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推拿》剧照
8月21日下午,国家大剧院地下排练厅里的气氛和往日有些不同,媒体记者们个个屏息凝神,演员们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因为他们表演的角色全部是盲人。9月5日至14日,由刘小锋、吴军、王一楠、胡可联袂主演,改编自毕飞宇作品《推拿》的同名话剧将在国家大剧院亮相,经历了在京沪两地近两个月的艰苦排练,已经进入最终的冲刺阶段,而此时电视剧版的《推拿》正在热播,面对可能出现的比较,导演郭小男表示毫无压力。
8月21日向媒体展示了剧中的两个片段,导演喊了一声停,演员们立刻从盲人回到健全人的状态,扮演沙复明的刘小锋边走边回头看场上椅子,“我走错了一个调度,现在看到中间那把椅子,我才知道走错了”,刘小锋说。对于一位专业演员,这样的情况基本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在这部戏里演的是盲人,最简单的事反而成了最难的,“只能多走,没有捷径。”
刘小锋说,为了了解更真实的盲人生活,剧组从6月末就开始体验生活,在上海排练的时候跟盲校的老师和盲人们进行交流。在接这个戏之前,刘小锋和大多数人一样对盲人群体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他们是残疾人很可怜,“其实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走出家门自力更生的盲人们,生活状态都很积极乐观。我到他们宿舍看到,每个人都有一两台电脑,社会上的一切资讯他们都能接收到,他们也都很健谈。”
对盲人从俯视到仰视的变化对刘小锋准确地塑造角色帮助很大,在剧中刘小锋刚好扮演的就是从内心中不愿承认自己是盲人的沙复明,精神层面需求很多,是盲人中的“浪漫主义者”,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是盲人,沙复明永远戴着一副酷酷的眼镜,刘小锋笑言自己演的是王家卫,“他喜欢戴眼镜证明自己不是盲人,走夜路时还打着手电,却经常容易被车碰到。”
因为舞台上的所有时间都戴着墨镜,刘小锋比其他演员有了更多的“偷懒”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闭上眼睛演,“盲人的感官是集中在耳朵和气息上,而我一旦睁开眼睛,立刻发现感官全变了,人的整个形体状态都改变了,于是所有的节奏都不对了。睁开眼睛容易出戏,闭上眼睛容易走错,还真是挺矛盾。”
凭借《离开雷锋的日子》、《张思德》等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的吴军这次将回到熟悉的话剧舞台,在《推拿》中出演剧中不擅言辞的张宗琪。不知是不是入戏太深,吴军在表演结束后的媒体群访中令记者们很“抓狂”,“你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角色吗?”“是。”“对你来说有难度吗?”“有。”“难在哪呢?”“好多。”吴军回答基本不超过两个字。待探班结束媒体全部离开后,记者特意单独找到吴军时发现,他其实很健谈。
去年《推拿》的制作方找到吴军的时候,他正在排一部自己导演的话剧,分身乏术就没应下来,今年4月的一天,他到首都剧场看话剧,等人的时候溜达到剧场里的书店,看到了小说《推拿》,于是买了下来,结果书一打开就没再合上,一天一夜的时间,吴军认真读完了整部小说,其间哭完了笑,笑完了哭,心底还有一丝温暖,“没想到盲人的世界有这么多的爱恨情仇,写得牛。”于是他赶紧打电话询问话剧《推拿》的演员定下来没有,“就等你来呢”,对方一句话,吴军就来了。
来到剧组,吴军以为导演让自己演“老王”,没想到是演“张宗琪”,因为话剧时间有限,还把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的性格融合到了张宗琪一人身上,吴军感觉难度很大,于是他更加仔细地去观察和体验盲人的生活。“以前接触到的盲人都是大街上算命的,推拿院按摩的,都是匆匆而过,现在了解他们后才发现,有时候我们明眼人还不如他们,他们真正用心在体味每一秒,尤其是自食其力的盲人,让我很震撼。”
吴军是对待角色特别认真的演员,平时的创作也追求最准确的表达角色状态,但这次演《推拿》他坦言在排练中经常心里很难过,感觉排不下去,“盲人的状态和明眼人非常不同,他们是在苦难中还要笑的一群人,表演的时候很纠结,有的时候感觉抓挠不着,有时候又觉得不太够。”每天吴军都在一边表演一边思考中度过,不过随着演出的临近,这条旅程已经看到光明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