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孟宏(右)与片中出演父亲一角的老牌影星王羽在片场
“假如你在荒野中开着车,遇到三个看来凶神恶煞的持枪猎人要你载他们一程,放眼望去没有别人,也没有其他岔路,你会怎么做?”这则象征着人生抉择的真实故事,是贯穿电影《失魂》全片的一场梦,同时也是钟孟宏导演拍出《失魂》的原始构想。人生无时不在面临选择,身为一位导演亦然,在创作中抛出问题、实践自我意志的同时,也必须处理包括作品定位、自我认同、与市场及观众的对话……等诸多难题。钟孟宏导演位于民生社区的工作室,点着仿佛脱胎自电影情境般的灯光,乍看稍微有些距离感的钟导谈起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理念时,眼中尽是笑意与满足,自信同时又谦虚地为我们诉说着他是如何透过电影展现最自傲的纯粹与真实。
自1997年拍摄电视广告和MV起家、因纪录片《医生》而受到瞩目的钟孟宏导演,是这样描述《失魂》的诞生:“当初拍完《停车》以后,《第四张画》的灵感便自然地产生,但由于《第四张画》票房实在不如预期,便想干脆来拍个类型电影。好莱坞、香港、法国、宝莱坞都有类型电影,唯独台湾没有。我便想,趁机来尝试做出某种“类型”吧!刚好在无意间听到三个猎人的事件,很有感触,因为那就是面临人生选择的写照;再加上我很早就想要拍一个精神病人的故事,由此逐渐拼凑出《失魂》的雏形。”
解读自己理解的类型片 回避刻意煽情
但什么是类型电影?一般人会想到像是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等具备特定电影语言的叙事方式,然而对钟孟宏而言,那只是表面的格式而已。“对我而言,电影必须要让各类观众都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对缺少观影习惯的人,可以很明确地接收到这是部惊悚片,而对于电影阅听经验较丰富的观众,也能发掘出延续的部分,并产生其他解读,钟导认为那便是电影的成功了。
他补充说,台湾一年产出三十几部电影,有实际收益的顶多三、四部,虽然大多数电影都有意迎合市场,但观众并不买单。也因此,钟导还是选择坚持理念,慢慢在符合理想及商业考量之间取得平衡。“类型电影就是这样,会有个商业的包装,但仍可以在包装的底下实践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纯粹的东西。”
除却形式,电影的情感铺陈与观影距离,钟孟宏也自有一套逻辑。他认为,电影不应该刻意惹观众哭或是笑,而是要让人“清楚审视事物的本质”,也因此钟导拍片时会在情感累积至一定程度便轧然而止,刻意打断情绪的堆垒,避免流于煽情。《失魂》在这方面更是极致,“有些朋友说我根本是患了情感恐惧症。”钟孟宏补充,“其实我并不是个冷血的人,只是对我而言,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学创作,就是必须要有理性观察的空间。”在他看来,夸张的大哭大笑都是很脱离真实生活的状态,甚至会影响对剧情本身的解读,将电影本身要探讨的主题迷失在这些不自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