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3月10日)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海宁乡贤金庸先生九十大寿,海宁同乡蒋连根先生托人给金庸先生送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蒋连根著、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出版的《金庸和他的家人们》、《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以表达对金庸先生的尊敬之情。
在这两本书上,蒋连根还写下了:“大侠乡愁,一半亲情,一半友情。敬贺查先生九旬之年健康快乐。同乡小记者蒋连根以书贺岁。”
积累素材近二十年最终成书
海宁人蒋连根系《海宁日报》记者,由于工作关系,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寻访金庸所有家人及其亲朋故旧,为日后成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11月,金庸学术研究会在海宁成立,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等专家从北京而来,金庸也来了。作为文化线的记者和金庸学术研究会理事,我参加了成立大会,第一次见到并采访了金庸。学术交流时,严家炎教授对我说,‘海宁是金庸先生的出生地,他从小生活在这里,留下足迹和故事,你是本地记者有这个优势,你可以写写他的故事,写写他的家里人嘛’。”蒋连根说,严家炎教授的这番话,让他觉得主意很好,从此就在家乡寻访起了金庸的足迹和成长故事。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将连根就先后采访了查良钰、查良琇、查良璇、查良浩、查良楠、查良根等金庸的家人,还采访了在金庸家生活多年的金庸的表外甥蒋启霆(雨田),以及与金庸父亲有交往的多名乡亲,积累的素材越积越多。“2004年,我着手整理这些素材。因为金庸是海宁人,作为他家乡的一名本土记者,我觉得有责任把他的家事写成书,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热爱他。”蒋连根说。
2010年9月,在出版社编辑的鼓励下,蒋连根开始撰写《金庸和他的家人们》。随后,他又撰写了金庸和36位朋友的故事。今年1月,这两部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当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展出,并在各大新华书店上柜。
粉丝们了解金庸的独家视角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蒋连根认为,海宁查家600年来的历史与传奇,辉煌与落寞,在金庸身上有着深深的印痕,这成就了金庸的儒雅,也造就了金庸的孤独,“《金庸和他的家人们》是金庸先生的一本家族人物‘关系图’,该书从金庸的世太公査慎行、叔太公査嗣庭、祖父查文清写起,一直写到父亲査枢卿、母亲徐禄、哥哥查良铿、大弟查良浩、小弟查良珏、大妹査良琇、小妹查良璇等,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金庸隐秘世界的小窗。”
从江南乡间的读书少年到名满天下的一代宗师,金庸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传奇。人生不同阶段与众多师友们的交游往还,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有世间最珍贵的友情与关爱,“《金庸和他的师友们》是金庸先生的一本交游录,书中详细记述了金庸先生和学界、文化界等诸多同仁、前辈、晚辈、同学师友等的交往。涉及到的人物有小学老师陈未冬、中学老师章克标、同学沈宝新、武侠前辈梁羽生、老报人罗孚、‘代笔’倪匡、‘快乐画家’黄永玉、美食家蔡澜、红学专家冯其庸、北大教授严家炎、文学家巴金、老朋友邵逸夫、棋师聂卫平等一大批文化大家,史料翔实、文笔生动。”
蒋连根说:“一个名门望族兴衰历史的魅力,在于它虽是过往云烟,读懂它却可以参透现实,感悟人生。我被查氏家族的真实故事所打动,这本《金庸和他的家人们》记述了金庸的29名亲人的故事,可以说是对金庸本人的致敬。我从揭秘金庸的家世、家事入笔,意在为金庸迷打开一个问号:金庸小说中的侠气从何而来?”
据悉,《金庸和他的家人们》、《金庸和他的师友们》各25万字,书中插图200多幅,其中多幅私人照片是首次公开,如金庸的母亲徐禄(徐志摩的堂姑妈)、继母顾秀英(金庸笔下的丫环月云)、姑妈查玉芳等年轻时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