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德”
近几年,未来青少年暴力成为好莱坞卖座的题材之一,其中票房成绩最好的是《饥饿游戏》,但此片在电影圈内的口碑平平,部分电影人称此片仿效北野武的《大逃杀》,说故事只停留于俊男靓女的角色组合,无法弥补在人物性格上的欠缺。媒体对《安德的游戏》颇有误解,以为此片“只是另一部翻拍片”或者“不过是类似《饥饿游戏》的青少年暴力电影”,但他们错了。
《安德的游戏》是扎克伯格唯一公开过的私人文学读品,也被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称为他的“精神指南针”。翻拍这样一部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巨作,导演加文·胡德说,他在筹拍期间已经收到很多原著粉丝的来信,“警告”他不要“侮辱”他们心目中的安德。但他表示,此片面对的是没有读过《安德的游戏》原著的观众们,因为电影语言很难兼顾书中对道德伦理和安德内心世界的大篇幅描写,但如果省去太多内心戏,那电影就完全失去了故事的核心本质,他说道:“毕竟这是一部娱乐大众的主流电影,一切都在安德的眼睛中表现出来,观众要如何理解背后的涵义,那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文化背景。”
幸好,电影并没有失去原著中安德这个灵魂人物。本片选定年仅15岁的英国小演员阿沙·巴特菲尔德出演主人公安德,为的就是“用有限的银幕时间”来最大化挖掘这个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他来反映整个故事要探索的关于人类在战争、权力之争中存在的善恶面。阿沙说,他演绎的安德是一个大荧幕上的人物,他理解每个读者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