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导演何平、姜文、郭敬明、岩井俊二现身本届上影节各抒己见
花五天拍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卖了7亿票房、《小时代》系列到底是剧情片还是音乐录影带……
去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革命性颠覆,不少圈内人捶胸顿足大叫:江湖乱了!目前国产电影真的乱象丛生吗?
对此现状,昨日,中国著名导演何平、姜文,新锐导演郭敬明,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亮相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唇枪舌剑。
乱象1
人人都想当导演?
何平:想清楚,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导演
现在拍电影,已然不是“导演”的一家专利,编剧、作家、摄影师、演员纷纷抢饭碗,只要资金到位,故事有市场,热钱暗涌的电影世界少不了投资人抛出橄榄枝。好莱坞经典的大制片厂体制,抑或中国曾经辉煌的几大电影制片厂已被当下的行业环境颠覆,科班出身的影视人才也没“铁饭碗”可端,说白了,市场为王。
昨天上午上影节举行的《华语电影新生代成长路径》论坛上,导演何平就说,中国电影年轻一代人的培养和成长有独特性。像他们第五代导演,就经历零片酬时代,每个月就拿40多块钱工资,但却全身心地投入;而从电影学院毕业的第六代导演,从做助理导演、副导演一步步晋升,最终成了导演;但到了新生代这一波,他们原本都是其他行业做得很有名的人,“年轻导演队伍培养越来越多元,导演来自不同路径。”
目前这样的一个电影江湖局面,对电影行业究竟是好是坏?一直狂奔在导演这条路上的人又怎样应对危机感?何平说,竞争局势更加激烈是必然的,但他也认为中国的大导演不多,想做到行业顶尖,要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中国不缺导演,但我们缺30多岁就能掌控一个1亿到2亿投资,并能为市场准确提供需要的片子的导演。当然,我们也缺像贾樟柯这样一直坚持个人艺术理想和人文理想的导演。”中国导演“不缺两头,缺中间”是现状,“没有这些中坚力量,这个产业未来人才的延续性就非常恐慌,于是一些电视节目就进了电影院。因为市场对这方面是有急需的,我觉得,年轻导演要想清楚: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导演。”
乱象2
电影向钱妥协?
岩井俊二:在局限中,完成个人想要的部分
如今大制作中明晃晃的软广告,依然让观众倒胃口。谁掏钱谁说了算,几乎成为现在的一条市场定律,那么艺术与商业怎么结合?身为大导演,究竟如何看待自己跟市场的关系?怎么跟资金、制片人打交道?
同场论坛现身的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也是本届上影节评委会的评委之一。《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让岩井俊二收获了大批忠实影迷,但除了电影,包括电视剧《人鱼传说》,还有很多女子偶像团体的音乐录影作品也都出自他手。其实成为职业导演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电视台、唱片公司工作,“那时候,我常常会有时间限制,当时的我对这些作品没有很强烈的感觉是自己的作品,只觉得它们是电视台的一个板块,我负责加工,还有投资方、制片人要求的局限。不过我在每一部片子的局限里,尽可能都要完成10%左右我个人想要的部分,让双方找到平衡点。后来,我有了名望,我有了很多预算、钱和创作自由,但也不一定就能创作出比在限制中更满意的作品。”有过对比后,岩井俊二确定了他至今坚持的创作态度:不为金钱所诱惑,不管预算的多少,把每一个工作都当作创作机会,“我接受每一次工作,但一直保持注入自己的创作。”
乱象3
进影院的片子都算电影?
郭敬明:每一个导演建立的美学观是不同的
由《爸爸去哪儿》、《小时代》制造出的舆论话题,与它们令人咋舌的票房互相缠绕,制片人关雅迪昨日在论坛爆料,电影《爸爸去哪儿》实际是以纪录片在总局备案的。这些与传统电影有差别的影像,到底是真人秀 、纪录片、还是音乐录影带?所谓电影,究竟以播放环境命名,还是以影像质量决定?顶着“导演”帽子却一直遭到非议的郭敬明昨日现身上海,伴随他一起亮相的还有华策出品的系列电影《小时代3》。
置于舆论漩涡中心的郭敬明对《小时代3》的票房依旧保持信心。自己执导的作品与传统电影有所差别,身处如今的乱象江湖,郭敬明说:“每一个导演从青涩到成熟,他建立的世界观和美学观是不同的。有些天才导演一部就成功,但也有些需要一部部积累,每个人审美和成长环境不一样,个人风格也不会一样。”说到自己被定义成新生代导演,以及为影坛环境带来的改变,郭敬明直言恰恰这代表中国电影市场刚刚开始发展,“文艺、商业、先锋、激烈,每一步电影,对导演来说都是认真拍摄的,虽然结果有好有坏。关键还是拿出自己的特色,找到喜欢个人电影的族群。”谈到舆论对《小时代1》情节浮夸的批评,郭敬明也表示第一次做导演、写剧本,确实有不足之处,但随着后两部的出炉,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乱象4
大导演都爱当监制?
姜文:导演不要和市场走得太近
何平说过,不少青年导演的电影为了拉投资,找他当监制,让自己觉得很无奈。有名导监制的电影,就一定不会烂吗?答案当然是不一定。许多被大导监制忽悠进影院的观众一定抱怨过不少,因为其中不少人只是挂监制名收个钱,对影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昨天论坛,姜文意外现身并宣布新计划,非要蹚监制的浑水。
“每年监制5部新导演作品,或者10部。”昨天上影节的论坛上,刚获“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的姜文意外现身,并公布自己要力挺年轻导演的“监制大计划”,让论坛现场一片欢腾。自从成功监制了陆川的处女作《寻枪》之后,姜文再无监制作品,可昨天敢放话,显然他有备而来。姜文称不仅要监制,还要投资支持年轻导演,“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姜文说《阳光灿烂的日子》能顺利完成,要感谢一位不是监制胜似监制的德国大导演施隆多夫,“他当时都没跟我见面,看了眼录像带就跟人说,我必须帮姜文把这个片做完。”姜文回忆电影后期就是在施隆多夫那里做的,“管吃管住管监制。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帮我,他说,我觉得你拍得不错。第二,既然没监制,没人给你帮忙,那我就帮你吧。”尽管施隆多夫最后也没有要求姜文给他署“监制”的名,但姜文却表示很钦佩施隆多夫的做法,内心很愿意帮助年轻人。
“想当导演的人最好别关心市场,了解它干嘛啊,有制片人帮你关心”,在谈及年轻导演如何成功时,姜文明确指出,导演不要和市场走得太近,最重要的是写好故事,“从编剧转导演比较靠谱,先纸上谈兵,如果故事写得很精彩,还担心什么市场,市场是需要你们的。”谈及如何能拍一部电影,姜文导演告诉大家,“认真写好一个好看的,没有杂念的故事,要有你自己的态度,态度很重要,手艺可以慢慢练。当然,一个作品能说出你自己的态度,加你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炒’,这一定是个好作品。”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任奕洁/文于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