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7月7日报道,近来近40位民进党党代表再次提出“冻结台独党纲”的动议,使“冻独”问题再一次炒热。那么到底民进党“冻独”的可能性有多大?民进党未来可能如何处理“台独党纲”?北京联合大学台港澳法律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陈星7月6日在“台湾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上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分析。
陈星说,整体来看,民进党“冻独”是可能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唯有这样才能使关心两岸关系稳定的民众投票给他们,同时也可以符合美国的利益,取得美国的支持。也就是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是必然的,越是面临执政,其调整的需要就越发迫切,但是在调整之前一定会积累足够的筹码,以增加自己政策调整的主动性。
但是,“冻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现实。陈星说,尽管有不少民进党代表提出了这个问题,此前民进党“立法院”龙头柯建铭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从而使“冻独”的呼声也有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这种声音在民进党内还没有成为主流,充其量不过是可以引发内部的争论。可以认为,这是“冻独”讨论的开始,距离达成结论还具有相当的距离。
陈星认为,如果民进党愿意“冻独”并推动这种讨论,从而在内部形成讨论“冻独”问题的氛围。但最后的讨论结果往往是以权力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指民进党内的务实派和青壮派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并展开与激进“台独”势力的对峙,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冻独”的共识,“冻独”才能真正展开。
陈星认为,民进党“冻独”以后会有一个替代的文件出台,这个文件会在相当大程度上承袭民进党的基本立场,但是在立场上比激进的“台独”立场有可能松动。如果这样的话,“冻独”事实上就成为一种与大陆打交道的策略,即通过“冻独”的举动营造调整的迹像,从而在台湾民众中营造调整两岸政策的假像。如果这样的话,其实民进党冻不冻“独”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说民进党在“冻独”的同时以什么样的替代性文件作为主要论述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
陈星说,如果民进党“冻独”真的展开,激进“台独”势力会谋求反扑,会通过一系列手法加强对“冻独”进程的杯葛。不过有了上世纪90年代“建国党”出走后迅速式微的经验,以及在台湾目前制度结构下小党根本无法生存的状况,民进党应该不会分裂,激进的“台独”势力会留在民进党内继续牵制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发展,并伺机扩大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影响,使“冻独”的效果消解。
陈星说,如果民进党能够“冻独”的话,其论述会有比较大的调整,但是基本立场很难有较大的改变,与大陆的区隔不是会消除,反倒可能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所谓的“冻独”并非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美好,也未必能一定推动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两岸的分歧依然存在。所以说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关键并不是“冻独”问题,而是是否有诚意消解两岸分歧并解决两岸问题,从目前来看,似乎看不到民进党有这方面的诚意。
陈星说,民进党“冻独”后基本论述可能的走向为:承认“中华民国”的符号系统;强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1912年建国,现在统治区在台澎金马;强调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这种策略是典型的政治与经济分离的策略,政治立场上保持了与大陆的区隔,同时在经济上又支持与大陆的交流,可以认为是其政策的弹性调整,未必是其立场的软化。
陈星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建构台湾的“国民意识”,如加强对台湾的社会保障系统、强调“台湾主体意识”等。这些政策的目标显然是在消解两岸关系发展以及经济合作加强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冲击,加强民众的心防,也就是说既要保持两岸的交流,同时保持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区隔与敌意,使民进党的政治立场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
陈星指出,如果民进党“冻独”,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民进党很有可能利用大陆期望民进党“冻独”的心理,与大陆讨价还价。也就是说,民进党通过“冻独”稳定两岸关系,从而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期内通过各种方式打跨国民党,进一步增加与大陆抗衡的筹码。从民进党目前对国民党的战略和策略来看,上述判断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如此看来,民进党“冻独”如果作为缓兵之计和战略调整中以退为进的步骤,倒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应对策略。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