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娴好听的歌个人资料音乐演唱会MV及老公

2013/11/8 11:21:41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陈慧娴(Priscilla Chan),中国香港著名女歌手。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广州番禺,以清晰而充满感情的唱腔著称。1984年以一首《逝去的诺言》出道,大受欢迎,并获选当年最有前途新人;1986年推出《反叛》大碟,标志着她成为香港一线女歌手;


    专辑详解

    少女杂志(1984.1)
    1984年初,法安利唱片制作公司推出的一张《少女杂志》将三个女中学生带进了大众的视野,其中最耀眼的一个就是18岁的陈慧娴。她们不是

    一个少女组合,唱片中的十首歌曲分别由三个人各自独唱完成,说是合辑或许应该更准确一些。法安利的顶梁柱安格斯包办了所有歌曲的词曲创作和制作,甚至还和鲍比达包揽了所有的编曲。所以也不妨看成是他的个人作品秀,只是演绎这些歌曲的不是什么天王巨星,而是三个初出茅庐的少女:陈慧娴、陈乐敏、黎芷珊。唱片封面上,不偏不倚地写着三个人三首独唱歌曲的歌词片段;但安格斯多多少少还是对陈慧娴有一些偏心,给了她四首歌曲的空间,并最终成就了她的脱颖而出、一炮而红。
“逝去的诺言”、“只要我开心”、“让我快乐”和“痴情梦醒”是陈慧娴 的四首歌曲。开篇的“逝去的诺言”,一首古典别致的幽怨小调,是她对歌坛的第一声问候,竟也成了她的第一首传世经典。不仅在推出之后迅速流行,成为香港电台中文歌曲流行榜的冠军,让陈慧娴以新人之姿在当时巨星云集的香港歌坛立下了自己的名号;而且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听来,那丝丝倾注情感的声线流转,依旧触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快乐”也是一首格外感人的幽怨小调,之后唱片公司为陈慧娴推出过一张两首歌的日语EP:《千年恋人》,就是将“逝去的诺言”和“让我快乐”分别翻成了日文版的“この空のどこかに”和“千年恋人”。即使听不懂歌词是什么,但那动人的旋律和清脆的歌声依然可以滋润着我们的耳膜和心扉,这或许也是好歌与好歌手的魅力所在吧。“只要我开心”则是一首轻松的快歌,张扬着青春与自信,歌声中展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邻家少女般的陈慧娴。结束的“痴情梦醒”继续着她的幽怨风格,呼应着开篇的“逝去的诺言”,也为她的下一张个人专辑埋下了一个伏笔。
三位少女在这样的《少女杂志》中,都迈出了踏入歌坛的第一步。超过5万张的销量,让唱片公司和歌手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而大众的眼光和口味也使陈慧娴得到了特别的青睐。陈乐敏和黎芷珊一同推出了第二张唱片合辑,陈慧娴则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个人专辑,并一步一步走向了事业的高峰。
故事的感觉(1984.8)
    一曲“逝去的诺言”,为陈慧娴的歌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安利制作公司抓住时机,时隔半年为她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故事的感觉》。安格斯担当制作人之余,也再度包揽了所有歌曲的创作;而涉世未深的陈慧娴则将他告诉自己的故事转化成感觉,通过渗入感情的歌声一一演绎出来。
开篇的“多少柔情多少梦”承接着上一张的“痴情梦醒”,继续带着我们梦碎在一片柔情之中。“多少柔情多少梦,已随水和风中轻轻送”,陈慧娴略带鼻音的吟唱,柔柔的让人心疼。90年代初,就为了意外发现的这首“新歌”,我就一咬牙花了8块钱买了一盘D版磁带。相信当年很多人的感觉都和我一样,陈慧娴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好歌,何况这首歌名也是充满古典情怀。“今天再不可”和“玻璃窗的爱”也是专辑中比较知名的作品。“今天再不可”是电影《青蛙王子续集》的主题歌,在专辑中占有柔情版和混音版两个位置,可见分量不轻。之后陈慧娴将这首歌翻唱成国语版的“昨日的传说”,印象中似乎是她的第一首国语歌曲。“玻璃窗的爱”更是成功承接了年初“逝去的诺言”大热的势头,不仅再度成为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的冠军,而且让她那纯情可爱的邻家少女形象越发地深入人心。“心已穿,全是你的箭/吻我,留下做纪念/这世间,谁令我俩不变/送给他与我这心愿”,陈慧娴低回婉转的声线、怅然无助的痴情,一直紧系着我的心弦;直至最后晶莹剔透地抛向天际,化做夜空中忽明忽暗的点点繁星。
    唱片开篇时,衬着陈慧娴口白的那段柔美的音乐非常动听。仔细听过几次以后,才发现应该是“人生的风浪”的旋律。不过为了和应歌曲的主题,到后来却变成了强劲的节奏,多少让人觉得“可惜”了一些。事实上,此时的陈慧娴并不只是在唱一些古典幽雅的慢板小调,制作人早已有意识地让她去唱一些快歌。“神秘的游戏”、“青春的我谁可挡”、“热爱”都是这样的作品。不过听起来多少稚嫩了些,在她的系列抒情慢歌中只能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陈慧娴、陈乐敏和黎芷珊合唱的“俏皮小天使Let’s Go”显得更珍贵一些,印象中这似乎是三个人唯一一次合唱。在《少女杂志》中都没出现的作品,总算在这张专辑里弥补了空缺和遗憾。那份青春、那份俏皮,如今听来更让人增添许多感慨。
尽管仍有一些瑕疵和不足,但是作为首张个人专辑,《故事的感觉》依然是一件成功的作品。虽然1984年的她还只是一个刚刚出道的新人,但是定位的准确、形象的吻合,以及自身优异的嗓音和演唱条件,使得今时今日再听“逝去的诺言”、“玻璃窗的爱”这样的作品,依然找不到多少值得挑剔的地方。拥有两首冠军单曲的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年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中的最有前途新人奖的获得者,成为了当年最为闪耀的新星之一。
    Priscilla(1985.9)
    距《故事的感觉》发行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法安利制作公司为陈慧娴推出了这张《Priscilla》。封面上,20岁的陈慧娴还是一副纯真少女的模样;可是专辑的制作人换成了JIM LEE(李振权),安格斯的名字甚至完全从幕后名单中消失。尽管如此,这张专辑依旧贴近陈慧娴以往的风格,并由众多新合作的音乐人带来了不少新鲜的感觉。从可听性上说,比起前两张专辑,《Priscilla》无疑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林敏怡、林敏聪两姐弟这次联袂带来了一首分量不轻的见面礼:“花店”,不仅又为她带来了一个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而且更为她唱民谣小调树立起的形象增添了许多都市感,以至于许多人为怕混淆,索性就把这张唱片称作《花店》。林敏聪的填词也是我所喜欢的,平实而真切,还有一层朦胧的浪漫薄纱。如今回头再听这些歌,感受着陈慧娴吐气若兰般的咬字发音,仍仿佛置身于一片“浓浓盛开的清香”之中。“心里的刀痕”同样出自林敏聪的手笔,作曲人看到了卢东尼的名字。“为何仍是你”则由林敏聪包办词曲,延续着陈慧娴的小调风格,不过多了一些东洋色彩,演绎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专辑中有几首作曲人署名“法安利”的歌曲:“监视眼睛”、“时代插图”和“爱是个问号”,想来都是一些公司的存货,但可听性却不低。“监视眼睛” 描述着少年人心声被压抑的烦恼,从曲风到内容,都为之后成功转型的“反叛”做好了铺垫。“在马路中央与你共舞,街灯衬出一幅时代插图”,节奏明快的“时代插图”是我格外喜欢的作品。向雪怀还不象后来那般滥情,词锋清新宜人;衬着陈慧娴清脆悦耳的歌声,勾勒出一幕都市少男少女的生活小品。“爱是个问号”变成了伤感迷惘的慢歌,却同样是好听的歌曲。“明知朗月太高,高得我攀不到,我也要赶上未停步”,歌声中的陈慧娴更多了一份倔强,更加深得我心。
    汤正川创作的“无意逗留”是专辑中的一个亮点。没想到第一次听到陈慧娴演绎这种淡淡蓝调色彩的歌曲,竟是如此舒心顺畅。想到这首歌,就想到最后那韵味十足的“Goodbye My Love,Say Goodbye”,缠绵在心头竟始终不曾退去。“梦中人”也仿佛是梦一般的乐曲,浪漫得让人有几分心颤。最后卡龙创作的“无聊的警告”,是一首动静穿插的励志型歌曲。它在一片纷纷扰扰之后告诉你,只要定好目标,努力实干,理想终有实现的一天。歌曲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让人觉得非常可爱。
    这是陈慧娴在法安利时期的最后一张专辑,也是一张我觉得一直被人忽视的专辑。或许是封面中的陈慧娴还是象以前那么简单清纯,很多歌名也让人觉得有些老土过时,也或许是《反叛》的转型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我很少听到有人谈起《Priscilla》这张过渡时期的唱片。尽管步伐迈得还不够大,但说到好听,我喜欢它并不次于大热的《反叛》。这么多年来,它是我的CD中播放频率最高的专辑之一,因为如今再难听到那么清新舒畅的专辑了。只是,尽管《Priscilla》依旧卖出了过白金的成绩,法安利制作公司却还是陷入了财政困难,此后转营为经理人公司。当初一块出道的三姐妹中,陈乐敏选择退出娱乐圈到商界发展,黎芷珊加入TVB,成为儿童节目《闪电传真机》主持人;而陈慧娴则被宝丽金看中,继续着歌坛的旅程,并顺利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反叛(1986.5)

    1986年,21岁的陈慧娴正式入主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填补了人多势众的宝丽金中校园少女偶像的空缺;同时宝丽金丰富的音乐资源、成熟的制作推广经验,也为陈慧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事业平台。在这张加盟宝丽金后的第一张专辑《反叛》里,区丁玉也第一次出现在陈慧娴专辑制作人的位置上。随着众多香港、日本优秀音乐人的加入,整张专辑在音乐的内容上比原来丰富了很多;同时在造型上大胆走起了东洋路线,相比之前单纯青涩的模样真正都市、新潮起来。
    此前的陈慧娴一直演唱的都是香港原创的传统式作品,到了这张专辑一开篇就是连续三首改编作品:“跳舞街”、“痴情意外”和“Love Me Once Again”。“跳舞街”是陈慧娴第一次尝试演绎的舞曲作品,洋溢着青春动感的气息,也是她快歌中的代表作之一。这是17年前,我通过翻录的磁带第一次听到的她的歌曲。强劲的节奏、清脆的歌声、年少的快意、时代的气息,这些都是我对那“第一次亲密接触”留下的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依稀记得当年荣获TVB十大劲歌金曲的全年最受欢迎Disco歌曲奖时,娇小的她蹦蹦跳跳来到台上,连奖座都不知道碰一下,冲台下招了半天手后就乐呵呵地跑到一边汇报演出去了,实在是可爱得很。“痴情意外”和“Love Me Once Again”则分别出自两位日本音乐人玉置浩二和小坂明子的手笔。旋律清新隽永、缠绵悠扬,歌词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少女的怅惘心态,都是让人百听不厌的佳作。
    渡边茂树也是和香港音乐人合作较多的一位日本音乐人。在这张专辑里,他除了参与配器和录音工作外,更为陈慧娴度身定做了两首歌:“反叛”和“路”。“反叛”被选为专辑的标题歌曲,林振强的填词塑造了一个处在严格家教和叛逆心理矛盾之中的青春少女形象,将被“监视眼睛”苦苦压抑住的心声全部释放出来。在兼具一定现实意义的同时,也明确标志着陈慧娴的风格转型,陈慧娴不再只是吟唱古朴典雅的民谣小调,而是变得更加时尚、独立起来。“路”则显得平和而成熟许多。曲调虽不抢耳,但结合起林敏聪的填词则显得静谧而富有诗意。悲情的“忘记悲伤”是由潘源良重新填词后的翻唱作品,勾画了一位告别旧日恋人、孤身投奔他乡的痴心女子。在“但愿旧事能够淡忘”的和声中,陈慧娴慨 叹出一声“没能够淡忘”,感人至深。
香港音乐人自然也有出色的作品奉上。“夏日”以轻快的节奏描述了烈日下沙滩上的热闹场面,表达的却是女孩子寂寞的心情。“六月某天”则是蔡国权式的小调作品,温馨缠绵。“六月某天,是下雨天,在石澳海边与你碰面”,简单几句勾勒出很生活化的浪漫气息,正是蔡国权典型的风格。徐日勤作曲的“与泪抱拥”是一首比较苦情的作品,也是电影《初一十五》的主题歌。副歌的高音凸现了陈慧娴亮丽的音色,这也是当时很受欢迎的一首歌曲。在2003年的“珍”演唱会上,原本并无准备的陈慧娴还特意应嘉宾李克勤的邀请,为他的女友再度完整演绎这首歌。而鲍比达在编曲之余,也为陈慧娴写了一首歌曲:“坏习惯”。曲风轻快悦耳,编曲犹为出色。在紧凑明朗之余,曲中的SAXPHONE带着一种即兴发挥的感觉间或其中,很是出彩。结束曲是一首别出心裁的作品:“墙”。开始的背景音乐是陈慧娴上一张专辑里的名曲,也是她法安利时期的告别代表作“花店”。陈慧娴以一段独白将这两首歌连接在一起,象征陈慧娴经历了法安利时期、经历了“花店”(《陈慧娴》)的过渡,真正实现了自我风格的蜕变。作为压轴曲目,宣告了她整张专辑的转型成功。
    这是陈慧娴的一张具有标志性的专辑,也是她与区丁玉——这位此后为张学友、陈慧娴所“御用”的金牌制作人的首度合作。由于幕后有大量日本音乐人的参与,使得这张专辑的曲风乃至造型上都具有浓厚的东洋味。这张《反叛》一经推出,销量立刻突破了3白金,几乎是她前面几张唱片的销量总和。80年代中期的香港歌坛,群星璀璨。在女歌手方面,除了半隐半现的徐小凤,如日中天的甄妮、梅艳芳之外,由各具特色的陈慧娴、叶倩文、林忆莲、刘美君和邝美云组成的“五朵金花”最为引人瞩目。那样一个百花齐放、金花闪耀的年代,至今仍是多少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永恒的情意结。
      随着《反叛》的成功,陈慧娴的歌坛事业开始迈上了新的台阶。承接着《反叛》的惯性思维,宝丽金在第二年为她制作、发行了《变变变》,从造型到曲风上更是东洋味十足。“跳舞街”的热度还没有散去,这张专辑里又塞进了大半的快歌舞曲。这是陈慧娴历年来所有正式的个人专辑中,唯一一张以快歌为主导的专辑,慢歌反倒成了点缀。我索性也就把《变变变》当作她的跳舞大碟来听了。
“变变变”、“贪贪贪”,两首改编自日本的快歌,设计上也颇有些心思。“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没想到年近四十的陈慧娴在“珍”演唱会上会用这首歌串起了她的众多经典快歌。尽管身体有些发福、体力已经下降、动作也不比当年那么灵巧,但听到那些10多年前风行一时的舞曲时,感慨时光荏苒之余,还是忍不住让身心为之一振。“贪贪贪”的人气也不逊于“变变变”,毕竟这首歌为陈慧娴再度拿下了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的冠军,延续着她出道以来每张唱片必有龙虎榜冠军歌曲的佳绩。在那个年代,中文歌曲龙虎榜是唯一的一个电台歌曲排行榜,可以算是当时香港最流行、最权威的歌曲指针。在众多闪耀的明星中,能够一出道就每年、每张唱片固定有冠军歌曲,也是对陈慧娴的一个莫大的肯定。
    “请勿接近”和“浪女孩”也是来自日本的快歌,浓浓的少女味、深深的时代烙印,倒也让人听得舒畅。香港音乐人也有类似的快歌送上:“懒洋洋的下午”、“铁心人”,还没有走出日本歌曲的影响,简单而顺耳。
    专辑中的几首慢歌也有一定的可听性。“曾经曾经给偷吻,吻脸庞凝望眼神”,“天意”中刻画的初恋情景真是纯净得让人心动;“是你手画上彩霞,才令海滨都市换晚装/是你手画了句号,彩色天际才留脚步,让你多看”,“心动”中开篇的几句歌词就写得让人浮想联翩,掩卷难忘。又是两首翻唱自日本的歌曲,不得不说,那时日本人写的曲子真好听。相比之下,林慕德的两件作品:“去吧”和“最真的爱”,就显得一般了些。倒是林敏怡、林敏聪继“花店”之后再度联袂送上的“明早”,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歌词中似乎隐隐有些暧昧之情,或许也是我多心了。
    这其实也是一张挺好听的专辑,简单得让人没有什么压力。或许是出版的时间不对,如果放在《反叛》乃至《陈慧娴》之前,接受的人应该会更多。毕竟,21岁的林忆莲已经在高唱“但现在心中只有灰色”,同龄的陈慧娴还在“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显得太幼稚了一些。那时的香港歌坛正在飞速发展中,一个不留神就容易被拉下。《变变变》也是陈慧娴在80年代的一次滑铁卢,5万张的销量让她跌回到了法安利时期的水平。好在她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从下一张专辑开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5页上一页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