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大雁塔高度似20层楼 堪称千年前唐朝“摩天”楼

2014/7/21 0:13:09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大雁塔和小雁塔,两座佛塔均始建于唐代。大雁塔作为楼阁式砖塔的经典之作,远望呈“斗拱”之风,近看塔身壁面为方木结构,塔身七层,是名副其实的“七级浮屠”。沿着塔内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明初遗存的释迦牟尼佛像、印度高僧悟谦法师赠送的佛舍利、贝叶经以及释迦如来的足迹碑一一收入眼底。

  相传唐代著名僧人义净受玄奘影响,西行求法25年,归国后在荐福寺悉心翻译佛经,并圆寂于寺内,小雁塔正是为了保存义净带回的佛经而建,古称“荐福寺塔”。

  民国时期,一个位于小雁塔台基中部的地宫被发现,但地宫中并没有史籍所记载的印度舍利及珍贵经卷。因此有考古学家推测,除了这个位于地平面之上、较为明显的“明宫”外,小雁塔下还应该藏有其他“暗宫”。

  想到义净法师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取回的真经至今下落不明,想必每位亲临小雁塔的游人心中都会存有些许遗憾和遐想,而塔下是否真的藏有其他地宫,宫中又是否存有珍宝,也许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

  雁塔题名

  唐中宗神龙年间,张莒高中进士后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于是便有了雁塔题名的风雅。凡新科进士及第,都要游宴、登塔、题壁。

  白居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刘沧: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小贴士

  雁塔诗会

  “雁塔诗会”曾是大雁塔最辉煌的一页历史。千百年来,登临大雁塔,赋诗抒怀的诗人多达数百人,留下诸多诗作。“雁塔诗会”之所以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篇章,首先有皇帝和朝廷官员的参与和推动。早在寺塔建成初期,时为太子的唐高宗李治就率百官亲临赋诗,当上皇帝后,又亲谒慈恩寺赋诗一首:“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唐中宗时,专置修文馆,招纳文人雅士,往往随驾游宴。其中每年九月九重阳节,皇帝都要亲临慈恩寺登高远眺,吟诗作赋。学士们则纷纷唱和,曾被编辑为四十卷诗集,广为传诵,雁塔诗会一时蔚然成风。公元752年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上一页12