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被批三观不正 拉琴母女助长畸形奋斗

2014/5/13 14:43:25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自开播以来,就成了观众吐槽的对象。请看《舌尖上的美食第二季家常》的神逻辑:1.河南母女来上海租房跟邻居学做上海红烧肉。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自开播以来,就成了观众吐槽的对象。9日晚,《舌尖2》第四集《家常》播出后,寥寥无几的美食展现更让不少网友认为《舌尖2》跑题跑得太严重。

  《家常》这一集里拍摄的美食都是普通人家的家常菜,比如红烧肉、西瓜酱等。同时这一集的风格也回归到以普通百姓家庭故事为主,从内容到解说词都更加生活化。而片中一个妈妈为了女儿学琴,从河南来到上海当全职陪读。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她与女儿五年没有回过河南,没有与丈夫相见,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有回去看一眼。这个故事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导演“三观不正”。

  有网友评论道:“第四集差评,跑题跑得没边了!不如单拍一部学琴小姑娘的辛酸史吧?家人团聚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但学琴小姑娘的家却是为了学琴夫妻分离不相见、家中长辈癌症化疗不相见,一切只为女儿出人头地。完全是这个主题的反面。看完简直没食欲,太可怕了!”

      网友评论

  @一懒懒的小兵:看完《舌尖2》的《家常》,有点失望,不是因为人物故事太重,美食桥段太少,家常菜之所以为美,必然蕴含着人与人的关系。但对于母女学琴故事,怎么觉得传递的不是中国美食文化,而是一种畸形的奋斗史呢?故事硬要讲的话,那至少也得整下河南的家常菜,你整个上海红烧肉,对这导演无力吐槽了!

  请看《舌尖上的美食第二季家常》的神逻辑:1.河南母女来上海租房跟邻居学做上海红烧肉。2.女儿吃了后在国际比赛上获奖。3.吃上海红烧肉就能获大奖,虽然做的不地道也不正宗。什么叫跑题,本集就是!

  @风酱酱:蛮多人都在骂第四集导演,理由不外乎几种:上海本帮菜居然让“三观不正”的河南家庭来呈现(红烧肉丢大蒜我也不能忍)、珠海月子餐镜头太累赘、大半毫无家常感觉。我觉得根本的问题在于,放在别的纪录片里这些都足以表现家庭的温暖,但放在食物纪录片里就喧宾夺主了,这是整个《舌尖2》的问题。

  @土豆笔记:《舌尖2》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个美食节目,就谈食物,多好;非要煽情,造作。《家常》花那么多镜头讲一个母亲为了女儿学琴,她是如何牺牲自己,如何牺牲家庭;我直接就转台了;她要为女儿那样牺牲,那是她的事,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逼着我们和她一起苦情,厌烦。我们只是想看一个好看的美食节目!

  @百羊凶:后来越看越离谱越看越离谱,就觉得导演是“好声音”刚开除的。去网上搜了一下评论,我就放心了,原来是一致的差评,错误的价值观,曲解主题。吃家常饭就开开心心吃就好,结果半壁江山都沦陷在死了爹、死了妈、父母离异、见不到亲娘这种剧情里面了。

  @作家李玉广:不得不吐槽,《舌尖上的中国》已经由纪录片变成故事片《舌尖上的中国故事》。鉴于中国人确实会吃,所以还是看好《舌尖上的中国》,只是真心希望《舌尖》团队不要如此做下去,否则大有玩砸的趋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