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哲早年签约被学校劝退 遭李宗盛拒绝

2014/7/16 19:03:5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本周五(7月18日),张信哲将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行“还爱·光年”演唱会。此时台湾流行乐处于校园民歌时代后期(齐豫、蔡琴、罗大佑、黄莺莺等);香港则有“谭张争霸”以及陈百强和梅艳芳。

张信哲

张信哲

  本周五(7月18日),张信哲将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行“还爱·光年”演唱会。日前,这位“情歌王子”接受了媒体专访。与常规“就事论事”的对话不同,这一次他并没有过多地谈及演唱会,而是与记者一同梳理了自己初出茅庐、叱咤乐坛到如今独立制作这个过程中的起伏,其中夹杂着诸多鲜为人知,又有点令人惊讶的细节,比如他曾因入行而退学,滚石当年居然不知道如何包装他,以及《爱如潮水》幕后剧情等。这个过程中,有得意,有遗憾,有怨气,也有启示。张信哲从1989年出道至今在不同环境中进行音乐探索的个人经历,像是一部与华语乐坛时间轴同步情歌断代史,就这样立体在你我面前。

  1987年

  签约巨石 代表作:无,进唱片公司当助理

  我出道前,还是大学生。那个时候台湾很流行校园民歌比赛,就是诸如《橄榄树》这些,对于台湾的流行音乐来讲,它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个时期像蔡琴、罗大佑这些至今仍是很重要的音乐人。我们当时就是很喜欢弹吉他、唱歌,各个学校也会举行校际比赛,我们学校正好邀请到丁晓雯与郑华娟两位致力于校园民歌推广,彼时很重要的音乐创作人,也正是他们把我推荐到唱片公司。

  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那个时期大家就是先抢人,把一批新人收进来,但能不能发片还都是未知数。那会儿滚石也签约了很多人,所以当初我并没有觉得他们会发片,反而动歪脑筋想,“既然签了我,那不如就给我一个打工的机会好了”,于是我就跟巨石的老板谈,反正我是学音乐的,我可以做制作助理嘛。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个时期学到的东西蛮多的,虽然只是一些打杂的工作,但对唱片的整个制作流程深入了解,可以观察每一个艺人录音的状况,以及制作人的要求等等。如果你愿意学的话,真的可以收获很多,回头想来,我很感谢那段日子,很开心,每天都在做与音乐相关的事情。

  隐藏剧情 李宗盛面试不要我

  至于我为什么会签到子厂牌巨石音乐,他们事后当笑话讲来听,说当时李宗盛面试完了之后不要我,因为真的不晓得怎么做,我不像他们习惯、擅长塑造的那种粗犷、臭男人的样子,但又觉得我的声音很有特色,于是在公司丢了一圈,没人接,就丢给子公司。还好,巨石的老板是一个跨界的音乐人,原来是学古典音乐的,比较能够欣赏我的声音,就签下了。

  1988年

  崭露头角 代表作:《你是唯一》《说谎》

  这种剧情直到1988年潘越云那张与九个男人对话的专辑《男欢女爱》才发生转变。当时,这是大案子。公司可以用上的男歌手都上阵了,还请了一些当时很红的演员来帮忙。因为还有空缺,我才有机会替补上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角色。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被归纳在这个队列里面,一起参与这个项目,也正是这张唱片,我第一次有机会让大家听到我的声音。

  《你是唯一》后,公司蛮重视我的,于是开始陆陆续续有些单曲出来,直到《说谎》我才有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不过说实在的,最初他们也不是那么有信心。虽然之前的单曲外界反响还不错,但对于如何包装我这样的艺人,他们真的不是很上手。那个时期滚石的男艺人,从李宗盛、罗大佑、陈升、赵传,可能跟我最接近的就是华健,但其实也很不一样。所以,我是他们男艺人里的一个奇葩,他们很头疼,真的不太有想法或者说不太有切入点来做我的东西。总之就在几轮单曲之后,《说谎》这张专辑就这么发了,然后也是大家都意料之外地红了,还上了小燕姐的王牌节目《欢乐一百》。

  隐藏剧情

  随便买件黄衬衫拍封面

  我虽然签了巨石,但还是滚石系统的,包装宣传时还要丢回母公司来做。可讨论来讨论去,考虑来考虑去,企划如此强大的团队还是没想法。最过分的是拍《说谎》封面时我穿的那件黄衬衫,其实就是随手在公司楼下成衣店买的(笑)。我甚至跟我爸爸说“他们没把握,应该不会红,这张发完就算了”之类的话。我当时的心态的确是没觉得自己要靠这张唱片变成大明星。我本身就不是当明星的料。

  买一送一才上电视节目

  当时企划团队都觉得这人太呆了,连拍照都不会,封面照片并不是摆拍,而是我发呆时的抓拍(笑)。因为这个形象不知道怎么见人,电视、平面媒体的通告都推掉,就在电台播了一两个月,但歌意外红了,人们开始想知道唱歌的人是谁,长什么样子,我才有机会上电视。而事实上,我一个人是上不了《欢乐一百》的,对方谈条件,要小玲(黄韵玲)也上,就是找个非宣传期的艺人来抛头露面以显示我们重视这个节目。

  1989-1995年

  滚石时代 代表作:《难以抗拒你容颜》《爱如潮水》

  滚石在《说谎》成功后看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类型男歌手,于是第二张开始就全力来打造我的东西。我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幸运,第二张就跟当时最厉害的制作人合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梦幻阵容,李宗盛、小虫、马兆骏、齐秦,还有我巨石的老板,都是大制作人,像是坐云霄飞车,大起大落。于是那一年,我3月出了第一张《说谎》后,他们就开始筹备第二张、第三张,也就是7月的《忧郁》和12月的《忘记》。

  然后,就去服了兵役。直到退伍之后才认真开始面对这个工作。其实滚石时期,诸如大哥、小虫他们对于打造我花了很多心血。但更戏剧性的是,在我当兵的那几年,台湾乐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香港的四大天王突然出现,横扫亚洲。我退伍之后,公司压力很大,如何重新杀出血路,在四大天王的魔掌下找到生路成了新的难题。接下来就是《难以抗拒你容颜》这张,也是第一次到大陆来做宣传,大家最初对我的印象也应该是从那张开始。这张专辑过后,公司发现延续我过去的东西已经不合适,毕竟我不再是学生,未来方向该是怎样,需要一个规划。于是,我又停了一年。这在那个时期,是一个非常非常冒险的事情,商演完全不接,没有收入,只是沉淀,不断地开会,听音乐,找新方向。那一年很苦,比我当助理的时候还苦,但一切都是值得,最后酝酿出来的《爱如潮水》,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我。

  隐藏剧情

  为什么一年三张专辑

  这里有个插曲,当时我是大三的学生,毕业以后就要去当兵了。我读的是基督教学校,相对比较保守,不能接受学校里有这样的学生,虽然我的成绩也还好,但最后还是***休学,这件事情是我第一次对外提起,我记得很清楚,就在大三期末考试的那一天,教务主任给我出了“自己休学或者被退学”的选择题,也就是考试不用来了。因此,我就休学了。而一休学就要去服兵役,所以当时公司抓紧时间在我去当兵之前把基础打好。其实很多艺人都曾遇到过这种状况。

  沧桑情歌冒险给小男生

  《爱如潮水》其实是个大冒险,因为大哥(李宗盛)的这首作品原来设定不是给我唱的,他本来希望一个历尽沧桑、很男人的声音去演绎,但最后决定一搏,试试看,由一个涉世未深的、声音很干净的小男生来唱这样子的歌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听觉反差跟效果。这首歌发行后两个月是没有反应的,心情真的蛮紧张的。后来想,估计是因为这首歌需要时间沉淀,歌迷也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我这个彻底的转型。男人受伤的时候也会脆弱、流泪,所以我觉得这首作品是大哥蛮成功的策略,也奠定了我演唱生涯的基础,慢慢地就起来了。

  1995-1997年 EMI时代 代表作:《宽容》《过火》《不要对他说》《太想爱你》《用情》

  离开了滚石去了EMI之后,我就进入到另外一个阶段,成立了工作室潮水音乐。1995年的《宽容》这张专辑中,《不要对他说》《过火》《宽容》等很多作品都成为日后的经典,当然我也因为它赢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等奖项。

  接下来的《梦想》与《挚爱》两张“EMI三部曲”均延续了前面的口碑,销量成绩颇为可观。

  而现在回想那时候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有瑕疵。我那个时期还很青涩,很多东西现在再唱一定不是那种样子。我觉得录音工程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如果你再去听此前的录音,是可以听出自己当时的状况,重现自己那个时期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尤其是情歌,因为随着你阅历的增长,就算是同一首歌,你也会有不同的传达方式。但它就是那个时期的记录,永远在那里。

  如果用专业的角度去挑剔,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以生命的印记来定义,这些却是那个时期最美好的东西。像一部纪录片,就定格在那个瞬间。

  隐藏剧情

  冒险也要成立工作室

  这个时期我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潮水音乐,因为我比较重视作品本身,希望可以好好地完成(作品),或者说希望对我自己作品的质量有所把控。这在当时也是很冒险的动作,我发现自己从进入这个圈子以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冒险。

  1997-2005年

  新力时代 代表作:《爱就一个字》《信仰》《白月光》

  1997年开始,我与新力音乐合作,那段时期,我进入了一个音乐探索的阶段,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的风格发生了转变,有了新的突破和选择。比如从《直觉》那张专辑一直到《回来》,已经不是我在EMI那个时期所谓的“哲式情歌”比较市场主流的东西,而是更隽永,耐听的作品,像《爱就一个字》《信仰》《白月光》都是。

  我非常谢谢姚谦,在那个时候给我很多支持。同时,我自己也大笔挥洒,不惜成本地与自己喜欢的音乐人、乐手到美国很棒的录音棚去制作。这些都是我工作生涯里很重要的一些记录。直到现在,对于幕后的音乐制作人来说,他们依然把那几张当做经典,只要看到上面的名字,都当神一样来膜拜,没想到我们当初会有这样的合作。这个时期,对于市场主流的部分,我也没有考虑很多,没有那么在意,反而侧重于音乐深度的探求和自我成长的部分。

  后来,和新力合作不愉快,我提前解约了,并“暂停”了两年。

  隐藏剧情

  低潮时想过干脆不唱了

  我当初离开新力是提前解约。因为我觉得既然唱片公司已经没有办法好好地把重点放在音乐制作上面,那就不如喊停。那个时间,我真的是有想过要退出歌坛一段时间,干脆不要唱了。但最后我选择了一个蛮有趣的方式继续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2006年至今

  独立时代 代表作:《陪伴》《最初》《逃生》

  经历了之前的各种起起伏伏,我彻底转向独立制作。这在从前都是一些小乐团才会做的模式,但是我觉得OK,反正主流的公司每个我都呆过了,有的倒了,有的被合并了……所以,我选择独立出来。

  如今,我的东西,自己可以百分百做主,制作上反而比较轻松。当然,市场状况我也会考虑,毕竟是流行音乐。现在面临的比较大的状况是我必须要跟很多新公司打交道,每个公司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和做事的模式,这需要习惯、磨合。但同时,你也因此会接触到更多新的操作方法。这些未必都适合我,但我可以去了解,了解之后才知道如何面对、处理,这样在你做选择的时候,也会更清楚自己的决定。

  这个阶段,我比较满意的是《逃生》那张专辑,概念、音乐和想法都很不错。接下来的新专辑,我除了独立制作以外,将完全成一个线上发行的网络歌手。这些想法如果我还留在唱片公司的话,是一定不会接受的。但自从做工作室后,便开始发现音乐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

  隐藏剧情

  《逃生》宣传被耽误

  《逃生》那张专辑虽然我比较满意,但有点可惜,在准备开始内地宣传行程的当天,刚好赶上汶川地震。后来那段时间,整个娱乐都停了,专辑宣传也只能停了。所以说,每一个作品出来也都是有自己的命运,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他见证乐坛大事

  1987年

  张信哲在校园比赛中崭露头角,签约滚石。此时台湾流行乐处于校园民歌时代后期(齐豫、蔡琴、罗大佑、黄莺莺等);香港则有“谭张争霸”以及陈百强和梅艳芳。

  1988年

  张信哲发表出道后第一首歌《你是唯一》,是和潘越云的合唱。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发行。

  1989年

  张信哲出道发行《说谎》《忧郁》《忘记》三张唱片。齐秦等人进入巅峰期;香港迎来达明一派和Beyond。

  1990年

  张信哲入伍。刘德华、张学友等四大天王崛起;罗大佑,李宗盛和小虫撑起滚石。

  1992年

  张信哲专辑《永远挚爱》《知道》发行。“四大天王”统治乐坛确立,王菲、林忆莲加冕天后。

  1995年

  张信哲加盟EMI,经典之作《宽容》发行,次年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

  1997年

  张信哲转投新力音乐;陶喆的出现让更多人认识了R&B;五月天成立;张惠妹推出《听海》。

  2001年

  张信哲推出新专辑《我好想》。周杰伦《范特西》横扫乐坛。

  2004年

  张信哲发表新专辑《下一个永远》,里面的歌曲《白月光》走红。搜索引擎开通MP3搜索业务,唱片行业受到冲击。

  2005年

  这一年,张信哲沉寂了一年。第二届《超级女声》火爆中国,选秀势力异军突起;BMG和SONY唱片合并为SONYBMG。

  2006年至今

  张信哲转入独立制作时代;选秀歌手与网络歌手在乐坛中逐步怒刷存在感;唱片业下滑,演唱会市场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