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写歌遇挫折转画画:每天都在挣扎

2014/6/23 11:43:3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艾敬如今的作品,大多以“LOVE”为主题,她说:“当这个符号注入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这个创作让艾敬感到欣慰,“我不但找到了爱的创作源头,也找到了我和家乡的关系,这对于早年就离家漂泊的人,是何等重要和骄傲”。

艾敬

艾敬

  晨报记者 徐颖

  20多年前以一曲《我的1997》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艾敬,这些年来摇身一变成了画家。虽然这早已不是新闻,但直至近期在中华艺术宫看到“艾敬综合艺术展”时,才算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她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的魅力和气场。很多人称她为跨界艺术家,她不喜欢,说:界限在哪?我没看见。也有人问她,怎么敢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开展?她说:或许正是因为我没有想过,所以我做了。

  虽然这么说话时,艾敬显得十分豪迈,但在私底下,她没少挣扎过。她把即将问世的新书取名为《挣扎》,讲述她的音乐往事和成长之路,“我每天都感受到自己的挣扎,我想要做好每一件作品,我都会为了追求那种完美而挣扎”。

  转型>>>

  挫折有时也是一种机缘

  虽然转型已有多年,艾敬却还是一直被追问:为什么在音乐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义无反顾跨进当代艺术的大门?

  艾敬透露,直接起因是1998年创作专辑时遇到挫折。“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就画画吧。”一个挫折,却也成为一个机缘,一个打开艺术之门的机缘。1999年,她拜师当代艺术家张晓刚。

  在随后一年半时间里,艾敬在北京学习画画。她说:“那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我发现视觉艺术的创作,就像遇到一片汪洋大海那般自由,我就像一粒细纱沉淀在海底,宁静而细致。我找到了释放自己想象力的出口,我画骷髅在空中的浴缸里泡澡,我把曼哈顿装进咖啡杯。我忽然学会了一种方法,把脑海里的景象用画画的方式体现,而不是歌词或者旋律。”

  师承>>>

  张晓刚指点自由想象

  跟着张晓刚学画,艾敬说,师傅传授的最大秘诀是,“他让我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教我学会如何重复和控制画面的平静”。

  谈起这段缘分,艾敬回忆道;“我和张晓刚相识于1998年,通过朋友的介绍,我们拜访了他在成都的画室,当时就很喜欢他的作品《大家庭》系列。在他的画室还见到了他的女儿,楼顶露台上的兔子给我印象也很深。1999年张晓刚移居到北京,我请他吃饭,带了数位漂亮的文艺女青年一起,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温和有礼,谦虚整洁。他不是北漂那种画家,他来到北京时已经是圈子里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大家都很尊重他,这种影响力还在于他总是照顾、提携周围的其他艺术家朋友们,吃饭的时候总是他买单。当然大众没有人知道他,直到他的作品被卖出天价。

  梦想>>>

  从“爱”字走到“敬”字

  离开音乐转向视觉艺术的艾敬,究竟还有多少天赋?她很自信,“我的天赋是我不会按照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我尊重前辈和经典,但我不愿意走他们的路。记得小时候,把字写出格是我最爱做的事情,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画苹果或者杯子那样的美术课”。

  艾敬如今的作品,大多以“LOVE”为主题,她说:“当这个符号注入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当爱成为信仰,艺术就住在爱能到达的每个地方。”

  做装置作品《My Mom and My Hometown》时,艾敬发动自己的母亲以及亲朋好友和邻居近50个家庭,采用每个家庭奉献的旧编织衣物拆洗后的毛线。“家乡的亲友们夜以继日地穿针引线,有的阿姨怀里揣着降压药,为我赶制最后的部分。我的父亲负责买菜做饭。母亲每年都要在这个时候住院调养,奇怪的是这次她非但没有住院,还精神矍铄。家乡的亲友们以极大的热情,编制了这个色彩斑斓的爱的画面。”

  这个创作让艾敬感到欣慰,“我不但找到了爱的创作源头,也找到了我和家乡的关系,这对于早年就离家漂泊的人,是何等重要和骄傲”。

  艾敬完成了从音乐到视觉艺术的转身。用她的话来说,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此刻,她最大的梦想是,“希望走入名字中的另外一个字,由爱走到敬,用这个‘敬’字,把自己的人生和创作做好”。

  [对话]

  “绘画中的我,比师傅更像画家”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提到艾敬,不能不提《我的1997》。多年后回头看,这首歌带给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艾敬(以下简称“艾”):尽管录制《我的1997》时,我才20岁出头,可是我已经知道,自己要做的音乐首先要感动自己。《我的1997》在亚洲受到欢迎,我的第一次个人演唱会在东京举办,这一切回想起来令人骄傲。然而最为重要的是,音乐为我带来一双翅膀,让我有机会见识到不一样的事物。我的唱片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录制,我从其他乐手那里学到不同的表现方法。1994年我第一次到法国时去了卢浮宫博物馆和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后来在英国和美国的旅行和创作生活,都源于《我的1997》的成功。

  记:新书取名《挣扎》,是否喻示着你是一个爱挣扎的人?

  艾:我每天都感受到自己的挣扎。我想要做好每一件作品,或者与他人合作,我都会为了追求那种完美而挣扎。挣扎既痛苦也快乐,只有在挣扎中,艺术创作才能进步和提升。

  记:请描述一下,作为画家,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艾:画画时,内在与外界分隔为两个世界,内心的狂野和想象力自由奔放地展开。绘画中的我更像一个疯子,比我师傅更像画家。你能想象吗?画画的时候,我常常四五天不洗头,因为没时间,我最大的困扰是时间不够用。我做着喜欢的事,所以要与时间赛跑。

  记: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作品才有价值和意义?你会关心作品的价格吗?

  艾:我希望自己的创作不但具有造型能力,也能反映当代的价值观,体现一种人文情怀。我觉得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仅为当下而作,从苦难中提炼和升华,它也应该属于未来。2008年5月20日,我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抗震救灾义演,在飞机上看到来自地震灾区的一篇报道,一位母亲用身体保护她怀中的婴儿,为此献出了生命,她给幸存的孩子在手机上留言:“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记住妈妈爱你!”后来我就创作了《宝贝,我爱你》。这幅作品很多藏家和艺术机构表示愿意收藏,我都拒绝了。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是因为那位母亲的爱震撼了我,是她留给这个世界强有力的爱的讯息。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这幅作品捐赠给能够把爱传播出去的美术馆,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

  记:你是否还会进行音乐创作?

  艾:我想我还会写歌,音乐是与灵魂对话的工具,是抒发情感的方式,当视觉作品不能承载这份情感,那时候就会写歌,近几年我写了两首歌,《爱人》和《问题和答案》,新书《挣扎》 中有二维码可以下载这两首歌的MV。

  记:这些年在世界各地漂泊,你觉得哪座城市最适合艺术家生活?

  艾:我认为纽约比较适合艺术家居住。不知是否是巧合,我喜欢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无论他们的国籍是什么,几乎都居住在纽约或者曾经居住在那里。纽约空气中漂浮的就是创造力的灵感,你只需要踮起脚尖汲取一下。

  记:唱《我的1997》的女孩长大了,请用一句话描述现在的你。

  艾:我比年轻时候的自己懂得珍惜光阴,我比以往更具备爱的能力,因为我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怎样去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