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天生爱唱歌
黄英从小就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做饭的时候唱、洗衣服的时候唱、好像随时随地都在唱歌。黄英卧室里最多的东西,就是跟音乐有关的了:电子琴、吉他、影碟机、近百张唱片。
5岁时,小黄英进入了幼儿园,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她就会手舞足蹈地将当天学的歌唱给父母听。看到小黄英天真活泼的笑容,父母很是欣慰:“这小女娃唱得好!”
进入小学后,黄英对唱歌更是热爱,每当老师在音乐课上教了一首新歌,她就会将歌词用小本子记下来,然后回到家中自己练。进入初中后,黄英的歌喉更趋优美和成熟,每当学校有什么文艺活动,黄英不仅要演唱歌曲,还要自编自演舞蹈,成为演出活动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从职校毕业,走上打工路
初中毕业后,黄英考上了渠县三汇中学,但是一心热爱唱歌的黄英告诉父亲,她不想读普高,要去读职高的演唱类专业,可寻遍了附近几所职高,均没有演唱专业,最后,父亲无奈只好将她送到万州一职业学校学习服装设计。
职校毕业后,黄英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尽管心中怀揣着对歌唱事业的无限热爱,但黄英最终在家人的建议下,不得不接受像其他农村女孩一样,成为一位打工妹的命运。在外打工漂泊的日子很辛苦,黄英不在乎,只是感觉自己心中的那个“梦”越来越远。 黄英在快乐女声总决赛6进5的比赛时,披露她中学毕业后曾在上海一家服装工厂打工。这个孝顺的打工妹虽然工资只有679元,仍然掏出150元买了一件本厂生产的羽绒服寄给家乡的母亲。每次领了工资,她总是主动交给妈妈。有熟人要给黄英介绍男朋友,每次黄英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就一口回绝了,她说:“我要有了事业后才谈恋爱”。
放弃打工,进入艺术团
为了心中的梦想,黄英毅然放弃打工回到家里独自练习唱歌,家里、山间、河旁、都留下了她的歌声。在家练习了一年后,黄英向父亲说:“爸爸,我听说城里有个彩虹艺术团,我想去那里唱歌”,黄庆华劝着女儿:“那里有点辛苦,还是不要去了”,黄英固执地说:“没事,我能吃苦”。想到女儿对唱歌如此热爱,父亲最终同意了女儿的要求。
“第一次见面,我就感觉这是一个朴实、勤快、能吃苦的小姑娘”提起第一次见到黄英的情景,彩虹艺术团团长刘志勇仍记忆犹新。他说那是2006年,当他接到黄英要求参加艺术团的电话后,让黄英到他家面试,在他家,黄英唱了两首歌曲,唱完后,刘团长觉得黄英的嗓音条件很好,人看上去很朴实,当即决定收下黄英,但黄英初来艺术团,却跟键盘手“调都合不起”,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黄英对音乐的掌控越来越成熟。过了两个月,她终于成了正式演员,可以得心应手的把握舞台。
彩虹艺术团是一个民间艺术团,主要为丧嫁庆典等表演。演员们经常背着乐器及各种演出服装上山下乡演出,即使不演出时,演员们也要每天排练节目,非常辛苦。黄英虽然是团里的小师妹,但人很勤快,并且很有演唱天分。其他演员进团后,至少要半年以后才能登台演出,而黄英却仅仅只用了两个月,并自编自演各种舞蹈,还表演小品,很快成为团里的“台柱子”。
而黄英和大多数“90后”小女孩一样,刚开始,黄英也喜欢唱流行歌曲。但一唱流行歌曲,乡下的中老年听众就问“唱的是啥子哟,听不懂”。后来,团里建议黄英改唱一些老歌,当地老百姓对红歌、民歌特别喜欢,点歌都点《北京的金山上》等,考虑到黄英的特点,艺术团负责人要求黄英多唱老歌。为了既让中老年人喜欢,又让年轻人乐于接受,黄英把老歌进行了改版,渐渐成了艺术团的红人,每次唱完两首规定歌后,必要在数百人的欢呼中“再来一曲”,点唱黄英老歌的人也多。
刘团长说:“黄英天性活泼,没有小心眼,因此,团里的演员都很喜欢她”,但刘团长突然话锋一转,满脸歉意地说:“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很对不起她”。那是2008年的一天,黄英突然打来电话请假,说她生病了,不能参加第二天的演出,但当时的演出活动不能没有黄英,因此,刘团长仍坚持要求黄英按时赶到演出地点参加演出。黄英二话没说,迅速赶到了演出现场,并投入地演完了所有节目,可从舞台上下来后,黄英就晕倒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