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服务员“高进低出”诈骗4800万

2014/7/9 2:41:47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曾是超市女服务员的王某想通过创业改善生活,开始与人合伙采购饮料商品。据侦查人员查明,本案被骗的受害人共23人,其中与王某合伙的出资人有9人、投资酒水生意的投资人有12人,提供饮料的供货商有2人。

  被骗人中已有两名住进精神病院

  曾是超市女服务员的王某想通过创业改善生活,开始与人合伙采购饮料商品。为了拉拢客户,王某谎称认识“熟人”,有能力采购到低于市场价格的饮料商品,诱使合伙人不断出资。

  然而“高价进、低价出”的经营模式让她陷入亏空严重境地,为填补窟窿,她再次谎称能够包购包销酒类商品,骗取多名投资人出资,短短1年多累计诈骗人民币4800余万元。去年8月,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为由将王某起诉至法院,昨日,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

  王某曾是叶某超市里的一名女服务员,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她开始与叶某、严某等人合伙,为他们采购饮料,包括可口可乐、雪碧等。由于创业刚起步,急需拉拢这些合伙人的王某不惜亏本,在合伙人那里谎称自己认识熟人,有能力购买到远低于市场价格的饮料让他们出资。在供货商李某等人处,又虚抬了自己合伙人的销售价格,让他们赊账为她供货。

  这份不赚钱的亏本生意虽然拉到几个客户,可是眼见着亏空越来越大,抹不开面子抬高价格的王某只得另寻蹊径。据投资人之一的邓某回忆,一日王某来找他,告诉他自己正在做酒水生意,只要邓某愿意出资,她便能提供“采购销售一条龙”服务,为他购买、销售酒类商品,本金陆续返还,每月还能拿到返利。邓某与其他投资人欣然同意合作,开始不断为她投资。

  一开始,王某拿到叶某等合伙人用于进购饮料的资金后,按时为他们提供货物。然而从2012年2、3月起,王某就断断续续不给货物,推说冬季为饮料淡季,拖欠的货物到夏季会一并给他们。对此,叶某等人深信不疑,仍定期打给王某货款。另一边,王某违反约定,对酒水生意的投资人仅支付了少量返利,从2012年5月开始就切断了联系。据邓某称,自己自始至终一瓶酒都没见到过,投资百万元只拿到过9万元的“返利”。而在提供饮料的供货商处,王某不停赊账,欠下了李某等人400余万的货款。

  自知再也无法偿还的王某,最终主动联系警方“自首”。然而在调查中,侦查人员发现王某在诈骗期间,用骗来的钱购买了两辆总价100多万的名车、一对价值40万元的名表和若干黄金制品,并在旅游、就餐中出手阔绰。

  对此,王某昨日在庭上辩解称,这些物品虽然直接用出资人打在其银行卡上的金额支付,但其过后用自己的钱补了进去,并全部投入了采购饮料中。

  据侦查人员查明,本案被骗的受害人共23人,其中与王某合伙的出资人有9人、投资酒水生意的投资人有12人,提供饮料的供货商有2人。

  而在昨日的庭审中,共有10多位受害人到场旁听,其中多位受害人情绪非常激动,还有一位受害人因在庭上喧哗被“请”出了法庭。在庭审结束后,这些受害人仍聚在法院门口没有离开,有几位怀抱婴儿的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坐在绿化带旁,满面愁容。

  商报记者了解到,多位出资人都是叶某的亲朋好友,且被骗的钱款都是跟熟人一起“搭伙”或借贷而来。王某诈骗得来的钱款早已用尽,银行账户也已趋近于零,受害人基本已追不回钱款。受害人之一的福建商会成员叶金福告诉记者,许多受害人都是同一个村的村民,为了还债连房子都卖了,还面临信用卡透支、无法归还银行借款等处境,他自己也已住在朋友家中,还有二三名受害人承受不住精神打击已住进了精神病院。

  由于王某对部分证据不认同,此案并未当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