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两星沙盘推演:多方博弈 高片酬抑制?

2014/4/16 9:33:4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业内流传甚广的“一剧一星”传言,更像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市场反应的一次触底试探,虽然政策落地早有苗头,但直至4月15日,最终决议方正式出台。在媒体行业分析师魏武挥看来,“一剧两星”后对网络视频行业最直观的影响是,可能造成版权交易价格下降。

总局一剧两星正式公告

总局一剧两星正式公告

  女物娱乐讯 此前业内流传甚广的“一剧一星”传言,更像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市场反应的一次触底试探,虽然政策落地早有苗头,但直至4月15日,最终决议方正式出台。这条被业界称为“一剧两星”的新政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同部电视剧且每晚播出不得超过二集。

  电视台有关人士推测,总局在出台政策之前,必定经过了对大多数从业人员的专业调研,该政策对于目前无限增长的制作成本和明星的高片酬问题,应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但同时,业内人士也纷纷认为,“一剧两星”的政策乃总局征询了各方意见之后的“折中”产物,未来并不排除会向“一剧一星”逐步过渡的可能。

  而在“一剧两星”的政策压力下,各方的博弈或将展开。

  两颗星的“天花板”有多高?

  “现在还观察不到两颗星后,新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导演刘江表示。

  在传统的4+X时代,一线卫视的联播价格,单集售价70万的情况较为普遍,80万-100万的占比较小,“而超过100万的单集售价则非常困难。”刘江说,这让制片方可以估算出四家联播的总价应能达到280万以上,加上视频网站版权销售、二轮播出、地面播出,甚至可能拓展的海外版权销售,制片方将成本控制在单集200万仍然获利不菲。

  同时江湖上,有独播需求的电视台虽然拼的是大制作,但数量并不多,央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算是独播榜单上的常客,但加上偶然出手抢下独播的卫视,市场上也不超过5家。据悉,独播剧单集的市场价格约为160万-180万。因此,“原来的天花板是什么样,大家很清楚。但变为两颗星后,卫视能拿出多少钱来就不太好说,得走着瞧。因为好剧永远是稀缺资源。”

  “搏好剧”不管是在怎样的市场状况下,都会是电视台永恒的需求。因此卫视在“两星时代”能拿出多少钱来买剧,刘江认为仍然需要一个博弈的过程。“现在说这个有点儿早,大家要重新算笔账,高价格必定是伴随着豪华阵容出现的,因此最后得等到一个具体的项目出现,大家才能知道天花板到底有多高。”对此,电视台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如果“两星的天花板”仍然足够高,那么总局希望以此对明星价格进行调整,“或许还需要等待市场新一轮的反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剧两星”的新政,电视台和制片方都将成本控制放在了首位。

  明星片酬是关键

  “成本控制是最稳妥的方式。”有制片人表示,“但是首先去降演员的片酬,还是选择和不太过要求和考究的导演合作,这还有待商榷。”

  对此,刘江认为,最佳的抗风险办法一定是提高剧的质量。“在过去的游戏规则下,4颗星能让投资方一下子就把利润挣到了。因此一些无良的投资人明明知道是烂戏,但把钱砸到演员身上还是能挣到钱,所以他们才会则会么去花。但两颗星后,无节制的靠砸明星来搏眼球的非理性行为会大大减少。”

  而在保证剧的品质前提下,减少成本的方法,选择性价比高的演员,或者直接降低大牌明星的片酬是最直接的方式,毕竟演员的成本相比制作上服化道的成本有更直观的体现。“对于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来说,很难控制人家的片酬,但对于虚高的演员的片酬会有明显的作用。”制片方对此纷纷表示。

  “领导部门应该是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说实话现在的根儿在于,演员要高价是因为有市场,因此调整的关键点其结果一定体现在明星的片酬上。原先4颗星可以卖到240万,现在2颗星需要各家出120万,全中国能出这个价的卫视不多,还卖得出去吗?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如果不考虑卖6轮,或者8轮,就要看明星是否同意减薪,才会让制作成本降下来。”有电视台购片负责人表示。

  据悉目前大多电视台已经开始实施明年1月开年大戏的剧目购买,广电总局于此之际出台新政应有其用意所在。“对于原有的剧目,肯定会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电视台内部人士透露。

  市场将现两极分化

  与此同时,市场的两极分化也有可能出现在卫视和制片公司身上。塔尖上的一方,在新政中应能笑到最后,而余下的竞争者则将度过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

  最不受到新政影响的电视台,当属央视、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而东方卫视、浙江卫视虽有独播的步骤和计划,但市场的脚步却从未如此逼近。对于大量二三线卫视来说,原本通过拼播能够拿到一些好剧,但在“两星时代”却不得不增加成本以加入对优秀项目的争夺。因此,当购剧成本增加,收视率一旦上不去,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易凯资本的CEO王冉看来,二线卫视在未来会尴尬很长一段时间。拼好剧成本大幅上升,放弃一线大剧,收视又面临下跌。因此,综艺节目或将成为二三线卫视自救的方法,甚至自制以及联合自制小成本电视剧。但具体情况还有待市场验证。

  而对于制作公司和投资方来说,要么就把剧往上走,和一线卫视平台的联合。“这样的剧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数量并不多。”刘江认为,“凤毛麟角,一年超不过3部。”要么就把剧往下,“做到150万以内,才有可能赚钱。”

  有制片方强调,“中间档很麻烦。因为机会没这么多了,以前能混过去的现在不行了。”

  影视新联盟或可成立

  王冉强调,“做高大上的剧需要跨媒体平台联动,大剧的制作方(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独立制作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开发新的收入模式,尤其是视频平台的付费点播分成和‘内容即零售’牵引出来的零售分成。”

  如果说,这种在盈利模式上的构想还较为遥远,那么一线视频网站联手一线卫视“一网+一星”制作天价大剧,在卫视平台独播、在视频网站独家付费点播的“双独”模式,则有可能很快实现。毕竟这是渠道大佬们共同的需求。王冉预测,此类“双独”大剧将攫取80%以上的市场价值,而市场对这一结果在短期内尚无法给出答案。

  在媒体行业分析师魏武挥看来,“一剧两星”后对网络视频行业最直观的影响是,可能造成版权交易价格下降。对于一线卫视平台的好剧,视频网站的采购热情仍会继续保持。但此后由于上星不易,电视出口收紧,“都奔着网络视频去,交易价格自会整体下滑。”不过魏武挥同时也认为,新政或可导致制片供给量的增长速率略微下降,“但总体的增长是挡不住的。”电视剧市场供过于求,产量增高的问题是否能在新政实施后得以缓解,目前看来依然难以定论。(文/阿加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