从电影界找到冯小刚、张国立,文学界找到冯骥才、刘恒,戏剧界找到张和平、沈腾和彭大魔,就是从根儿上的基因改变,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最后的一点担心,也正如口吐莲花的冯导所说,“别让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变成通过审查,而不是艺术创新”,记得北京人艺曾排了一出很火的话剧,陈道明主演的《喜剧的忧伤》,写的就是检察官变法折磨编剧,不让其剧本通过审查上演的故事,当时剧场笑声不断,坐在台下的冯小刚却远没有那么欢乐,看完之后他有感而发,称“心中五味杂陈,出了剧场喝酒捏碎酒杯,喜剧变悲剧”。而同时一位上级领导看完这部戏之后,却很不爽地问道:“是谁让这部戏演的?”这就是不同的人看到同一部戏不同的反应,春晚这盘菜,领导当然是希望做成心灵鸡汤,除了美味之外,还有承载着国富民强的政治信号,但其实对百姓来讲心灵鸡汤永远不如一碗热乎乎油渍渍的真正的鸡汤来得可口实惠,马年春晚既然已经请了这样极富创意的团队,不如就由着他们性子“信马由缰”来一回,真把死马当活马医一下,这“马”也就活了,权当春晚是一个大party,领导也落下一个“开明、创新、有胆识、为群众所想”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